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下海模式重回互联网的海
    • 上山模式要上新技术的山
    • 中国云计算两种模式开始分流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2024中国云计算大分野:重回当年,还是走向未来?

03/04 10:00
1801
阅读需 11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再过些年,如果有人写中国云计算发展史,那么他应该会着重描述2024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这短短几天里,发生了反差感拉满,且都极具变革意味的两件事。科技产业天天“重磅发布”,但其实真正具有变革意味的重磅消息并不多。但把这两件事交织在一起看,却真正能看到中国云计算市场正在走向前所未有的局面。

先从较近的说。2月29日,阿里云在北京召开2024年度战略发布会。相比于近年所有云计算发布会都在讲AI、讲生态、讲稳定性,阿里云这场发布会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的关键词只有一个:降价。

会上,阿里云宣布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降价涉及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覆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等所有核心产品,被外界评为史上最大力度的公有云价格战。

了解云计算的朋友,会觉得有些恍如隔世。因为十年前差不多所有云计算厂商都在主打降价,但近些年已经很少见云厂商把降价作为主要战略。一夜之间,中国云计算似乎回到过去。

也有公司坚定地选择走向未来。2月25日,华为云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4上举办了峰会。会上着重向全球企业介绍了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旗帜鲜明提出了“给世界一个更优选择”。

了解云计算的朋友会觉得这一幕是前所未见的。全球云数据库基本被微软、亚马逊、Oracle三家占据,在这些年中美科技摩擦的大背景下,国产云数据库开始崛起,但主要市场都在国内,从来没有见过有企业把国产数据库拿到欧洲,拿到世界上进行宣传。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明晰的产业信号:国内公有云市场TOP2的厂商,正在走向截然不同的路。

如果说,过去十余年云计算厂商都是在同一个目标下你追我赶,那么从这个岔路开始,中国云计算将走向分野。

上山还是下海?将成为所有云计算厂商,乃至千千万云用户必须回答的问题。

下海模式重回互联网的海

我们可以将阿里云的全面降价战略,归纳为一种“下海模式”。

这里的海,就是互联网的海,以低价换规模的海。这是阿里系业务最为熟悉的发展模式,也可以说是阿里云的某种“初心”。

事实上,在经历了快速增长期之后,阿里云一度想要在政企市场有所作为,追求低客单、高利润、高技术附加值的“类IT”模式。但在实际战略执行中,这条新路却始终没有走通。不仅政企市场反响一般,同时还逐步脱离了原有的高增长轨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23年第4季度,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为3%。这意味着其在外部市场已经来到了负增长。从最终结果看,切换赛道的效果显然是不能被阿里系高层满意的。

于是,可以看到2023年阿里云迎来了一系列从组织架构到市场战略的变革。重回线上,重视增长成为新的战略基调,而这种回归自身擅长赛道的战略,最终变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云计算市场大降价,变成了把云计算市场“拉回十年前”。

这种重回,回归的其实就是阿里最早切入云计算市场所应用的互联网模式。追求低利润,高规模,甚至不惜用降价、免费等方案留住客户,先占据客户粘性,后续再考虑商业化发展。

这种早已被证明过的战略,当然有其价值。最显著的就是可以降低用户成本,从而与目前正追求降本增效的用户达成更高的契合度。同时,降价思路也有利于推动更多客户选择上云。在去年,“上云还是下云”的争论甚嚣尘上,本质还是成本问题。降价可以扩大公有云用户的整体规模,而规模红利本身是能够摊薄云厂商成本的。

然而有正面就有负面。用互联网模式做云计算并不是新鲜事,其问题也很早就暴露了出来。

首先,厂商追求降价很容易拉开行业价格战。这会导致厂商投入到新技术、新能力中的研发成本下降。而在AI高速发展,社会经济整体追求以科技换新质生产力的今天,云厂商纷纷过度价格导向是与大势不符的。

从用户角度看,也会担心在低价阶段被厂商绑定,后续会有一系列问题。比如行业竞争降低后定价权会集中在头部企业,低价会不会有很多附加条件,以及低价是否意味着服务稳定性下降。如何打消客户的疑虑,这也是阿里云需要面对的问题。

重回互联网的海,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这个战略在阿里云的视角上看是非常合理的。

但对于云计算行业,乃至整个科技产业来说,价格战是一个需要警惕的因素。毕竟“低价的很贵,免费的最贵”,这个道理中国用户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上山模式要上新技术的山

阿里云的低价战略一出,确实引发了极大的讨论热度,但却并没有引发其主要竞争对手的跟进,这个现象非常值得观察。

这是因为,在今天中国云计算产业中还存在另一个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上山模式。这个山,是新技术的山。在今天全球AI爆火,以及中美科技对垒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云厂商要上的山里,又有两座山峰摆在眼前。

一座叫作人工智能,一座叫作自主可控。

选择爬山的云厂商,确实极大概率不会考虑跟进价格战。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投入产出模型,也不符合创新科技与国产化领域的客户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仅次于阿里云的国内第二大公有云厂商,华为云就从来没有宣传过价格战为主的策略。同时,这些厂商可以不断拿住具有创新力的技术。

比如说,这些年全国都在关注“科技卡脖子”问题,而在国产化、自主可控领域,华为云已经拿出了相当可观的内容。比如将“突破乌江天险”的大量基础软件、软硬件开发工具上云;推出国产AI算力的昇腾AI云服务;国产数据库华为云GaussDB;全面自主可控的MetaERP等。

在AI领域,华为云不仅有自研的盘古大模型系列,还可以看到一系列配合AI技术的创新基础设施,比如不久前在MWC 2024展示的全球存算网KooVerse、分布式QingTian架构、AI-Native存储等。

这种专注于新技术,新能力的“上山模式”,也是优缺点分明。在AI爆发,科技创新价值提升到历史高点的时期,这种模式更加符合社会整体利益,也有助于厂商形成正向的研发-生产-商业化循环,从而形成科技创新的滚雪球效应。这种模式在过去几次全球科技创新中都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从客户视角看,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意味着新的生产力抓手。无论是央国企打造AI战略,还是新锐的开发者、创业团队抓住创新机会,都需要以云厂商提供的技术能力作为基础。云给客户最大的价值,不是省钱,而是帮他们赚钱。毕竟干脆不上云是最省钱的,既然选择云,就是想要选择具有创新能力的业务发展模式。

当然,这种模式也是有负面性的。比如在价格战的大环境下,是否能够持续得到客户认同?会不会短期内丧失增长规模?能否抵挡价格战冲击?

当这两种模式同时出现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上,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中国云计算两种模式开始分流

过去若干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主旋律是非常统一的:客户以互联网和电商企业为主;市场上则是阿里云追赶亚马逊云,其他厂商追赶阿里云。

而在目前阶段,作为后起之秀的华为云已经实现了较为可观的规模占比,并且市场增速超过阿里云。一超多强的云计算市场局面正在渐渐淡出视野。双雄并立,并且两种截然不同路线并行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中国云计算,正在进入一个大分流时代。追求高技术,还是追求高规模,会成为一个云计算厂商难以兼顾的选择题。

目前来看,华为云、百度智能云为代表的云计算厂商,会在主攻AI等创新技术的方向上持续“上山”。运营商云也在加速推进自主创新以及智能化等相关战略。

而阿里云,以及市场规模较小的云计算厂商会选择持续降价,将价格战作为新时期的战略支点。

相对特殊的可能是腾讯云。作为国内市场份额第三的厂商,腾讯云整体处在收缩战略当中,既选择小额度跟进阿里云的降价,也在持续深耕产业互联网等政企市场,似乎需要等待进一步调整后,才能拿出更有明确指向的战略方向。

可以预计的是,这两条路的分歧会越来越大,放在一起比较的价值会越来越低。

假以时日,中国云计算或许会实质上变成两个市场。一个打内,越来越卷,卷小单子、小企业,甚至以免费换增长。一个打外,走向国际舞台,走向把云和AI变成新的中国光伏,中国新能源汽车

新的时代,主旋律不再是你追我赶,而是各取所需,各自为战。直到某一天,在更大的AI巨变来临时重聚。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LAN8720A-CP-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 ETHERNET TRANSCEIVER, QCC24, 4 X 4 MM, 0.85 MM HEIGHT, ROHS COMPLIANT, QFN-24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09 查看
KSZ8081RNDIA-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IC TXRX ETHERNET 24QFN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58 查看
BCM53125MKMMLG 1 Broadcom Limited GIGIBIT ETHERNET SWITCH
$135.6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你的困惑,来自于无路贴近未知。我们在技术、思想、传播的异界,贩来极限脑量下的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