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程序员秘书LittleG。
前言
死锁是很常见的一种内核故障。最常见的,就是如果一个task在已经持有某个锁的情况下,再次尝试获取同一个锁,就会形成死锁局面。发生死锁的场景有很多,常见的情况可能有,可能是在同一个task中锁使用不当;也可能是两个task有资源竞争和依赖,形成互锁互等;也可能是某个task拿了锁后又被某个中断抢占,之后又在等拿相同的锁。
最近刚分析和处理了一个死锁问题,就是一个task和一个中断拿相同锁出现的死锁问题,最后是通过替换拿锁接口函数解决的。主要是涉及到spin_trylock_irq()
和 spin_trylock()
这两个函数的使用场景和差别,记录学习之。
正文
spin_trylock_irq()
和 spin_trylock()
都是Linux内核中用于尝试获取自旋锁的函数,但它们在使用场景和行为上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对中断的处理上。
spin_trylock()
功能说明:
spin_trylock()
是一个非阻塞的自旋锁获取函数,会尝试立即获取自旋锁。如果锁已被其他CPU持有,该函数会立即返回失败(通常返回0),而不会让调用者进入等待状态。主要用于那些无法承受阻塞开销或不适合睡眠的上下文。
中断处理:
调用 spin_trylock()
时,当前CPU的中断状态不变。也就是说,如果在中断上下文中调用此函数,中断仍然保持禁止状态;而在进程上下文中调用,则中断是启用的。
spin_trylock_irq()
功能说明:
spin_trylock_irq()
与 spin_trylock()
类似,也是尝试立即获取自旋锁,如果不能立即获取则返回失败。但是,它还额外包含了一层对中断的管理。
中断处理:
在尝试获取锁之前,spin_trylock_irq()
会临时禁用本地中断(如果之前是启用状态),并在操作完成后恢复中断的原始状态。这意味着,无论是在中断上下文还是进程上下文中调用,它都会确保在尝试获取锁期间中断是被禁止的,从而避免了在获取锁的过程中被中断打断的复杂性。这样设计实现显而易见提高了锁操作的原子性和安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可能会在某些对中断响应时间敏感的场景中引入延迟。
总结
spin_trylock_irq()
与 spin_trylock()
两个函数都是非阻塞式的自旋锁获取操作,不成功即返回,都不会引起调用者睡眠。
主要区别在于对中断的处理上。spin_trylock()
不改变当前中断状态,而 spin_trylock_irq()
则会在操作前临时禁用中断,操作后恢复中断状态,确保了操作的原子性。
至于选择使用哪个函数取决于具体的上下文需求。
如果明确不希望在锁获取过程中被中断打断的情况下,或者处于一个可能需要明确控制中断状态的上下文中,则需要使用spin_trylock_irq()
。而在不需要特别处理中断,或者明确知道当前中断状态已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以及追求性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spin_tryl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