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组织(ITU)制订,5G的正式名称为IMT-2020。5G的愿景是实现万物互联,不再像之前的几代移动通信标准在速率上做提升。
5G综合考虑了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频谱效率,移动性,时延,连接密度,网络能效,话务密度等技术指标。从下面的雷达图上可以看出,5G需要支持20Gbit/s的峰值数据速率,用户可以体验到的带宽达100Mbit/s,端到端的连接达到1ms的时延,10Gbps的小区吞吐量,每平方公里100万连接密度,支持500km/h的高移动性服务等。
5G NR的三大应用场景
5G考虑到这么多性能指标,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业务的发展,因此,也为其划分了三大应用场景:
- 增强移动带宽(eMBB)
- 海量连接(mMTC)
- 高可靠低时延(uRLLC)
增强型移动带宽:这种应用场景下有高的数据流量需求,比如AR增强现实、VR 虚拟现实,还有4K、8K超高清的视频,这些应用目前受流量限制,因此,还不能有很好的用户体验。
海量连接: 这种应用场景下有大量设备的连接需求,不再是现在的手机终端的连接,而是面向更多其他设备的连接,实现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也就是物联网。比如,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等。
高可靠低时延:这种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一些对时延要求低的特殊行业,比如,自动驾驶,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
5G NR的频谱分布
任何无线通信业务传输都离不开无线频谱,它是信息传输的载体,就像是我们周围的道路,要实现之前所述的三大应用场景,就需要比以往更多的频谱资源,然而频谱资源确是有限的,在5G当中分配了两个区域的频谱资源FR1和FR2。(FR: Frequency Range)
FR1: 是5G的主要频段,因为这个频段低于6GHz,称为Sub6G。频率范围从450MHz到6000MHz,频率低,穿透能力强,覆盖效果更好,这个频段是无线通信的黄金频段。
目前中国在建的5G也是在这个频段里,各大运营商的主要频段分布具体可参考下图,包括广电在内现在也在涉足5G,其拥有700MHz的频谱资源,可谓是黄金中的黄金频谱。
频段划分
联通电信所使用的是目前全球很多国家的5G广泛采用的n78 3.5GHz频段,其产业链条较为成熟,因此,电信联通可以使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去部署5G网络。而移动使用的n41频段和n79频段不管从芯片或者设备上来说都不如n78成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推动这个频段的产业链的发展。
FR2: 是5G的扩展频段,因为这个频段的频率高可达到28GHz,波长达到毫米级别,称为毫米波。其频率范围从24250MHz到52600MHz,这个频段频谱丰富,可实现超大带宽,频谱也较为干净,干扰小。
5G NR频谱分布
"NSA"和"SA"真假5G?
5G的部署是个渐进的过程,建设进度上不会那么的快完成,同时也为了利用现有4G普及的优势,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能快速部署,因此在5G的组网方式上有两种: 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
NSA(Non-Standalone):是用现有的4G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和增加一些5G设备,4G核心网/5G核心网+4G基站+5G基站的组合模式。对于NSA来说可有下图这几种组网组合模式,包括3系,4系和7系。
SA(Standalone): 是一套全新的5G网络,包括全新的核心网和基站设备,引入了全新网元与接口,并大规模采用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等新技术。目前其主要有以下两种组合模式,包括2系和5系。
NSA和SA两组组网方式,也使得5G网络有更丰富的网络构架。
总体上来说,非独立组网比独立组网更加快速并且更节省部署成本,能为运营商更快的抢占市场。但是非独立组网要比独立组网复杂得多,在NSA组网下,5G与4G在接入网级互通,组网复杂度大大增加,在NR-NR,NR-LTE切换时延上也会高于SA这种独立组网,这也将使5G的应用将会有一定的限制。
但是NSA也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假5G,不过,最终还是向SA组网方式发展,我们也将会感受到这个渐变的过程中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5G帧结构
5G NR与LTE相同,无线帧和子帧的长度固定,帧(Frame)的时间仍然是10ms; 每帧从0~9有10个子帧(Subframe),每个子帧时间为1ms; 每帧有两个半帧,0~4为1个半帧,5~9为1个半帧。但是,同时又为了能够使得5G满足更多的应用场景,5G NR定义了更加灵活的其子构架,即时隙和字符长度可根据子载波间隔灵活定义。
从子载波间隔上看,LTE只支持15KHz一种子载波间隔,5G NR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有15KHz ,30KHz,60KHz,120KHz,240KHz,可参考下图所示。
另外,1个RB由12个子载波间隔组成。不同子载波间隔,支持RB数量如下表:
RB
5G NR的中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子帧的时隙(slot)长度也不同。随着子载波间隔变大,时隙长度变小。
在LTE中,上下行的配置是以时隙也就是子帧为单位,包含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特殊子帧包含上下行转换点,转换周期是5ms或10ms。在5G NR中,上下行配置是以符号为粒度,配置更加灵活。
在正常CP的情况下,每个时隙(slot)却有相同的OFDM符号(symbol)数,都为14个。每个时隙可以为下行符号D,上行符号U和灵活符号X这三种符号。以15kHz为例,OFDM符号长度为66.67微秒,14个OFDM符号总共14*66.67=0.93338ms,1个时隙长1ms,所以剩下的时间就是CP的时间。
在扩展CP情况下,每个slot的symbol数是12个。
对于5G NR帧结构而言,还有以下几点:
- 相位噪声和多普勒频移决定了15kHz作为下限,过小的子载波间隔会对频偏过于敏感,会对不同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有一定影响。
- 在5种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中,60kHz不用于同步,240kHz不用于数据传输。60KHz有正常CP和扩展CP两种配置。
- 对于6GHz以下频段,采用15k、30k、60kHz子载波间隔配置。
- 对于6GHz以下频段,采用120k、240kHz子载波间隔配置。
- 循环前缀CP决定了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因为子载波间隔越大,OFDM符号时长越短,CP也就越短,CP的作用之一是抵抗多径时延,CP要大于最大多径时延,所以过短的CP会无法克服多径时延。
- 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支持物理信道的能力不同。谈谈5G帧结构
- 5G NR定义了许多不同的时隙格式,后续章节再进一步展开
5G调制方式
调制是将信源产生的信号转换为适应于无线传输的形式的过程,是无线通信业务的一个重要流程。
在无线通信中,信号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到接收端,那么电磁波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电磁波可以用正弦波来描述,一个正弦波有3大特征,幅度,相位,频率。可以利用电磁波的这3大特征来传递信息。
正弦波
所以这里的调制就是用基带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这几个参量的变化,将信息荷载在到载波上形成已调信号。因此,在数字信号调制中有三种最基本的调制方式:
调制方式
对于其他各种调制方法其实都是以上方法的改进或组合,例如:
- 正交振幅调制QAM就是一种幅度、相位联合调制的技术,同时使用载波的幅度和相位来传递信息比特,将一个比特映射为具有实部和虚部的矢量,然后调制到时域上正交的两个载波上,然后进行传输。每次在载波上利用幅度和相位表示的比特位越多,则其传输的效率越高。通常有4QAM,16QAM,64QAM,256QAM等。
- MSK是FSK的改进,GMSK又是MSK的一种改进,是在MSK(最小频移键控)调制器之前插入了高斯低通预调制滤波器,从而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通信质量;
- OFDM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对多载波的一种调制方法, 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我们知道在GSM采用GSMK信号调制技术;3G、4G系统采用QAM、QPSK调制技术;那么5G采用什么调制技术,较之前的调制技术有哪些变化?
3G:QPSK、16 QAM
4G LTE:QPSK、16 QAM、64 QAM
5GNR:π/2-BPSK、QPSK、16 QAM、64 QAM、256 QAM
从图上可以看出,5G支持的调制更加丰富,主要有载波的相位变化,幅度不变化π/2-BPSK和QPSK的PSK调制方式,还有载波的相位和幅度都变化的16QAM, 64QAM和256QAM等QAM调制方式。
不过问题来了,有这么多种调制方式,我们怎么用图形直观的表示它们呢?其实,我们有个星座图这个图形工具可以用。
星座图中的点,可以指示调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可能状态,尤其当我们使用两个载波(一个同相,而另一个正交)时。对于多电平ASK,PSK或QAM时,星座图很有用。
星座图
如上图所示,在星座图中,水平X轴与同相载波相关,垂直Y轴与正交载波相关。图中每个点,可以包含4条信息。点在X轴的投影定义了同相成分的峰值振幅,点在Y轴的投影定义了正交成分的峰值振幅。点到原点的连线(向量)长度是该信号元素的峰值振幅(X成分和Y成分的组合),连线和X轴之间的角度是信号元素的相位。所有需要的信息都可以从星座图中得到。
下面是几种调制方式的星座图:
5G 波束赋形
波束赋形(Beamforming)又叫波束成型、空域滤波,是一种阵列定向发送和接收信号的信号处理技术,它既可以用于信号发射端,又可以用于信号接收端。波束赋形技术通过调整相位阵列的基本单元的参数,使得某些角度的信号获得相长干涉,而另一些角度的信号获得相消干涉,从而产生波束。其原理就是利用波的干涉,我们曾经物理中也学过波的干涉,当波峰和波峰,或者波谷和波谷相遇,则能量相加,波峰更高,波谷更深; 当波峰和波谷相遇,两者则相互抵消。
基站发出的电磁波同样也是波,通过干涉之后也会是类似的现象。
因此对于基站来说,如果天线的信号全向发射的话,基站周围的手机只能收到有限的信号,大部分能量都会浪费掉。而如果能通过波束赋形把信号聚焦成几个波束,专门指向各个手机发射的话,承载信号的电磁能量就能传播地更远,而且手机收到的信号也就会更强。5G频段更高,尤其是毫米波频段,覆盖范围更小,为了增强5G覆盖,波束赋形应运而生。
为了获得更加集中的信号,两个天线对往往是不够的,天线个数越多,电磁波传播方向越集中,实现电磁波单方向传播,在5G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多天线矩阵。
关于多天线矩阵就要谈到外一个概念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中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它最早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提出,研究发现,当小区的基站天线数目趋于无穷大时,加性高斯白噪声和瑞利衰落等负面影响全都可以忽略不计,数据传输速率能得到极大提高。尤其是毫米波频段,载波频率的提高显著加大了无线信号的传播损耗,减少了天线的覆盖面积,也大大减小了天线单元的物理尺寸,使得在相同的物理空间里能够安装更多的天线单元,从而可以使用天线阵列、波束赋形等技术加大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补偿路径损耗。
波束赋形可分为两种: 数字式波束赋形和模拟式波束赋形。
数字式波束赋形vs模拟式波束赋形
数字式波束赋形由于处理的是数字信号,因为传播的电磁波是是模拟信号。所以对于下行链路其工作在DAC之前和上行链路工作在ADC之后,调整数字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权值,从而可以明确区分不同的波形,因此可以支持多通道多用户的不同传输模式,可以并行获得很多路不同的输出信号,同时测量来自不同方向的信号。但是因此每条RF链路都需要一套独立的DAC、ADC、混频器、滤波器和功放器等。
模拟式波束赋形处理的是模拟信号,它是在发射端DAC之后完成波束赋形的信号处理,接收端ADC之前完成波束赋形。
如果5G NR的天线数量进一步增加,使用数字式波束赋形,那么每个天线单元上都必须有一个DAC或者ADC。如果有100个天线单元,那么就要有100个DAC或者ADC;这就让天线变得非常臃肿复杂,功耗也大大增加。如果使用模拟式波束赋形,由于多路信号其实是对一个输入信号的相位或者振幅调整,只需要在波束赋形处理矩阵之前有1个DAC或者ADC即可,因此硬件设计非常的简单。
5G新接口协议
在2G和3G早期基站的架构,处理射频信号的RRU和处理数字基带信号的BBU都放在室内。因为天线是挂在塔上,由于铁塔一般情况下有个几十米到100米高,所以馈线也得几十到100米长。然而信号的传送是有损耗的,馈线越长损耗越大,从基站到天线信号还没发出去就已经损耗掉了一多半。因此塔下的基站必须加大功率发射才能弥补这个损耗。这种架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复杂,功耗大。
在3G时代便诞生了一种新的构架,就是分布式站点,在4G时代分布式站点的普及才使得问题有了彻底的改观。BBU小巧精致功耗低,而RRU体积庞大功耗高,把功耗高的RRU也挂在塔上和天线放一起,这样就不用很长的馈线连接了,损耗小了功耗自然也就降下来了,自然散热就可以。这就是新的分布式站点架构。
由于RRU和BBU分开离的很远,连接和数据传递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在2003年,由爱立信,诺西,阿朗,NEC,还有华为这几个厂家发起,定义了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的协议,CPRI对其它组织和厂家开放。
CPRI是一种标准化协议,定义了无线基础设施基站的射频设备控制(REC)和射频设备(RE)之间的数字接口。这实现了不同供应商设备的互操作性,保护了无线服务提供商的软件投入。
CPRI接口
CPRI协议在BBU和RRU之间传输的物理层数据,不但包含了承载的数据,还含有大量物理层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分到了各个天线之上,数据量非常巨大。
在CPRI协议中定义了9中选项,最大速率可以达到12Gbps。
但是来到5G时代,新的应用场景需要,出现了Massive MIMO AAU,载波带宽大幅度增加,对CPR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下100M 64天线的就需要速率高达172.8Gbps,这还只是Sub6G频段。
对于毫米波段则有着更大的带宽,这势必要需要对CPRI进行升级,这就是eCPRI。在通信协议栈上传输的数据会层层加码,越到物理层数据量越大,那就如下图所示,把在BBU上处理的数据上移一层(High Phy往上的BBU处理),下面的交给RRU去处理(Low Phy往下的RRU处理),这样BBU和RRU之间的数据量就少了,能大幅降低前传带宽,但是RRU的复杂度也会提高。
ECPRI接口
按照前面所说的100M载波带宽加64天线为例,采用CPRI协议需要172.8Gbps的光口速率,而如果是eCPRI的话,仅需要24.3Gbps的光口速率,带宽也仅为原先的14%。
在未来的5G发展进程中,eCPRI将会是主流,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应用的出现。
5G如何建立连接?
UE为了与网络取得连接,需要使UE和网络取得上下行同步,当UE解码出SSB,就已经取得了下行同步,为了建立上行同步和RRC连接,需要UE发起随机接入,获得上行授权(UL Grant),请求接入资源。这个过程我们叫做随机接入,随机接入是移动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流程,也叫做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在5G NR中和LTE一样同样有两种接入方式:
-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
这里的“竞争”是什么意思呢?UE会以特定的模式发送PRACH Preamble,UE会随机选择其中的一个前导码,当有多个UE的时候就会有可能出现多个UE选择相同的前导码,多个UE发送相同的前导码同时到达基站的情况。这种冲突就是这里的所指的“竞争”。gNodeB使用竞争解决机制来处理这种类型的接入请求。
竞争随机接入主要有四个流程,包括:
- Random Access Preamble(MSG1)
- Random Access Response(MSG2)
- Scheduled Transmission(MSG3)
- Contention Resolution(MSG4)
CBRA: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步骤一: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MSG1)
- UE向基站发送前导码
步骤二:随机接入响应(MSG2)
- 基站在收到前导码后,为TC-RNTI、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调度资源;然后,通过PDSCH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步骤三:调度上行传输(MSG3)
- UE通过PUSCH发送上行链路调度信息。
步骤四:竞争解决(MSG4)
- 基站使用PDCCH上的C-RNTI或PDSCH上的UE竞争解决标识IE来帮助UE解决竞争的问题。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竞争是不可接受的,基站会给UE分配前导码,这样就避免了竞争。这就是非竞争随机接入。在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中,基站分配的前导码又称为专用随机接入前导码。专用前导码通过RRC信令(可以在RRC消息中指定分配前导码)或PHY层信令(PDCCH上的DCI)提供给UE,不存在前导码冲突。当专用资源不足时,基站指示UE启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非竞争随机接入包括下面三个步骤: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Assignment
- Random Access Preamble(MSG1)
- Random Access Response(MSG2)
步骤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
- 基站向UE分配随机接入前导码。
步骤二: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MSG1)
步骤三:随机接入响应(MSG2)
- 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随机接入会应用到多个场景中,尤其是切换过程,RRC连接重建等流程中,下面是随机接入的一些应用场景:
- 初始RRC连接和RRC连接重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 切换过程:优先选择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如果所有专用资源都已经使用,可以选择基于竞争随机接入;
- 下行数据到达:优先选择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如果所有专用资源都已经使用,可以选择基于竞争随机接入;
- 上行数据到达: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 当没有SR的PUCCH资源可用时,RRC连接期间的上行数据到达: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 调度请求失败: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 从RRC-Inactive到RRC-Connected:优先选择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如果专用资源都已经使用,则选择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 请求其他SI: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
- 波束失败恢复:优先选择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如果专用资源都已经使用,则选择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5G网络切片
什么是网络切片?它是一种按需组网的方式,可以让运营商在统一的基础设施上分离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每个网络切片从无线接入网承载网再到核心网上进行逻辑隔离,以适配各种各样类型的应用。在一个网络切片中,至少可分为无线网子切片、承载网子切片和核心网子切片三部分。
我们知道5G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其服务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车联网,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VR/AR等,这些不同的服务对网络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需要低时延高可靠,有的需要高速率,有的需要多连接低移动性。5G网络为了满足这种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就需要能够将网络划分多个逻辑独立的虚拟网络,每个网络具备不同的功能特点。可以灵活的不同的服务,灵活部署不同的服务,这些虚拟网络相互隔离,一旦发生故障不会影响其他虚拟网络。因此,网络切片就需要有以下特性:
- 端到端的完整性
- 按需定制的灵活性
- 安全性隔离性
在5G的三大应用场景中就是需要根据各自网络对用户数,QoS,带宽等的不同要求,定义自己的通信服务切片。
当然,网络切片不仅仅限于这三大应用场景,运营商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将物理网络切出多个虚拟网络,这有着很大的网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