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亚洲》的报道,特斯拉已要求供应商从2025年起,在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以外的地方生产用于非中国市场车辆的零配件和元器件,动机是对大中华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的担忧,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政府可能采取的贸易政策变动。
我们之前分析过特斯拉的供应链,供应链进行全化球的调整,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Part 1、特斯拉的供应链
特斯拉的供应链策略明显地体现了区域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响应。
《日经》在之前的调查中,揭示了特斯拉对中国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在电池等核心部件的采购上。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生产基地,但供应链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存在一定的集中风险。
采购环境对企业策略的改变:
● 打造韧性供应链:面对供应链中断的风险,特斯拉致力于构建一个更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这意味着要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增加供应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抵御外部冲击。
● Local for local(本地化采购):随着全球化遭遇逆风,特斯拉推动本地化生产,以每个生产基地为中心建立周边供应链,减少物流成本和时间延迟,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 区域替代与供给管理: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区域供给问题,特斯拉采取区域替代策略,寻找成本效益高且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同时通过价格调整机制与供应商共享风险,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特斯拉的策略重点主要包括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产能布局,尤其是上海工厂的巨大产量,促使公司不得不考虑如何平衡产能与市场需求,包括探索出口途径,以及如何在其他生产基地(如美国、德国和潜在的墨西哥工厂)建立更加自给自足的供应链体系。
特斯拉的这一要求意味着其供应链将需要实现更大程度的多元化和区域化,即追求所谓的"中国+1"策略,不仅避免对中国大陆的过度依赖,也将中国台湾纳入需分散风险的考虑之中。
目前的采购策略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本增加和供应链重塑的复杂性,但特斯拉似乎决心推进,甚至比其他美国汽车制造商如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更为积极。为实现这一目标,特斯拉正与日本、韩国等地的供应商合作,并鼓励他们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如泰国,扩大生产能力。
Part 2、区域化和多元化的采购是否具备普遍性?
在汽车物流的快速演变中,全球供应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以及对供应链韧性的迫切需求,全球车企必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全球疫情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促使汽车制造商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采取近岸外包、生产多元化策略,以及构建平行供应链,以降低风险并提升响应速度。研究显示,超过四成的汽车公司采用友岸外包,三分之一的企业向中立市场扩展,而另外有27%的企业采取本地化生产,缩短供应链长度。
土耳其和墨西哥成为汽车制造业的新热点,体现了全球供应链向更加灵活和区域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不仅改变了车辆本身,也对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提出了新要求。从原材料开采到电池制造,再到电池的回收处理,每一个步骤都伴随着复杂的物流和环境考量。供应链必须有效管理非洲等地钴、锰、镍和锂等关键材料的采购,同时解决电池回收的成本、环境影响和技术难题。
小结
全球汽车供应链正在迅速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和分析的重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