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传出,中国移动又成立了新子公司(准确来说应该是孙公司)。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12月27日,中移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宝昌,注册资本1.5亿人民币。刘宝昌当前身份是中国移动设计院信息能源所所长。
从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看,想象空间非常巨大,包括在线能源计量技术研发、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节能管理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等。
而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联想到12月20日中国移动和宁德时代共同成立信息能源联合研究院,中国移动摊牌了:我要搞能源!
两年前,中国移动提出了“能量信息融合创新理论”,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比特×瓦特”的融合聚变,人类社会进入以信息为主导、能量和信息深度融合的信息文明时代。
前面两年,中国移动专注于发力“两个新型”,打造以5G、算力网络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如今,开始亲身入局,探索信息和能量深度融合落地了。
结合当前ICT巨头纷纷投身“造车”事业,小米搞“人车家”战略,华为更是以问界为载体全面入局新能源汽车,从这个趋势看,其实跟中国移动的“能量信息融合创新理论”是隐隐应合的。
未来是属于信息+能量的,中国移动这一点判断是正确的。
那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移动将转型成为国家电网、中国石油这样的能源巨头,或者与华为同向,切入到造车赛道呢?我认为不是。
我认为,中国移动在能源领域瞄准的方向是:成为卖铲子的人。
从中移能源的经营范围就能略见一斑,这家新公司将专注于:在线能源计量技术研发、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节能管理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
说白了就两方面:一是能源管理,二是能源应用服务。
在这两方面,中国移动是有优势的,其优势在于它本身有内在的需求,也有前期的技术积累。
众所周知,中国移动是能源消耗大户,根据2022年年报显示,中国移动光网络运营产生的能源费用高达398.41亿元,相比21年增加了近30亿元。此外还有维持正常办公产生的能源费用十几亿。
更关键的是,当前中国移动在大力建立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这些都是能源消耗的重点场景,毫无疑问将让中国移动的能源费用支出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能应用数字技术,提升能源利用率,中国移动将有巨大的降本空间。
这也正是中移能源成立的原因之一。
当然,如果光是想解决内部应用的问题,中国移动没有必要专门成立独立的公司,中国移动终究还是想让能源管理和能源应用服务成为面向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给公司赚钱的。
能量和信息融合不光是面向中国移动、小米、华为这些ICT企业才有效,也不只是体现在造车这个单一赛道上,事实上,能量和信息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大规律,未来各行各业都会“掉进”这个历史漩涡中,比如,眼下的电动汽车、黑灯工厂、智慧家庭,到未来的无人驾驶、全智能生产、全智慧城市等,都将遵循这个大规律。
在与宁德时代共同成立信息能源联合研究院时,双方指出:将依托“联合研究院”深化合作,致力于开展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能源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信息能源产业新生态,开辟能量运营新赛道,助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这就是中国移动搞能源的搞法和目的,它是奔着“能量运营”这个目标去的。
当前社会的“能量运营”模式已经运行了几十年,无非就是你用一度电交几块钱这种单一计价模式,而未来社会使用能量的方式、模式会发生重大变化,甚至能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会动态变换,当前的能量运营模式将不合时宜,创新“能量运营”模式,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跟中国移动当前推进的“算力网络”这个全新的算力运营模式颇有相似之处。
中移能源的成立,只是这个进程中的一个小节点,中国移动在信息能量融合上面向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