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是广告,不是广告,不是广告。
“21世纪什么最重要? 是人才”,在20年前上映的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饰演的黎叔便道出了这个道理。
如今,这一准则仍不过时。
2023-2024年,自动驾驶领域略归于平淡,整个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总量不如前几年,但随着行业智驾水平逐渐从高速NOA进化至城市NOA,正向L3级别自动驾驶演化,车企及供应商们对高阶智驾人才的需求却越来越大。
百万年薪起步
“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这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各方共识。
据悉,截至2023年7月,国内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为37%,较上年同期提高8.8个百分点。目前,市面大多数智能车都能实现高速NOA,车企们正在往城市NOA使劲,以期在这个阶段甩开友商,建立自己的优势。
城市NOA市场竞争中,车企的竞争基础主要体现在技术路线选择、感知决策规控能力、硬件和算力竞争,以及用户需求与产品优化的协同能力。
在这种高端局,有着丰富项目经验和超强技术实力的高级智驾人才更具战斗力。也正因此,在城市NOA方面有野心和规划的车企、供应商大多在争抢这类型人才。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阶段都是要落地的阶段,一个团队的配置就需要合理,拿镰刀干活的需要,创造镰刀的需要,把镰刀打磨锋利的需要。2021年时,企业的智驾团队需求更多集中于算法模型开发,而现在算法系统、算法数据、算法软件都需要配置合理。”
近期,一位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猎头张男(化名)在接受芯师爷采访时透露,“仅从招聘端口看,高级智驾人才2023年的薪资程度比2021年还夸张。”
据张男透露,2021年的时候,行业内的人才需求可能还是集中在P6级别(阿里职级序列),而2023年的需求则更多要求有经验的P7级,年薪总包可以给到180W-200W。而P9级的团队负责人,市场价在三四百万左右。
一般而言,在车企的智驾团队当中,P9是总监级,P8是决策规划负责人,而P7则是主力项目输出人员。一个小项目一般是一个P7主力带着两三个P5、P6一起。如果团队内P8级人才比较多,就另当别论。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花钱招聘高级智驾人才的大多是资金雄厚,必定会在行业内有一番作为的公司,而非前几年一水的初创公司。在补充团队人才方面,又以理想和比亚迪更突出。
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2年以来,多名总监及以上级别智驾人士加入比亚迪规划院。2023 年 9 月前后,原高合智能驾驶总监许凌云加入规划院电子集成部;2023 年 6 月左右,原 OPPO 芯片子公司哲库的总监周延加入第六事业部嵌入式产品中心。周延在哲库时主要参与 SoC 芯片(System on a Chip,系统级芯片)的 IP 设计。据公开信息,2023 年 8 月,原地平线智驾研发总监廖杰加入比亚迪,担任规划院智能驾驶上海团队负责人。
截至 2023 年 11 月,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规模约为900人,公司规划到2024年底将智能驾驶研发团队扩张至 2000 人,到 2025 年扩张至超过 2500 人。在2023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汽车方面还透露将计划加大对于包含智能驾驶、AI 算法在内的前瞻技术投入力度,资金支持将会覆盖车辆、测试、算力和人员等多个方面。
目前,国内大多数智能车用户尚未养成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付费的习惯。且不提车企在智能车上装备智驾芯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所付出的成本,光是前期的智驾团队人力成本就非常高。
为何车企和供应商要砸下去那么多资金和资源去招募人才,搭建智驾团队开发城市NOA?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是否值得车企们如此投入?
车企竞逐城市NOA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是把导航和辅助驾驶相结合,是一种基于车辆传感器和高精度地图数据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城市NOA即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指的是用户在导航设定好目的地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实现跟车、超车、变道、转弯与识别反应红绿灯等功能。
客观来说,城市场景有着远超预期的复杂性,系统面临的技术难度也呈倍数级增长。比如,城市道路千奇百怪,地面有重复或磨损的画线、标线,以及差异很大的红绿灯体系,更说别高频基建附带的施工改道,叠加三轮车、清扫车,以及侵入道路的行人、宠物等等。
城市NOA到高速NOA的变化,不只是称谓的变化,功能的进阶,还有技术路线的变更。
在技术路线方面,高速NOA更加依赖高精地图,在城市NOA的推进方面,车企大多更加倾向于“重感知轻地图”的路线。
路线变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大多数图商所提供的高精地图够广却不够精,尤其在精确度、鲜度方面有较大的问题,即更新频次不够。此前有智驾领域大拿曾呼吁,“城市场景的高精地图的鲜度非常关键,他们希望能够做到天级更新的能力。”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此前在华为ADS2.0发布会上也曾表示,“高精地图成本非常高,仅仅采集上海市高精地图,采集了一两年、9000公里,都没有把上海完全覆盖。依赖于高精地图很难做到普及,全国覆盖的成本非常高。并且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几个月才允许刷新,但是中国的道路天天在改,所以说依赖于高精地图真的没法广泛使用。”
但现实情况是,碍于成本压力,几大高精地图商能做到月更就很不错了,不少都是以季度为单位更新的。那这就很尴尬了,一旦城区出现修路等情况,图商更新不及时,很容易把车“带进沟里”。此外,某些车企的高速NOA也曾面临在省级路段地图精确度不够的情况,制约了车企智驾水平的发挥。
所以,在城市NOA的推进上,企业更加倾向于“BEV+Transformer”的感知方案,毕竟此前特斯拉已经借此路线证明了“脱图”的可行性。
一位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向芯师爷指出,“走感知路线还是正确的,重地图的话对通信网络要求是比较高的,无非是把车上的成本转嫁到其他领域,但是一旦网络信号、卫星信号受限,车辆的自我感知能力会大大折扣,就像人靠自己的感知行动,即使会迷路也不会有太大的安全问题,但是蒙着眼睛靠GPS,寸步难行。”
由于城市场景给自动驾驶工程带来的众多挑战,“城市NOA是衡量汽车智能驾驶水平试金石”的观点已成为业界共识。
目前加入战局的不仅包括小鹏、蔚来、上汽智己为代表的新势力代表,还有极狐、阿维塔、问界等车型纷纷,以及长城汽车这样的传统车企。其中大多目标在2024年实现在50-100座城市实现NOA。此前也有消息称,特斯拉FSD在国内落地被认为进入倒计时阶段。
“2024年年底覆盖全国 100 个城市”,在去年12月28日,尽管小米汽车一车未卖,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仍给前者定下了城市NOA的目标。
此外,供应商领域的毫末智行等也都拿出了城市NOA的规划。在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看来,城市NOA落地是一场关乎智驾的生死战,“2024年,毫末智行要跨过关隘,打赢城市NOA落地这一硬仗。”
“在智能汽车领域,未来三年会是最残酷的三年,也是最有机会的三年。”2023年11月末,何小鹏在社交网络发文表示。
大幕将起还是虚火正旺?
那么多企业一股脑卷城市NOA,他们短期内真的都很看好这个领域的发展吗?
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有部分车企是在行业、市场的裹挟下仓促上马。
某新势力智驾团队项目负责人柳城(化名)告诉芯师爷,“车企竞逐城市NOA的原因多方面。首先,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肯定是向前的无人化的,车企从高速场景到城市场景的智能驾驶也向市场传递了自动驾驶的可实现性,只是需要一步步来;另外,车企追求技术领先可以提升品牌形象;最后,还是吸引资本,自动驾驶是一个长期目标,没有阶段性的突破,资本很快就会放弃。”
简而言之,一些车企开卷城市NOA也是不得已为之,这是市场发展推动的。对企业而言,当前的城市NOA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更多是体现在对品牌形象的塑造上。
“现在市场都在卷,不说做到遥遥领先吧,起码不能遥遥落后吧。”柳城打趣道。
那么,这种通过高科技塑身的品牌形象重要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比亚迪和特斯拉是全世界新能源汽车两大龙头,大家对二者的基本印象是什么?是否说到特斯拉就会想起自动驾驶和科技感,想到比亚迪就联想到刀片电池和三电安全。而聊到传统些的日系车企,大家的印象更多还是停留在省油、耐开上面,不会把智驾与其关联上。
不过,任凭市场把自动驾驶吹得再天花乱坠,终究还是要看消费者买不买单,不然只是单纯自嗨而已。
“就像你买了一个二三十层的楼房,它是有没有电梯的差别。以后在中高端车市场,如果不能提供城市NOA,消费者就是买和不买的差别。”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曾直言。
李想说的当然有道理,但问题在于,这个电梯首先得确保安全性,不能运行的时候时不时晃一下、卡一下,甚至偶尔出个事故。要真是像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时灵时不灵,谁敢试一试,万一“试试就shi shi了呢”
根据各大市场机构的调研数据,以及众多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反馈看,智能驾驶对购车决策的影响已经“初见端倪”。但总的来说,车辆的总体性能、经济性、安全性、品牌信誉才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不然,很难去解释智驾能力平平的比亚迪为啥可以卖得那么好。平心而论,小鹏、特斯拉、问界的智驾水平不是更高吗?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NOA目前属于L2++领域,无论何种状态下,事故责任由驾驶者承担。
柳城认为,考虑到城区驾驶场景的复杂程度,城市NOA的落地到普及,再到无人驾驶的事先,是一个演化的过程,道阻且长,短期内用户对城市NOA的可能不会超过10%。“智驾方面,还有很多工程化的工作需要去做,这都需要花时间,采集数据,训练,迭代。”
据新智驾援引以为业内人士言论称,“在接下来两三年,快速下沉的肯定是高速NOA功能,非常多的主流车型都会上高速NOA的方案,城区的NOA在接下来两三年则会是一个快速成熟的过程。2025年-2028年,NOA功能才会真正大规模覆盖到城区。”
安全才是智能车最大的豪华。前两年,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激进宣传,曾间接导致了一些事故的发生,在现在,是否应该再谨慎一些?毕竟,城市NOA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安全,还未有统一的标准来界定、约束。
参考资料:
虎嗅智库:《车企布局城市NOA,如何攻占更多城池?》
晚点LatePost:《开城!开城!中国车企自动驾驶最激进的时刻》
偲睿洞察:《城市NOA加剧马太效应,车企淘汰赛加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