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全球最轻薄的车载激光雷达来了
    •  02、万集是谁?激光雷达领域的老牌玩家
    • 03、激光雷达上车,正恰逢其时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全球最轻薄的车载激光雷达来了,24mm,万集出品

04/28 10:20
2051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作者|毕海婉

这个四月,是车载激光雷达密集产品发布月。

4 月 15 日,速腾发布新一代激光雷达 MX,号称要引领激光雷达进入「千元机」时代

4 月 19 日,禾赛也发布会了新款激光雷达 ATX,并隔空喊话:卷低价无意义,禾赛选择卷技术

4 月 26 日,国内老牌的激光雷达玩家万集,带来了一款全球最轻薄的激光雷达 WLR-760,向行业展现了另一种气势:激光雷达不光要卷价格,更要卷技术

 01、全球最轻薄的车载激光雷达来了

4 月 26 日,万集在北京车展发布了 3 款产品:前向 144 线激光雷达 WLR-740 与 192 线激光雷达 WLR-760,以及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 WLR-750。 其中,最具亮点的无疑是 WLR-760

WLR-760 高度为 24mm,与一个 1 元的硬币直径相当。

这是目前全球已发布车载激光雷达中最薄的产品,兼顾小巧体积与强劲性能。

武汉万集总经理胡攀攀博士介绍,WLR-760 比一元硬币的直径还要小大约 1mm,尽管 1mm 厚度的优化看起来不多,但却使得激光雷达的收发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正是由于小尺寸和低功耗,WLR-760 可以被灵活嵌入到车身不同位置,包括车顶、前挡风玻璃后以及融合到座舱内(整机噪声低于 25 分贝)等,这为激光雷达安装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会让车辆造型的美观度、行车风阻得到大幅提升与优化。

尽管这款激光雷达看起来尺寸更小,更轻薄了,但核心的参数比如最远测程、探测概率并没有因此而降低。

WLR-760 具有最远 300 米的测程,在 10% 的标准漫反射面被测物也可以实现 200 米的测距,其探测概率可达 90% 以上

胡攀攀博士表示,整个视场范围内采用重复扫描方式,没有重叠的视场区域,整个垂直现场范围内具有 192 条扫描线束。

据汽车之心了解,192 条扫描线束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采用中间视场密,两边视场稀疏的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利用每一条扫描线束。

从现场点云图可以看到,水平 80°X 垂直 12.5°的 ROI 区域的点云利用率非常高。

WLR-760 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独特的 VCSEL+SPAD 技术路线,与市面上的主流激光雷达相比,其结构更为简洁高效。

这种设计不仅得使 WLR-760 更适合进行大规模量产,同时也满足了汽车行业对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的需求。 据胡攀攀博士介绍,VCSEL+SPAD 带来了三重优势:

    一是整机集成度更高,物料种类相对于传统转镜方案减少了 60%;二是整机物料数量相对于传统半固态转镜方案减少 80%;三是集成度的提高,使得生产工序也进一步优化和缩减,生产工序降幅达到 30%。

正是 SPAD 架构的可扩展性,万集的激光雷达产品还可以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并不断演进。 在产品性能上,能够实现角分辨率、探测距离以及帧率的提升,满足更高的技术标准。

在汽车行业最为关注的价格上,胡攀攀博士表示,WLR-760 的成本随着量产后出货量的提升,将控制在 1000-1500 元区间内,可以满足车企对成本控制的严苛要求。

目前,万集在北京顺义规划有 30 万台/年的激光雷达产能,具备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和大规模交付的能力。

 02、万集是谁?激光雷达领域的老牌玩家

在激光雷达领域,万集早已深耕多年,且积累深厚。 早在 2011 年,万集开始布局激光雷达业务,开始全面自主研发,并崛起为智能交通领域的领头羊。 万集的激光雷达产品,则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工业移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公路激光交调和 AMR 激光导航领域,万集已经稳坐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头把交椅。 在智能交通领域,万集很早参与了 11 项国内最重要的车载激光雷达国家标准《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制定,同时还是国内首个路侧激光雷达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这一次在北京车展,万集也带来了车路云融合智驾方案,包括车路云融合的软件架构和车路云融合的车规级域控。

目前这套方案可以实现 45 种车路协同场景,涵盖感知增强 15 个、博弈增强 12 个、全局最优认知 18 个。

感知增强:红绿灯感知共享、盲区感知共享、施工区域感知共享、事故区域感知共享;

博弈增强:分河流博弈、路口左右转博弈、拥堵变道、环岛出入口博弈等等;

全局最优认知:全局最佳路线、全局最优车道、局部地图更新、环境危险态势评估等等;

同时,万集也在探索基于驾驶角色化的研究,利用车路云全局信息对全域场景内的驾驶行为进行精细化的分类并且根据分类制定不同的博弈策略。

在产业化落地方面,万集的车路云融合智驾方案已经在多家主机厂、智慧城市、示范区得到了应用,这当中都能看到万集激光雷达应用的身影。

而从智能交通切入到更为细分的汽车领域,是万集激光雷达「车端+路端+工业」产品战略的重要一步。 2011 年,万集率先将激光雷达技术从军工领域拓展到工业民用领域。 2012 年,万集成功推出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 WLR-710 型号激光雷达,实现了激光雷达技术从零到一的重大突破。 而今年在北京车展上亮相的三款车载激光雷达产品,更是万集多年产品和技术迭代的集大成者,向外界展示万集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成果。

03、激光雷达上车,正恰逢其时

过去两年,激光雷达一直在「常识」与「反常识」的路上横跳。 当「抛弃激光雷达」声音盛行的时候,激光雷达的装车量不降反升。

据乘联会的数据统计,2023 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激光雷达装机量与前一年相比猛增了 370%,达到了 74 万台。而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有超过 68 款车型搭载了激光雷达。

另一方面,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激光雷达在 15 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装配率,已从 2021 年的 0.3% 飙升至 2023 年的 10.4%

这个数据足以说明,激光雷达的上车潜力,远比市场想象的要大。

从「激光雷达融合方案还是纯视觉方案」的路线之争,再到「激光雷达是隐形的安全气囊」逐渐形成行业共识,车企在寻求性价比方案的同时,对激光雷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对激光雷达公司而言,未来 3-5 年,将是激光雷达上车的黄金时期。 对技术沉淀深厚的万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大展身手的好时机。 胡攀攀博士认为,目前激光雷达的市场格局还未完全固化,正处在一个技术和产品形态不断蜕变和迭代的过程。这为万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切入契机。

与此同时,仍有新的玩家在不断冒出来。

今年 3 月以来,大疆车载、亿咖通、北醒等公司相继发布了最新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或定点项目。

这意味着,激光雷达依然处在一种激烈的多元化竞争格局之中。

为了在这个迅速变化的市场中崭露头角,各大厂商都在积极寻求降低激光雷达成本的有效策略。 一些玩家,通过适度牺牲性能来达到降低激光雷达成本的目的。

另一些玩家,则努力在保持性能不变的基础上,实现激光雷达的成本优化。

还有的玩家,比如以万集为代表的激光雷达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力求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随着车企加速城市 NOA 进程,激光雷达技术将成为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万集通过 VCSEL+SPAD 创新性的技术方案,在提高性能的前提下,同时也使得激光雷达的价格更为亲民。

可以期待,WLR-760 的超高性价比,将推动激光雷达更快地走入寻常百姓家,为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更多动力,同时也为普通大众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与安全。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VEML6030 1 Vishay Intertechnologies Analog Circuit,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3.01 查看
MP6517GJS-XXXX-Z 1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Motion Control Electronic,
暂无数据 查看
TLE6209RAUMA2 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Brush DC Motor Controller, 7A, NMOS, PDSO20, GREEN, PLASTIC, SOP-20
暂无数据 查看
万集科技

万集科技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万集科技、股票代码:300552)成立于1994年11月2日,是专业从事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历经廿余载的研发积累和实践经验,公司在车联网、大数据、云平台、边缘计算及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大量自主创新技术,开发了车路两端激光雷达、V2X车路协同、ETC、动态称重等多系列产品,为智慧高速、智慧城市提供全方面综合的解决方案、系统、产品及服务。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万集科技、股票代码:300552)成立于1994年11月2日,是专业从事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历经廿余载的研发积累和实践经验,公司在车联网、大数据、云平台、边缘计算及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大量自主创新技术,开发了车路两端激光雷达、V2X车路协同、ETC、动态称重等多系列产品,为智慧高速、智慧城市提供全方面综合的解决方案、系统、产品及服务。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