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科技AI硬件组 | 编辑:TSknight | 排版:Kenny
6月28日,Vision Pro国行版正式开售,市场反应平静。
市场惨淡并不等于“惨败”
关于Vision Pro国行版开售,除了些许媒体报道外,微博热搜、知乎、虎扑等社交媒体都是静悄悄的,只有抖音热搜上有个排名。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多人在意这款产品的发售。
在微博热搜榜的历史中翻找了一下,我终于是找到了最近一次Vision Pro上热搜的时间:6月21日,仅在榜不到20分钟就被刷下,在榜的最高排名也只有46,Vision Pro国行版发售的热度还不如iPhone出了个新的颜色。
不过,与其说Vision Pro不受关注,倒不如说早在四个月前这款产品就已经没有了秘密,而且国行版高达29999元的售价,也注定这只能是小部分人的奢侈玩具。
而且,对于想要买Vision Pro的朋友来说,闲鱼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全新的美版Vision Pro只要两万三,比按照实时汇率在苹果官网购买还便宜,如果是拆封二手,价格更是低至两万元。虽然在发售前大家都对苹果的这款划时代产品充满了期望,而发售前期的火爆,似乎也预示着苹果将再一次引领XR行业的变革。但是Vision Pro的热度消退远比预料的快,仅在一个月后,就没有太多人关注这个产品的后续进展,之后再被媒体们提及时,主题却是“购买了Vision Pro几个月,我似乎已经遗忘了它”。
Vision Pro的惨淡似乎连苹果都不得不承认,这款产品有点过于“极端”了,过高的售价和并不完善的生态,使得多数用户都不认可这款产品。眼看着一度被Vision Pro打开的新时代大门,似乎又要关回去了,这让不少人都产生了一个疑问:就连苹果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XR真的还有未来?在我看来,现在宣布Vision Pro的失败还为时尚早,毕竟在业内人士看来,Vision Pro实际上是一款十分成功的产品,极具美感的设计、划时代的交互和革命性的显示效果,这就是许多业内人士梦寐以求的产品。
“实际上,如果你体验过Vision Pro,那么你会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未来,它的体验远超Quest3等VR设备,即使是商用级别的Halo、Vavle,在体验上都无法与之媲美。”一位深度体验了Vision Pro后的朋友,兴致勃勃对我分享了半小时感想。苹果确实如他们所宣告的那样,为整个XR行业带来了蜕变,更自然的交互、沉浸式的空间视频,以及独具巧思的虚实结合模式,都为其他厂商提供了绝佳的参考方案。现在,一轮新的“军备竞赛”正在XR行业中酝酿着。
XR,进入下半场
实话说,国内的AR/VR市场表现并不乐观,IDC数据显示,整个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AR/VR设备出货量仅10.7万台,同比下降达37.8%。虽然在去年年末有一大批的新品上市,但是却没有在消费者激起太多的讨论,以至于一位相熟的业内朋友向我吐槽:“现在就是看谁比谁能熬了,大家都在等Vision Pro出来”。在Vision Pro发布后,有人就提出了“后Vision Pro时代”的说法,作为目前XR市场中体量最大的企业,苹果入场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设计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苹果已经成为了国内市场的“稳定锚”。
只要苹果还在,那么XR的故事就能讲下去。而且,借助苹果在生态领域的强大统治力,Vision Pro也成为助推生态的最强力量。在前段时间召开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发布了visionOS 2,除了更自然、多样的交互和新的系统功能外,苹果也公布了目前Vision Pro已经拥有2000款专用App,并且支持超过150万个兼容App。
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关注到这个市场,不少个人开发者和工作室都在酝酿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空间App”。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无疑会带动整个软件生态向前大踏步前进,比如淘宝、京东等购物App,在Vision Pro影响下都推出了深度适配的VR版。
Vision Pro实质上解决了一个困扰XR市场很久的问题:如何劝说主流App加入这个生态?现在,有了苹果的用户群体和产品做担保,终于让一部分公司愿意投入精力去关注这个“小众”的市场。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只有当主流App开始批量进入这个市场时,统称为XR的一系列沉浸式空间显示设备才算是真正跨过了起跑线,进入跑道。
道理其实很简单,既然XR设备被称为未来的“手机”,那么你的应用场景就不能只局限于娱乐,而是需要更深的融入到用户的日常生活里。如果连个微信都没有,那么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终究就是个“玩具”罢了。在Vision Pro的影响下,腾讯已经开始着手优化微信、王者荣耀等国民级App在VR设备上的体验。虽然短时间内可能还属于Vision Pro“专享”,但是有苹果这个“前车之鉴”在,其他品牌想找腾讯谈合作,面对的阻力、要求都会比以前降低不少。
另一方面,Vision Pro的高要求,直接带动了一系列的XR技术的发展,传感器、UI设计、交互逻辑、处理器和显示模组都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这些技术的提升将直接促进其他产品的性能升级。以显示模组为例,受Vision Pro的预期销量不足、苹果订单削减等因素的影响,为Vision Pro定制的micro-OLED屏幕,已经开放给第三方品牌使用。而且部分头部显示厂商正在着手研发同级别的显示模组,以满足苹果和其他厂商的需求,在规模化效应的影响下,有望显著降低相关硬件的采购成本,让廉价版Vision Pro能够更早的面世。从商业角度来看,Vision Pro显然算不上成功,但是从行业角度来看的话,Vision Pro无疑掀开了XR市场的新一页。
Vision Pro平替,在路上
Vision Pro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在一众选项中,价格因素无疑是赞同数最高的,3499美元,29999人民币,这是一个多数人都无法接受的价格,或者说,并非拿不出这个钱,而是普遍认为“不值得”。在发售的首日,我的一位同事得到了现场体验的资格,而在整个体验过程加上等待的一个小时里,Apple Store只售出了一台Vision Pro,即使乐观估计,全国的Vision Pro用户量恐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太多。Vision Pro高昂的价格,让国内品牌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先不说一众两三千的AR、VR产品,即使是显示参数接近的仿“Vision Pro”产品,国内也已经有平替,比如我们前几天报道过的玩出梦想MR。
而且,Vision Pro虽然以一种高成本的方式实现了类AR的显示效果,但是在便利性、便携性等方面依然无法与真正的AR设备媲美,如果XR设备想代替手机成为下一代智能设备核心,那么必然会存在多种形态,以应对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在影视飓风的Vision Pro体验视频中,Tim就屡次提到在过去数个月的使用过程中,他一直都无法将Vision Pro作为真正的户外智能设备来使用,各种限制使得Vision Pro的最佳使用场景基本上固定在室内,或是非移动状态。所以,Vision Pro所引领的新一轮沉浸式显示浪潮,其影响的不仅仅是VR、MR等沉浸式设备,AR等增强现实设备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轻量化的产品才是真正承接户外场景使用需求的基础。而在AR领域,目前国内的多个品牌基本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比如在海外十分受欢迎的Rokid和XREAL,成熟的BirdBath方案进一步降低了产品购买门槛,而且在户外场景中显示效果甚至优于传统便携显示器,而且更轻便易用。
此外还有TCL孵化的雷鸟创新,不仅拿出了行业领先的BirdBath方案产品,更是在雷鸟X2上率先实现了消费级的光波导AR眼镜量产。简单解释下,光波导AR眼镜在形态上更接近传统眼镜,但是沉浸感弱于BirdBath方案,更倾向于需要频繁交互的增强现实场景,如翻译、导航等。而在VR领域,字节旗下的PICO、创维、华为等品牌都已经拿出了成熟的产品,并且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与配套智能生态。在成本与市场接受度的双重考量下,以上列举的AR/VR产品在实际体验上都与Vision Pro有着不小差距。不过,距离Vision Pro的真正平替现身或许并不遥远,据某个知情人士透露,国内至少有两个TOP5级别的手机厂商,正在组建XR/MR团队,并且投入的资源超过以往的类似项目。
从透露的信息来推测,这两个手机厂商的目标显然不是普通的AR、VR设备,而是一款Vision Pro的平替,在头部厂商的带动下,XR/MR市场将会进入新一轮的竞争期,当下毫无波澜的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波涛。在我看来,XR/MR设备其实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发展历程十分接近,这些行业的发展初期,主流产品的价格都十分高昂。以个人电脑为例,1976年推出的Apple Ⅰ售价超过600美元,而Apple Ⅱ的价格更是高达1298美元,同时期一台雪佛兰的高级轿车,价格也只要三千多美元。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一台个人PC只需要几百元就能买到,而一款最高端的个人PC,价格也就几万块。而且,消费电子产品的成本下降周期也在缩短,个人PC从奢侈品到日常家用品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智能手机只花了十年就走完这个过程。
现在我们再来看XR等一系列沉浸式空间设备,让我们认真思考一下,Vision Pro的廉价化会需要多少时间?我认为或许只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就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媲美Vision Pro的产品。
库克在发布Vision Pro的时候,曾经说这是将未来的产品带到了现在,如今再来看其实可以有两个解读:1、Vision Pro的体验将是颠覆性的;2、这款产品在当下过于超前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Vision Pro的平替离我们并不会太遥远。有爆料称苹果已经暂停了Vision Pro 2的研发,将精力投入到Vision Pro“廉价版”的开发项目中,而在这个过渡期,国内外的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发力,尝试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替代产品。
正如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过程,价格的逐步下降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使XR/MR等设备成为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