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十八金刚”击破“外国滤镜”
    • 02、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新风口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从机器狗到机器人——美国负责吹牛,中国负责落实

07/15 13:00
1036
阅读需 17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真正商业落地,远比资本空转与无效营销要有意义。

“哦嚯,这架势把今年的ICRA都给被比下去了啊!”

6日上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4展厅大堂,面对主办方专门布阵的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十八金刚”,笔者身边一位佩着“专业”胸牌的参展者,这样嘟哝了句。

我知道这个ICRA展会,其全称为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翻译过来便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作为目前学术界关于机器人技术的国际顶级会议,其最新一届ICRA 2024于今年4~5月于日本横滨举办。

由于要发表大量学术研究和论文,从专业性角度而言,ICRA可以算得上国际机器人业界的顶尖会议了。尽管在ICRA会议期间也有展览和展示活动,比如参展方以“花车游行”方式,轮流展示自家产品。

然而专业归专业,ICRA展示出的那种小的专业感,在WAIC这种集中起参展的大部分企业以及机构的参展设备,摆出堂堂方阵的场面,在视觉上的冲击感就大为逊色了。

当然,在本次列队的“十八金刚”,却也并非这次参展的所有人形机器人。比如特斯拉的第二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就被小心收纳在展台的玻璃柜上,仅仅做静态展示。参与摆阵形的,只是国内企业的产品,而且其中个别也疑似有凑数之嫌。

然而正如每个人第一眼所见的那种观感,其数量和规模毕竟就摆在那里。也许有熟悉行业运作规律的人会慨叹,这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景象的背后,必然是未来持续数年的市场血腥厮杀。

但正如中国汽车行业当前所展现出的趋势——以我国市场的空前体量,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几轮疯狂“内卷”之后,也注定会养出一个甚至数个哥斯拉等级的“蛊王”,然后在全球市场上掀起更加猛烈的惊涛骇浪。

01、“十八金刚”击破“外国滤镜”

提到人形机器人,多数人首先会想到什么呢?

创立于1992年,先后打造了机器骡、机器狗,之前几年还定期使用自家人形机器人产品跑个酷、整个活的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

以及2022年10月1日,由马斯克亲自在特斯拉AIDay上公开,目前已发展到第二代,并且宣称要在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的“最优秀的”(Optimus)机器人。

这两家企业在全球互联网内的知名度,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前者当年为美军山地部队开发“机器骡”的历史自不待言,进入2010年以后更是十数年如一日,定期采用优质素材聘请专业团队剪辑宣传片,很早就在业界之外树立起了“人形机器人第一企业”的形象。

至于后者,除了享誉全球的网络营销大师埃隆·马斯克这个老板的亲自引流,Optimus这个名称导致国内众多媒体,根据著名机器人动画《变形金刚》将之译成“擎天柱”,显然这也为其在简体中文互联网社区内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但以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众多领域展现出的特质,名声大、在公众传播领域知名度高这一点,或许在欧美市场对吸引投资以及先手商业化有不小的价值,但却并不一定代表在业界独一无二,甚至是拥有真正大幅领先的技术。

说得刻薄一些,会包装自己的除了埃隆·马斯克,毕竟还有贾跃亭以及伊丽莎白·霍尔姆斯(Elizabeth Holmes,美国著名“滴血检验骗局”的主谋)。

而WAIC 2024在展馆大厅C位摆出的这个自主人形机器人方阵,就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帮助那些忙于低头开发的企业,在这个中国最重要的AI展会上,发出了最强音。

在这里,笔者简单罗列一下“十八金刚”的开发企业以及型号:

上海卓益得机器人的X02-LITE、

清宝引擎开发的“清宝”、

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2”、

傅利叶公司的GR-1、

电科机器人开发的“一号”、

星动纪元公司开发的X-bot、

开普勒(KEPLER)开发的“先行者K”、

青龙机器人的“青龙”、

巨蟹智能的“小蟹”、

乐聚机器人开发的第四代“夸父”、

钛虎公司的“瑶光”、

达闼机器人的XR-4、

宇树科技的H1、

松延动力开发的Song,以及复旦大学的“光华一号”。

而上述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有机会在这里被“报菜名”,其背后是相关产业最近六年来获得的密集投资,以及各方对其前景的看好。这需要指出的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内实际上也并非没有“老店”。例如优必选、科大讯飞等企业,人形机器人项目的启动都可以追溯至2010年以前。

但无一例外,这些企业在宣传的功夫上,比之欧美的同行都是处于绝对的下风。而站在2024年的时间节点上,舆论战早已是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必备配套项。

在过往的历史中,我国企业与机构在舆论领域,曾经吃过大亏。

早在2000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发布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先行者”。

“先行者”的诞生,其背后是国内在人形机器人机械结构、控制系统结构、协调运动规划和控制方法等多项关键技术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的体现。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台设备在外观设计方面,却非常地“落后”。而且更加严重的是,在当时X相关单位乃至于我们整个国家,对于当时尚属新生事物的全球互联网、互联网社区舆论控制,可以说是毫无概念。

无知就意味着,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2001年初,日本某恶搞网站对“先行者”进行了恶搞式的报道,戏称之为“四千年来中国最高技术结晶”(中华4000年の科学技术の结晶),并且将该机器人股间突出的关节控制装置曲解为加农炮。

舆论的狂欢由此开始,并且很快蔓延到了国内互联网社区。

适逢加入世贸组织初期,国内制造业还只能完成一些较为基础的工业品和低端商品,在被外国人取笑后,“反思”是当时国人的基本反应。

于是在中国网民跟着日本网站一起自嘲后,各种境外媒体也更进一步,展开了一波舆论战。其中不乏刻意将“先行者”与稍早一些发布的本田两足步行机器人ASIMO、索尼的机器狗AIBO作对比者,试图以此来抨击中国产品的粗制滥造以及这个国家只有“山寨”的能力。

放眼过去再看看现在,显然我们已经充分从历史中,充分汲取了教训。

02、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新风口

目前被国际公认的,“机器人”一词的英语robot,源自于捷克语robota。

其最初由捷克著名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其于1920年创作的剧本《‌Rossum's Universal Robot》‌(‌罗沙姆的万能机器人公司)‌中所创造。

恰佩克创造的robot一词基于捷克语robota,是“苦工、强制劳动”的意思。而能够干苦工,被强制劳动的,显然得是个人。

在某种意义上,恰佩克是在一开始就“真相了”——创造一台能够像人一样来执行艰苦工作且不知疲倦的机器,这便是机器人概念自诞生以来一直的追求。

基于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机器自动化设备,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中。

比如制造业中目前已经普及的工业机器人,以及生活中现在随处可见的扫地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等。

但从本质上而言,将这些东西加以“人”这个后缀,其实并不恰当。主机厂用来抓取冲压件焊接白车身的,本质上是自动化控制的机械臂。而每天勤勤恳恳为我们代劳家庭清扫工作,乃至于晚上提供厨房炒菜的扫地机器人、炒菜机器人,更恰当的叫法是去掉尾缀的两个字,称之为扫地机、炒菜机便可。

其本质上是一种提供特定工作的自动化服务的机器。

《罗沙姆的万能机器人公司》一剧中,具有双手、双腿基本构造,可以自主识别,能够对不够精确的含混指令,自主规划执行方案并具体落实的像人一样的机器,目前并不存在。

而这是现有的,只能执行特定任务的专用机器人所不能比拟的。

为什么要拘泥于“像人一样”,原因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可以继续沿着上面主机厂的例子想象一下,机械臂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或许可以组成冲压线、焊接线、喷涂线,但如何胜任总装车间内安装车门、穿车内线束等问题呢?

你无法想象,用机械臂或者别的什么自动化装置,把线束总成传入车身的画面。也不能指望,通过什么自动化装置去生产汽车线束总成。

这也是为什么车企在最近五十年内,采用焊接机械臂等特化的自动化设备,取代了大量人力之后,仍旧被归纳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原因。归根结底,太多的工作是目前的专用自动化设备无法解决,或者无法以合适的成本去解决的。

具有人一样的肢体,可以和人一样执行各种复杂指令,对完成各种工作,而不只适用于单一工作场景,这也就代表着机器人将从专用化迈向通用化。对于众多的,没有能力采购大型专用设备的中小制造业企业而言,人形通用机器人根据不同编程或指令执行替代人的“通用”工作的特点,也必将使生产效率在继上世纪80年代末之后,再往前迈进一大步。

当然,纵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背书,但只有打造机器人的科技公司的话,实际是不足以撑起某个产业的。对于人形机器人这种高度复杂的设备而言,也许总方案乃至于软件底座是机器人企业的事情,但上游零部件仍旧需要一条庞大的供应链来支持。

但这在当代的中国,并不成问题。因为笔者在WAIC2024上,看到了一条从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以及本体结构、传感器系统供应商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

傲意科技直流无刷伺服减速电机,新剑机电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则带来了直线型电驱动关节,钛虎机器人提供轻量化关节模组等等。在今年的展会上,数十家国内企业带来了针对人形机器人不同需求不同场景的,数以百计的解决方案。

以往在该领域内,发那科、ABB、库卡、安川、爱普森、川崎重工、三菱以及电装等,是广为熟知的全球巨头。但这并不妨碍国内也有埃斯顿、埃夫特、众为兴、汇川技术、新松机器人、卡诺普、广州数控、图灵机器人等替代方案。这些最近五六年内兴起的细分赛道选手,或者是在减速器、控制器上拥有优秀的产品,抑或是在伺服系统以及传感器上拥有很强的整合能力,能拿出各自颇具实力的解决方案。

而上述这些,最终成为了“十八金刚”能够整齐列队在大厅中央,中国企业能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迅速追赶的关键。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当今的国际政治环境已促使国内企业去优先考虑自主产品,或者至少有一个能够完全自主的Plan B。

很多外国观察者们不能理解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韧性和继续增长的力量源于何处,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明摆着的——

当这个14亿总规模数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以前所未有的一致态度采取行动,那么并没有什么事情是其做不到的。

在今年4月份于横滨举办的ICRA2024会上,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SpotMini,通中国企业宇树科技的同类产品Go2,进行了一场难得的同场竞技。

其结果便是,在由木板和障碍物搭建的赛道上,SpotMini在某个难点路段摔倒后,多次尝试自主恢复站立均宣告失败,最后是需要工作人员下场动手,才能继续赛程。而在同样位置摔了个四脚朝天的Go2,直接一个鲤鱼打挺就起身继续跑了下去……

也就在波士顿动力于ICRA2024被中国的后起之秀搞得不尴不尬的同时,4月18日,波士顿动力官方又突然宣布,放弃已经坚持开发了十余年的Atlas,转而开发新一代电驱动机器人。

没错,被“枪毙”的,正是此前隔三差五跑酷展示的那一台液压驱动人形机器人。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波士顿动力也发布了一段新一代电驱机器人演示从卧到站的动作视频。

有的同行并不买账。

比如埃隆·马斯克就在其X主页上发了一张贞子扭曲爬行的图片调侃之。

但商业互吹的也有,比如刚组建了英伟达通用具身智能体实验室的Jim Fan就宣称:波士顿动力再次重塑了自我。

在2024年以后,全球人形机器人的“阵营”,将毫无疑问地分化成中、美两个系统的比拼。在这里,笔者并不介意公开承认,美国那一边目前依托封锁独占的先进AI算力,以及先发优势累积的技术储备,是占据相当优势的。

但大家并不必对此太过忧虑。毕竟目前国内的机器狗市场,已经进入到了大规模商用落地的阶段。无论是最常见的安保、巡查工作,还是为残障人士提供替代导盲犬的服务,乃至于执行危险任务替代人和犬只。

在美国企业还在以数万乃至十数万美元的价格,将机器狗当作高科技玩具来操弄的时候,国内企业已经以一个人人都用得起的售价,让其真正为社会和经济贡献价值。

有鉴于上述事实,我对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上的前景,保持着充分的乐观。

作者丨林登万

责编丨北   岸

编辑丨王   越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STM32F207ZGT6TR 1 STMicroelectronics High-performance Arm Cortex-M3 MCU with 1 Mbyte of Flash memory, 120 MHz CPU, ART Accelerator, Ethernet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3.88 查看
STM32H743ZIT6 1 STMicroelectronics High-performance and DSP with DP-FPU, Arm Cortex-M7 MCU with 2MBytes of Flash memory, 1MB RAM, 480 MHz CPU, Art Accelerator, L1 cache, external memory interface, large set of peripherals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22.21 查看
ATXMEGA32A4U-AU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IC MCU 8BIT 32KB FLASH 44TQFP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3.78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汽车公社 速度、深度、态度! 汽车公社-官方订阅号,专注于汽车产业和新科技领域的前沿资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