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计划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汽车加征20%的关税,并对上汽集团加征38.1%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加征21%的关税,“不配合调查的公司”将面临38.1%的关税。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于单独计算的关税税率。
针对欧盟的加税政策,国内反应强烈,不仅官方部门声明措辞强硬,各类媒体也强烈抨击,认为欧盟此举是被中国电动汽车的领先优势吓怕了,打不过就只好无理限制。
但是,欧盟针对来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对中国蒸蒸日上的自有品牌新能源车行业影响几何?哪些车企会最受伤?还是需要做具体分析才能下结论。
根据欧洲智库的调查显示,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来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中,在上海拥有工厂的美国特斯拉占比最高,达到28%,在湖北省拥有工厂的法国雷诺的低价品牌“达契亚”(Dacia)占比20%,在辽宁省有拥有基地的德国宝马占比6%。
也就是说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来自中国的进口电动汽车,有6成以上是欧美品牌车企,他们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然后出口回欧盟市场销售,国内只是其生产加工厂而已。
真正向欧盟市场出口电动汽车的中国汽车企业,份额最大的是这次“因不配合调查”而被加征了38.1%关税的上海汽车,在欧盟市场的中国进口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5%!
然而上汽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占比,也是因为上汽在欧盟销售的主要是被其收购的英国汽车品牌“MG”。作为欧洲市场电动汽车的畅销品牌,MG在其欧洲官网上更多地是强调该品牌的英国血统。
甚至号称国内汽车出口规模最大的吉利汽车,其在欧盟市场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中所占据的4%份额,也主要以其与沃尔沃创立的高端纯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为主!
所以,一个结论是虽然新能源车已经成为我国的出口产品的大户,成为我国的创新名片之一,但其在欧盟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和接受度仍然非常低,欧盟市场更多接受的进口新能源车还是欧美品牌,虽然产自中国工厂。
欧盟市场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中,纯正中国品牌的占比仅约为8%,比亚迪(BYD)占了4%,而包括长城汽车、蔚来汽车等一众品牌占了另外的4%。
所以,欧盟针对进口电动汽车此前的平均税率为10%,这次针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受影响最大的是不配合欧盟调查而被惩罚性加征了38.1%的上汽集团。
上汽集团的MG品牌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籍籍无名,主要销售集中在欧盟市场,此番被加征惩罚性关税,一方面将大大削弱其在欧盟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会对其收购来的MG品牌的发展战略造成重大损失,国内不认,国外受困,MG品牌何去何从,将是上汽集团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战略的最大挑战。
其次影响大的是欧美车企,不论是将被单独采用不同的关税税率的特斯拉,还是被加征21%的雷诺、宝马等在华生产电动汽车的欧美车企;他们借助国内新能源车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拉低了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然后又凭借其在欧盟市场的自有品牌效应吃到溢价红利,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欧盟本次针对他们在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加征关税,无疑对其新能源转型战略和企业利润造成重大冲击,所以这也是欧盟关税政策出来后,包括宝马在内的德国车企表示反对的重要原因。
欧盟针对这些欧美车企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推动这些欧美车企将电动汽车的生产转回到欧盟,以拉动欧盟的汽车行业就业和产业发展,如果在传统燃油车占尽优势的欧洲汽车企业在面向新能源车转型的过程中,将生产能力主要放置在欧盟之外,无疑会对欧盟汽车业造成空心效应,会大大危及欧盟的产业和经济发展。
当然,如果雷诺、宝马这些欧洲车企把电动汽车的生产从中国转回欧洲,也会对其在国内生产工厂的就业和效益,以及当地的税收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欧盟针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受影响最小的是比亚迪等纯国产品牌车企。
一方面比亚迪被加征的17.4%的税率最低,仅比此前的10%多了7个百分点,无疑在税务成本上相较其他车企具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一税率是基于积极配合欧盟调查的前提下得来的,说明比亚迪通过了欧盟的审查,且并未发现被欧盟诟病的低价倾销、补贴等问题,这相当于对比亚迪获得了欧盟市场的合法入场券,势必将对比亚迪进一步扩大其在欧盟市场的电动汽车出口做出贡献。
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消息公布后,比亚迪的股价竟然出现了上涨,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资本市场也认可这对于比亚迪反而是利好。
此外,比亚迪对于欧洲市场还有着更具野心的计划,在近日的的“汽车的未来”峰会上,比亚迪欧洲董事总经理Michael Shu透露了比亚迪要在2030年前成为欧洲最大电池汽车制造商的目标和决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比亚迪认为“将汽车从中国运往欧洲不是长久之计。长期而言,应该采用在当地生产的做法。”,并且继今年1月决定将第一个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建在匈牙利后,比亚迪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研究第二家欧洲工厂的选址。
在欧洲市场销售的电动汽车更多应该“在当地生产”,也恰恰是欧盟此次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的原因和目标。所以比亚迪在本次调查中仅被欧盟最小幅度地加税,或许也是对比亚迪承诺在欧洲建厂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鼓励。
据报道,2023年在欧盟市场从中国进口的EV销售额达到110亿欧元,随着欧盟加征关税政策的实施,短期内可能会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额;但国产品牌汽车企业如能像比亚迪一样采取在欧洲当地建厂的出海战略,或许中国汽车品牌能由此而走出国门,借助汽车行业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契机,在全球市场布局生产和销售,进而取代欧美日韩车企在燃油车时代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