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欧美2024:新机遇,新挑战。
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已然不可逆转。
不同于渗透率向40%迈进、发展日益成熟的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车市虽然增速快、空间大,但长期以来也面临着来自燃油车销售时间延长、政策补贴提前取消、车企电动化投资停滞或延迟等的挑战。
进入2024年,欧美电动车汽车市场则呈现出“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态势。在此背景下,提前规划与多样布局,将成为中国锂电企业“出海”制胜、发挥竞争优势的关键思路。
新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政策层面。
2024年1月1日,基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法案)的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新规正式生效。相较于2023年12月给出的细则,生效的标准更严格,符合条件的电动车型数量也由2023年12月的25款减少到13款。
同时,综合美国能源部发布的《两党基础设施法》与美国财政部发布的《通货膨胀削减法》(IRA)指导意见,从2024年开始,中国生产的电池组件出口美国应用到清洁能源汽车上将无法获得消费者购买补贴;从2025年开始,中国生产的锂、镍、钴、石墨等关键矿物出口美国应用到清洁能源汽车上将无法获得消费者购买补贴。
欧洲方面,德国取消了2024年度的电动汽车购买补贴;法国则是取消了针对中国生产车型的补贴,包括Dacia Spring、Model 3、MG4、 比亚迪 Atto 3等多款热销车型由于在中国制造涉及物流碳排放问题被排除在外。
此外,欧洲政府的新能源车支持政策转向使用补贴、税收优惠及碳排放要求。以德国为例德国对2025年12月31日前注册的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将继续提供10年税费减免,对二氧化碳排放量≤95克/公里的车辆免征年度流通税。英国将为电动汽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75克/公里的车辆实行优惠税率。
这也意味着,要布局全球市场,通过“建厂”进行抢滩布局的战略意义将进一步放大。
据不完全统计,已布局出海生产项目的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电池厂,均在欧洲有建厂计划,规划产能超过300GWh。材料方面,华友钴业、格林美、当升科技、容百科技、长远锂科、厦钨新能等已在欧洲布局三元和磷酸铁锂正极项目,规划产能接近40万吨。
结构件企业如科达利,负极企业如璞泰来,电解液企业如天赐材料、新宙邦等,隔膜企业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在匈牙利、瑞典、德国、美国、波兰、荷兰等地的生产项目也正在进行中。
其中,国轩高科德国哥廷根项目已于2023年9月投产;科达利匈牙利项目首期于2023年Q3实现盈利、瑞典项目于5月开启小批量生产、德国项目于8月试生产。
GGII指出,2024年国内锂电产业链的海外布局将迎来“落地年”。随着更多海外项目的落地投产,锂电企业将在新一年的行情中抢占先机。
在机遇方面,按照此前公开的电动化转型规划,2024-2025年将是欧美各汽车集团密集进行纯电平台迭代的一年。
高工锂电梳理发现,此轮迭代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将新增采用800V高压快充技术,最大充电功率超越100KW;二是平台生产的综合成本有望降低。
具体来看,特斯拉第三代纯电平台、戴姆勒MMA平台、宝马Neue Klasse纯电平台、奥迪PPE平台等都将于2024年前后发布,并搭载800V平台架构、支持高压快充。
此外,通过减少碳化硅使用量、采用通用模块等手段,欧美车企计划进一步降低其纯电车型的生产成本。
目前,800V高压平台已在国内诸多电动车型上成熟搭载,对应的快充电池、材料技术、设备工艺等也得到了锂电产业链企业的协同推进与突破,且正沿着降低成本、推广普及的方向发展。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3年,800V高压快充车型在B级及以上车型市场渗透率接近15%;2024年,该渗透率有望超过30%。
随着欧美市场对于800V高压快充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国内相关车型在同等性能下的技术、成本优势将被看见,有望实现引入与热销,或者由产业企业直接提供技术服务与合作。
“降本”则是国内锂电企业从2023年开始便集中面对的严峻课题,而“降本增效”是企业已经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例如,宁德时代神行电池、蜂巢能源“蜂速”电池等,都是在提供成本更低的LFP电池的同时,又通过改进正负极材料来提升电池综合性能的典范。
综合来看,中国锂电产业链正在通过海外建厂或技术授权方式打开局面,持续电池技术性能提升、降低成本,中长期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向全球趋势仍旧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