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技术领域,每一次标准的更迭都犹如一座里程碑,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近日,历经3年多的等待,5G-Advanced 首个版本 R18标准终于冻结,这一重大事件无疑在通信行业激起千层浪。
为了深入解读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到了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胡南,与我们共同探讨 5G-A R18 标准背后的故事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01、R18尘埃落地5G-A加速商用
当我们抛出“5G-A R18 标准冻结的意义是什么?将为 5G-A 行业应用落地带来哪些作用?”这一关键问题时,胡南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他强调,R18 作为 5G-A 首个版本的国际标准,其意义非凡,具有承上启下的标志性意义。“它就像是一座灯塔,为产业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踏入新领域,拥抱下一代’。”
随着 R18 版本的尘埃落定,全球运营商和产业界将以此为基石,正式启动 5G-A 关键功能的产品落地和商用部署,这意味着 5G-A 即将全速驶入商用的快车道,并有望朝着新价值、新领域和新一代加速前进。胡南进一步阐述,R18 标准的冻结为5G-A 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方向和坚实可靠的依据。通过进一步拓展5G的应用场景,包括网联无人机、地空通信、虚拟/增强现实等,为 5G-A 在不同行业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以网联无人机为例,过去低空组网存在着干扰大、信号杂乱、覆盖碎片化等棘手问题。而R18 标准引入了新型测量上报机制、飞行轨迹更新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网联性能,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国移动更是勇挑大梁,担任地空通信(Air-To-Ground)项目报告人。
针对航空通信超远覆盖、超高速率和空地干扰等难题,精心制定了新型相控阵天线射频架构、时频域补偿、基于位置的切换等一系列前沿标准方案,实现了“ 0 盲区”最大 300km 覆盖距离,并支持最高 1200km/h 飞行速率,为航空领域的通信变革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虚拟/增强现实业务,R18 标准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此类业务对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高容量有着苛刻的需求。通过跨层优化实现信息传输全局最优,使能高容量低延迟网络,降低终端功耗,加速了沉浸式服务的普及,催生了众多前所未有的行业新应用。在深挖 5G 潜能方面,R18 标准也表现出色。胡南指出,针对 5G 前序版本中的高价值场景,R18 深入挖掘潜在问题和挑战,持续进行标准增强。
以 RedCap 低成本终端为例,在 R17 的基础上,R18 进一步适配其低峰值速率需求,降低终端数据传输带宽和峰值速率,以使终端成本和能耗进一步下降,从而增强 5G 系统在低成本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竞争力。
在 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方面,为解决中低轨卫星由于超高速移动导致的频繁切换难题,中国移动积极推动 R18 通过协同网络和终端的卫星通信等信息,实现终端无感知切换,有效避免了频繁信令风暴和业务中断问题,为卫星通信的稳定与高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R18 标准引入的网络节能、智能直放站、网络智能化/自动化等功能,降低网络运维和部署成本,使得 5G-A 的大规模部署更加经济高效,为 5G-A 的广泛应用解除了后顾之忧。
02、R18具备三大特点让5G更好用
当谈到R18 标准的特点以及中国移动在其中的突出贡献时,胡南侃侃而谈。他表示,R18 标准具有三大显著特点。
一是拓展场景,让 5G 能做的更多。除了前面提到的网联无人机、地空通信和虚拟/增强现实,R18 标准还在众多新兴领域大展拳脚,为 5G 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二是深挖潜能,让 5G 能做得更好。在前序版本的基础上,R18 针对各种高价值场景精耕细作,不断优化和完善标准,提升 5G 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三是探索方向,让5G能和6G有效衔接。R18 标准如同一位先行者,为未来 6G 的发展积累经验、探索方向。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移动表现抢眼。作为通信行业的领军者,中国移动在 R18 标准的制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拓展场景方面,中国移动担任地空通信项目报告人,针对航空通信中的诸多难题制定了创新的标准方案,为实现航空领域的无缝通信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深挖潜能方面,中国移动积极参与标准的增强工作,为提升 5G 系统在物联网等领域的竞争力出谋划策。在探索方向方面,中国移动担任 UDD 项目报告人,积极探索能够实现 TDD 极致性能的 UDD 技术,为 5G 与 6G 的衔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03、R18背后的“移动贡献”
谈及中国移动在 5G-A 的第一个版本国际标准制定中主导的关键技术标准时,胡南更是滔滔不绝。他自豪地表示,中国移动在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
其一,瞄准新赛道,引领人工智能赋能 5G 网络(AI+5G)技术标准制定。中国移动是最早在 3GPP 开展 AI 赋能 5G 技术研究的公司之一。早在 2018 年,便牵头 R16 “RAN-centric data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项目,通过定义统一的数据测量量和自动化的数据收集方案,为 5G 网络自动化和智能化奠定了基础。随后,在 R17 牵头启动了首个 RAN 与 AI 融合的研究项目,成功打通了 5G 与 AI 融合的关卡。最终,在 R18 主导完成了网络节能、负载均衡、移动性优化三大典型用例标准化,并作为 RAN1 副主席主持了 R18 空口 AI 的标准制定工作,通过 AI 赋能码本反馈、波束管理、定位等传统空口功能,开启了 AI 技术与 5G 空口融合的新篇章。
其二,拓展新空间,筑牢低空经济和卫星互联网产业的技术标准底座。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自身在 5G 国际标准方面的实力优势,担任地空通信项目报告人,不仅发布了 3GPP 第一本地空通信研究报告,还首次完成了射频架构、功能特性、协议流程标准的制定,成功实现了在飞机上用 5G 手机直接通信。在 R18 NTN 技术方面,中国移动主导了超高移动性下通信连续性议题的讨论,原创性地提出终端无感知切换技术,成功攻克了超高频繁的小区切换所带来的信令风暴和业务中断难题,解决了天地卫星直连的关键问题。
其三,谋划新未来,前瞻探索促进 5G 与 6G 有效贯通的关键技术方向。5G-A 作为 5G 迈向 6G 的重要桥梁,业界对于能够实现 5G 与 6G 有效贯通的关键技术充满期待。中国移动基于前瞻性的研究,在业界率先提出使能 TDD 极致性能的 UDD(Unified tim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技术,并主导 3GPP 立项,担任项目报告人,发布 3GPP 第一本全双工技术领域研究报告,为促进 5G 与 6G 无线技术的有效贯通指明了方向。
面对 5G-A 和 6G 的技术演进和应用落地这一宏大课题,胡南给出了富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建议。他认为,R18 标准进一步拓展了 5G 技术的新应用场景,如网联无人机、地空通信G、虚拟/增强现实等,这些领域潜力巨大,建议运营商和产业界尽快启动试验验证工作,加快端到端产业的成熟步伐。
同时,部分 6G 技术方向已在 5G-A 标准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对于无源物联网(Ambient IOT)、通感一体、AI 与无线网络的融合、全双工等课题,应在深入开展标准研究的同时,并行启动并积极推进试验验证工作。通过试验验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实现标准的迭代优化,确保标准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此外,还应积极加强面向 6G 的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持续加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力度,引领 6G 技术不断实现迭代突破,为通信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5G-A R18 标准的冻结无疑是通信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在中国移动等行业领军者的不懈努力和引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5G 技术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更多超乎想象的变革和进步。
作者:梅雅鑫
责编/版式:盖贝贝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