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激烈竞争下,云市场持续变化
    • “唯价格论”:收获眼前,失去远方
    • 持续投入创新:共赢智能未来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降价与创新:哪种模式云厂商,更有未来?

03/04 09:33
1680
阅读需 15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最近刷微博热搜,看到阿里云购买的热搜推广广告,全线下调云产品售价,“最大力度降价”,平均降20%价格,最高降幅达55%,覆盖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库产品线。

从阿里云降价,我们感受到阿里云“压力山大”——在中国云市场的份额持续下降,而友商市场突飞猛进,希望摆脱低速发展的困境。

如此看来,阿里云与华为云、天翼云、腾讯云、AWS等中国云市场前五,所走的发展道路差异更大。有的打价格战,抢客户,求规模,但可能损害伙伴热情和长远创新。有的深耕智能,瞄准与客户长期发展,一起“创”未来,但价格不占优势。

相信很多网友好奇,互联网云服务商为何要频繁发起“价格战”?过去一年,云厂商市场表现和发展路径有何不同?2024年以及未来,谁有希望成为企业上云的最优、最靠谱选择,可以一起走得更远?

激烈竞争下,云市场持续变化

公有云是各行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根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为190.1亿美元。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3上半年同比增长15.9%。但该数值为近三年来同比增速新低。

目前中国公有云市场处于上升期,但各厂商利润不高或亏本,竞争非常激烈。我们来看看份额较大的几家头部云服务商最近几年的表现。由于出身、品牌、技术、产品、渠道、生态等环节的差异,各厂商在市场的份额出现变化。

阿里云

阿里云是国内公有云市场最早一批的开拓者,占据先发优势、规模优势,从应用软件走向基础硬件,在电商等互联网市场以及中小客户群体中受到欢迎。

但公开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阿里云营收增长持续减速。2021年,阿里云营收为601.2亿元,同比增长50%。2022年,阿里云营收为775.92亿元,同比增长29%。2023年第四季度,阿里云营收280.66亿元,同比仅增长3%,远不及2023年第一季度9%的增速。IDC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阿里云在公有云laas市场份额为29.9%,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3.3%。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闲鱼、阿里云盘、饿了么、钉钉在内的多款产品均出现了服务器故障问题。如此一来,阿里云在6年内出现4次大事故,引外界质疑。

为应对挑战,2023年,阿里云从阿里集团分拆出来,成为独立运营的事业部,更换CEO,还宣布将阿里集团内部的云消费(如淘宝和菜鸟)计入云收入,提升收入数据规模。2023年4月,阿里云宣布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2024年2月,阿里云再次宣布降价。

华为云

华为云很早进入公有云市场,是以硬件起家,再发展到软件,在2017年选择全面发力公有云,获得政企等大中型客户青睐;在2022年超越腾讯云后,便直面阿里云。在“云云协同”的大战略下,华为云加大了对游戏、电商等互联网用户的渗透。2022年和2023年,华为云连续举办两届828 B2B企业节,与合作伙伴一起支持好中小微企业上云。

根据财报,华为云2021年营收为201亿元,同比增长34%;2022年营收为453亿元,同比增长达125%;2023年上半年,华为云云计算业务收入为241亿元人民币,同比继续增长。据IDC数据,2023年上半年,华为云市场份额为13.2%,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3.79%。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尽管面临外部严苛挑战,但华为云不论在营收增速,还是市场份额增速,均表现出色。这也预示着,未来几年,云市场或将迎来新变化。

天翼云

天翼云是运营商公有云战队的代表。运营商云在网络和线下服务方面占优,但普遍存在技术、人才方面欠缺的挑战。天翼云正逐步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定位国家队,重视政府、央企、国企等客户,为医疗、教育、金融等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天翼云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国内最大的混合云,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还在大力发展大模型等产品,要抓住AI风口。

根据第三方IDC的统计口径,2022年,天翼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拿到10.2%的份额,首次挺进前三甲,超过腾讯云。2023年7-9月,天翼云在国内公有云IaaS+PaaS市场份额增长至11.6%,同比增长1.4pp,位列中国市场第三。

中国电信2022年年报显示,天翼云2022年收入达到579亿元,连续两年增速超过100%。在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的2024年致辞中,我们发现“天翼云收入达到千亿元规模,国家云框架全面成型”的介绍。在2024年巴塞罗那MWC上,中国电信精彩亮相,天翼云成展示重点。

当然,同样具有云网优势的移动云,正在挑战天翼云的领先地位。

“唯价格论”:收获眼前,失去远方

从上面分析大家可以看出来中国云市场的整体态势,互联网云受到华为云和天翼云等企业巨大挑战,从技术创新走向“价格战”逻辑。比如阿里云甚至提出了“成本-成长-成功”发展逻辑。

互联网厂商一直有“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商业模式传统,通过资本力量,微利或者亏本“圈地”,将竞争对手挤走、挤垮后,再找机构投资者或者广大普通股民“薅羊毛”,或用市场垄断地位提价。当然,走到最后,“狗、猪”都得不到好处,甚至让市场“一地鸡毛”。

互联网云服务商如此激进降价,是靠低价换市场,短期可见效,有利小微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毕竟对这些价格敏感客户而言,降价符合短期利益。

但从长远看,激进降价并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我们看到,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发展,对云技术提出新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新质生产力,更需要创新产品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比如,生成式AI应用大模型在企业中的应用,需要云计算向一云多芯、算云融合、软硬协同方向演进。

持续的创新,从来都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基础。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等海外科技巨头,都非常重视研发投入,且投入巨资研发。如果一味通过降价、降低利润取胜,云厂商又何言大量技术研发投入?企业客户又怎能持续享受到领先技术及产品支持?

可以看到,选择降价战略的云厂商,在近两年的云市场创新方面表现平平,鲜有重量级产品问世,创新升级也是并不多见。虽然“降价”企业获得短期市场,挤掉中小竞争者,但对那种“长跑型”创新选手,则显得竞争乏力,后劲不足。

我们从市场竞争中跳出来,看看当下中国云科技领域的需求:要持续发展,支持中国数字经济提升,需要企业持续投入研发,打造新质生产力,让客户不仅“上好云”,还能“用好云”。

这点很好理解,可以类比下,对一个网约车司机而言,即使电动汽车租金一再降低,如果拉不到客人,依然无法挣到钱。此时,面对“谁能成为企业上云可靠选择”这个问题。我想无需多言,你心中已有答案。

持续投入创新:共赢智能未来

我之前也写过,未来几年,云服务市场的机遇重点在以下几点。第一,因为云服务事故频发,用户在选择上云时,会更倾向安全性、可靠性高的云服务商,也会选择多云备份;第二,大量央国企持有上云、数字化转型需求,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是央国企选择云服务时的重要考量指标;第三,在AI、大模型兴起下,用户对算力,尤其是对AI算力有更高需求,对云服务厂商提出新挑战;第四,大部分中小微企业还在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需要技术实力强大的外部力量上云赋能,啃下数字化转型这块“硬骨头”。

基于前文分析,我们明确,相比于激进降价,云厂商只有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才能满足上述趋势下的新需求,实现长远发展。

华为云如今的发展战略是“增长、智能、共赢未来”,计划不断投入技术研发,以创新升级的产品为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那么,在智能时代,华为云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有什么表现?

回顾2023年,华为云一直在连续技术突破。有几个标志性事件,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当基础开发软硬件被限制时,2023年3月,在“突破乌江天险 实现战略突围——产品研发工具阶段总结与表彰会”上,华为云发布近百款软硬件开发工具。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打造从沙子、矿石到产品的领先产品研发工具,彻底摆脱对西方产品开发工具的依赖。这足以看出华为在创新上的决心。

第二,当ERP产品受限时,2023年4月,在“英雄强渡大渡河”MetaERP表彰会上,华为云完全用自己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和语言,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并完成对旧ERP系统的替换。华为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当时表示:“MetaERP的建设,需要合作伙伴的共同投入。只有开放才能创新,只有合作才能繁荣。”

第三,当数据库被禁时,2023年6月,在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上,华为云发布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更实现GaussDB在可靠性与性能上的领先。“华为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数据库的研发,包括嵌入式数据库、内存数据库、分析型数据库、交易型数据库。”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当时讲道。

第四,2023年7月,华为云发布盘古大模型;2023年9月,华为云HC发布昇腾AI云服务……这样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对华为而言不胜枚举。这些方案无不体现着创新、可靠、共赢的发展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2月,当AI、大模型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需求时,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4)开幕前一天,我在巴塞罗那看到,华为云在“一切皆服务,加速千行万业智能升级”峰会上,一口气发布了面向AI的十大系统性创新,打造最适合AI的云基础设施。

据悉,十大创新涉及全球存算网KooVerse、分布式QingTian架构、AI算力云服务、AI-Native存储、端到端安全体系、GaussDB数据库、数智融合解决方案、媒体基础设施、Landing Zone、多样化部署形态。比如,AI算力云服务可为客户提供了澎湃的AI算力,支持万亿级模型训练;AI-Native存储可为客户带来220TB超大带宽和微秒级超低时延的内存服务EMS,满足大模型对海量训练数据的存储需求。

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5.1%,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人民币。可以看出,华为的发展路径清晰,对研发投入很高,与谷歌、Meta、微软等一起位列全球科技领域领导者。

笔者观察:与创新者同行,更有未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4550亿元,较2021年增长40.91%,2023-2025年云计算预计仍然保持30%以上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可见,尽管增速放缓,但云“蛋糕”还是越做越大。

有些云厂商做出的“唯价格论”的战略调整,或将使其创新能力弱化,从而降低为客户持续提供技术及产品支持的能力,弱化其对客户价值。过于追求价格,就可能会降低技术和运维投入。近两年,云厂商频繁宕机的新闻也是不绝于耳。

激进降价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竞争手段。对科技企业而言,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将现在的收入投入到明天的创新上,随着市场规律进行价格调整,保持技术竞争力,能够走得更远。因为这样强大的研发投入,将支撑上云企业技术持续升级,产品连续换代,成为企业上云以及长期发展的坚实依靠。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KSZ8081RNACA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 ETHERNET TRANSCEIVER, QCC24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77 查看
KSZ8873MMLI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 LAN SWITCHING CIRCUIT, PQFP64
$15.24 查看
KSZ8895MQXI-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Ethernet Transceiver, PQFP128
暂无数据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黄海峰,科技媒体人,通信世界原副主编。北京邮电大学毕业,从事ICT领域研究和报道11年。关注5G、IoT、终端、AI、云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聚焦知名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商、终端企业、IT企业等。运营“黄海峰的通信生活”(hhfine)微信公众帐号以及“海峰看科技”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