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产业发展主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随着基础模型的日益强大,开发应用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了,最简单的就是智能体,这也是百度最看好的AI应用的发展方向。
观点一: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才是最能“打”的
“2023年,国内出现了百模大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绝大浪费,但也使得我们追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模型能力得到建立。”李彦宏坦言。自Chat GPT发布之后,两年的时间恍如隔世,AI的发展已经颠覆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
谈及开源与闭源之争,李彦宏再次强调,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才是最能“打”的。同样参数规模之下,闭源模型的能力比开源模型要更好,而如果开源模型想要能力追平闭源模型,那么它就需要有更大的参数,这就意味着推理成本会更高,反应速度会更慢。
“很多人拿开源模型来改款,以为这样可以更好的服务自己的个性化的应用,殊不知这样你就创造了一个孤本的模型,既无法从基础模型的持续升级当中获益,也没办法跟别人去共享算力。”李彦宏说道。
他也表示,开源模型在某些场景下是有它的独特价值的,比如学术研究,或者说在教学领域,大家想要研究大模型的工作机制、形成理论,那么这个时候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中,开源模型并不合适。
观点二:要避免掉入“超级应用陷阱”
“没有应用,光有一个基础模型,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一文不值。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讲,大家不要卷模型了,要去卷应用。”李彦宏说道。他指出,基于基础模型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已经开始了逐步渗透。文心大模型日调用量在短短两个月时间从2亿提升到5亿,调用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背后代表了来自用户、来自市场的真实需求,“是有人在用,是有人真的从大模型当中获益了,得到了价值”。
比如在快递领域让大模型帮助处理订单,做到了一张图、一句话寄快递,不再需要其他的繁琐流程,时间从3分多钟缩短到19秒,而且90%以上的售后问题也都是由大模型来解决,效率提升非常明显。再比如代码生成,也在各个领域逐步渗透,仅是百度内部就有30%左右的代码已经是用AI生成的,代码的采用率超过了44%。
不过,李彦宏强调,要避免掉入“超级应用陷阱”,觉得一定要出现一个10亿DAU的APP才叫成功,这是移动时代的思维逻辑。AI时代,规律可能不是这样的,“超级能干”的应用比只看DAU的“超级应用”更重要,只要对产业、对应用场景能产生大的增益,整体价值就比移动互联网要大多了。
观点三:智能体是最好的AI应用发展方向
“随着基础模型的日益强大,开发应用也越来越简单了,最简单的就是智能体,这也是我们最看好的AI应用的发展方向。”李彦宏表示。他认为,制作一个好的智能体,通常并不需要编码,只要把智能体的工作流说清楚,再配上专有的知识库,一般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智能体了,这比互联网时代制作一个网页还要简单。
李彦宏判断,未来,在医疗、金融、教育、制造、交通、农业等领域,都会依据自己的场景、自己特有的经验、规则、数据等,做出各种各样的智能体,将来会有数以百万量级的智能体出现,形成庞大的智能体生态,而搜索则是智能体分发的最大入口。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很多大模型公司热衷于去写高考作文。实际上,用AI写作文的实用价值不大,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在于通过一个智能体来帮助考生报志愿、选学校、选专业。每一个考生的情况又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智能体来回答每一个考生专有的问题。据李彦宏透露,在高峰时期,百度的高考智能体每天要回答超过200万个考生的问题。
观点四:AI不是人类的竞争对手
“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各行各业渗透,很多人担心,如果我们日常的工作都让AI去做了,人是不是就没有工作机会了?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过去这段时间我听到的担心,听到的抱怨很多,听到的建设性的意见比较少,很少有人去致力于发掘生成式AI带来的新的工作机会。”李彦宏提到。
他认为,一方面在此轮人工智能浪潮中,AI更多地是在扮演“Co-polite(副驾驶)”的角色,还是要人来把关,它只是辅助人工作,而不是替代人工作,它能让人的工作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另一方面,AI还带来了更多全新的工作机会,比如数据标注师、提示词工程师等。据悉,过去几年,百度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落地了数据标注中心,提供了大量的新的就业岗位。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永不停止的创新,就是刻在我们DNA当中的,从石器时代的手斧到移动时代的手机,再到AI时代的大模型,人类不断创造各种工具来改善生活,来提高生产力,但是他们永远只是工具,只有在被人类所使用的时候才有价值。
“我们坚定地相信 AI不是人类的竞争对手,我们构建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增强人的能力,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李彦宏说道。
作者丨宋婧编辑丨赵晨美编丨马利亚监制丨连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