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出口持续强劲。
2023年以来,以“新三样”(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出口数据表现强劲。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关口。具体到电动汽车和锂电池方面,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27.4GWh,同比增长87.1%。
从全年月度出口数据变化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长在今年二季度达到一个巅峰,到三四季度增速回至中高速的增长态势;动力电池的出口变化则从一季度到四季度逐次递增,与往年动力电池出口的变化类似。
动力电池的出口增长率略高于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长率,这得益于动力电池的增长不仅受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的装机配套,也受到海外电池订单的增长。回顾2023年动力电池产业链,尤其是在出海方面,中国锂电产业既遭遇波折,又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调整能力。
一方面是,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凭借技术、成本方面的优势在全球扩张,但海外市场,尤其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地区频频展开贸易狙击,并通过设立各项法案、条规以及行政干预手段阻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出海步伐。
2023年7月份,酝酿已久的欧洲《新电池法案》正式生效,借由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利用率、本土化采购比例等多方面条件扶持本土产业链。2023年10月份,欧盟对中国发动反电动汽车补贴调查,其长远目的也在于促进欧洲企业本土化生产,并驱动中国车企奔赴欧洲建厂。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法案)亦在对本土化材料供应比例和投资国家上面做出特殊调整,欲吸引制造业回流,对中国的锂电出海形成障碍。
但另一方面,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出海,正拓展多种形势的出海模式,并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多元化布局顺应了新的出海形势。在技术维度上。宁德时代与福特开展技术合作的形式,将为其在美国新建的电池工厂提供筹建和运营服务,并就电池技术专利进行许可。
也有电池企业通过海外整车厂、经销商等渠道合作出海,如中创新航借由大众旗下Smart精灵系列车型的配套,拓展出海步伐,亦通过蔚来、小鹏、沃尔沃等出口车型打开海外市场。出海建厂则成为国内锂电企业更为主流的出海形式,具体如下:
除了上述电池企业的出海,随着锂电产业出海迈入深水区,到上游的材料、设备等供应链的出海也已紧锣密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