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锂电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国内锂电中游材料企业正加快海外建厂的步伐,以强化全球化战略布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锂电材料领域新宣布的海外生产基地有8个,总投资额超173亿元,其中负极、电解液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
具体来看,锂电材料企业海外建厂呈现出三大特征。
一是基于海外子公司建厂成主流,投资策略灵活多变。
今年来,锂电材料企业在海外建厂时,多选择通过当地子公司独资或合资建设的形式。据了解,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企业根据商业规划灵活调整,也便于在面临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时,快速做出反应。
另从投资金额来看,上半年锂电材料海外建厂的平均投资金额约21亿元。适度投资额度,在项目可行性的同时,也为未来的扩张留出了空间。
二是出海地区聚焦欧美,政策支持加速项目落地。
今年来中国锂电材料企业的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这一选择的背后,既是欧美锂电关税下寻求本土化建厂的必要性,同时也是为了寻得当地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例如,摩洛哥等国作为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国,其生产的正极材料能够满足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的补贴要求。如此政策背景有利于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加速海外项目推进。
新宙邦是又一个典型案例,其公告显示,美国子公司已与路易斯安那州政府签署了《税收减免协议》,获得了包括工业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一系列激励方案。
三是海外需求确定性增强,市场拓展潜力高。
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出海的过程,也是企业抓住新兴市场机遇、打开增量空间的过程。以科达利为例,其海外项目预计将首先配套韩国电池工厂,后续还有望进一步配套宁德时代在美国的技术授权合作产能。
此外,新宙邦此前在波兰等地的布局,也已经带来了切实的海外订单增长。5月份,新宙邦先后获得两份来自海外电池厂的长协订单,锁定了该公司未来合计超70亿元的收入。
长期来看,锂电材料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确定性还将不断增强。如欧洲市场的本土化电池产能主要来自日韩企业,仅满足50%本土化率。在建的中国电池企业则呈现出规划量大、进展快的特点。随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的电池厂在未来两年陆续投产,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的市场份额预期将不断提升,进行提前布局的材料企业也将获益。
目前在欧已投产的本土化电池产能主要来自日韩电池企业,合计超过100GWh,仅满足50%本土化率。在建的中国电池企业则呈现出规划量大、进展快的特点,包括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100GWh、亿纬锂能30GWh。随着以上电池厂未来两年陆续投产,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
总体上,中国锂电材料企业海外建厂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这既是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寻求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随着欧美政策壁垒的不断落地,材料企业出海的迫切性将不断增强。
结合国内基本面来看,新一轮负极招标涨价、铜箔加工费上调等事件,被市场认为是“抵抗式”涨价。锂电材料正负反馈交替进行,已给出触底反弹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