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北醒裁员,车载激光雷达业务受阻
    • 激光雷达难,二线玩家更难
    • 还没拼刺刀,挤出效应已经开始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北醒裁员30%,二线激光雷达厂量产难

2023/12/28
3332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作者 | 褚万博,编辑 | 章涟漪

近日,《赛博汽车》从多方获悉,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北醒光子裁员30%,涉及多个部门。公司裁员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车载激光雷达业务发展不顺,可能是导致这次裁员的主要原因。

裁员并不意外,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禾赛、速腾等头部月出货量以万计的公司仍陷入量与益的矛盾中时,二线的激光雷达公司处境则更为艰难

北醒裁员,车载激光雷达业务受阻

收到裁员消息后,《赛博汽车》第一时间向官方进行求证,北醒光子对此表示:“每年都会有人员调整,12月会按照惯例做人员考核,会有离职的情况,但说不上裁员”。

不过有多名北醒光子前员工告诉《赛博汽车》,此次裁员来得比较突然,裁员比例大概在30%左右,并且涉及多个部门。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确实走了一些人,至于比例大概在20%-30%之间,甚至更高。

从各方的口径来看,这么大的离职比例应该远超出年底人员优化边界的

对于裁员的原因,业内猜测较多,有人认为与北醒总部落地广州有关。根据计划,北醒将在广州花都区打造激光雷达研发中心和全国总部基地,其包括研发、制造、业务拓展和营销结算都将落地广州,整个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

除此之外,更集中的意见指向2个方向,一方面是今年以来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整体走向不明朗,裁员准备过冬;另一方面,北醒光子自身的车载激光雷达业务发展不顺,可能引发财务上的隐患。

这样的裁员背景放在当下的激光雷达赛道,并不让人意外。

公开资料显示,北醒光子成立于2015年6月,创始人李远曾在北京交通大学度过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其硕士生导师就是中国光学奠基人之一的徐叙瑢院士。之后赴美国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

北醒光子的成立时间与那波自动驾驶热潮基本处于同一个周期,在成立之初将技术重点放在固态激光上,研发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大交通和工业领域如轨道交通、工业AVG等等。

到2020年,北醒光子实现盈利,同时在大交通和工业领域的市占率达到行业第一。同时也是在这一年,北醒光子看到激光雷达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应用潜力,开始发力乘用车ADAS激光雷达。

到去年下半年,北醒光子发布512线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并宣布在多个车型上取得定点,定点总数达到18万颗,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正式量产交付。由此,北醒光子正式揭开在乘用车领域的序幕。

但定点不代表量产,从多方的信息来看,北醒光子的车载激光雷达业务发展的似乎并不顺利。这款512线激光雷达产品再没有下文。目前北醒光子拿到的新定点,也都是基于“北醒应龙”平台(512线产品也是该平台)开发的256线产品。

一位前北醒员工向我们解释,公司目前将更多的业务重心还是放在L4的产品上而非辅助驾驶,用于ADAS的激光雷达产品软硬件更多还是基于L4的框架做,放在乘用车辅助驾驶上可能会满足不了车企的要求

所以至少截止到现在,北醒光子车载激光雷达产品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量产阶段,如果从定点到最后真正量产创收反推,北醒还要等至少一年的时间。

激光雷达难,二线玩家更难

事实上,处境艰难的又岂是北醒光子一家,车载激光雷达上车量产初期,声量比较大的大疆览沃也被传车载业务发展不顺,另一家已经确定有量产项目(车型已经上市)的激光雷达厂商,近期也被传出裁员。

所以北醒的裁员虽然事发突然,但在当下的大环境之下,并不让人意外,借用一位业内人的话说,就是“卖得多的赔得越多,卖得少的又融不到钱,都不好过。”

简单且真实。

就拿两家已上市(或处在上市边缘)的头部公司来说,禾赛科技今年前三季度激光雷达交付量13.4万颗,同比增长达到307.9%;其中ADAS激光雷达交付量达11.4万颗,同比增长高达516.6%。

但同期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7.1%一路跌到30.6%,前三季度累计净亏损达到3.4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3亿元。

速腾聚创处境也大致如此,今年前三个季度出货量超过10万颗,其中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超过9.3万颗,超过从2020年到2022年的总和。

与此同时从招股书披露出的财务数据看,今年上半年速腾聚创净亏损7.68亿元,上年同期则是6.19亿元。

卖的多不挣钱,一是成本,二是技术。

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在等待一个技术和出货量的临界点,一方面寄希望于技术突破,如纯固态激光雷达技术的成熟运用大幅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等待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大爆发,用出货量的大幅增长抹平前期的研发生产投入,走入正向盈利的车道

不过,头部几家也算是有量的增长,在这种大环境下,日子更难过的是几乎没有大规模量产的二线激光雷达厂商。

时间往前推,总的来说,国内车载激光雷达的市场确实在2021年小鹏P5宣布首搭激光雷达之后,获得爆发式的增长。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23年第三季度,已有36家中国车企宣布使用激光雷达,预计国内将有高达106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上市。

搭载车型数量急剧增长,但我们再回过头看真正有量产项目的公司,依旧是与蔚小理深度绑定的3家,再加上一个成套方案输出的华为(后续探维也拿到合创的订单,不过根据合创的销量,出货量也不会太大)。

其他玩家似乎被卡在量产的门槛上跳不进去。

还没拼刺刀,挤出效应已经开始

有业内人员告诉《赛博汽车》,车企选择激光雷达供应商,更偏向于选择有量产能力的厂家。

具备量产能力,换句话说,至少是已经证明过自己有量产经验的供应商。这种意见不能说全对,但是在当下确实符合逻辑。

首先,下游车市卷至白热化,性价比和成本压缩成为车企口中的关键词,传导至上游就是产品价格被极致压缩。而有大规模量产的供应商在供应链、生产等等环节已经在这段时间有所准备,边际成本更具优势,与主机厂进行谈判的时候也有更大的余地。

其次,激光雷达应用至今,在乘用车上仍然可以看作一种新兴的元器件,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车企对于激光雷达的应用已经有趋同的方向,而有过量产经验的厂家,经过初期与新势力车企的磨合已经有了一定工程化的经验。所以其他主机厂在考虑供应商的时候,当然也更加优先考虑有经验的厂家。

最后,激光雷达在辅助自动驾驶上是否必要,还处于一个悬而未决的阶段,大家都在等待一个纯视觉与融合感知同台(没错,就是特斯拉FSD入华,极越01的纯视觉算是前奏)对决的见证。

所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在高阶智能驾驶还没有大规模普及的阶段,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还未短兵相接,就开始显现出挤出效应的现象。

这种挤出效应,可能从一开始激光雷达上车的时候就已经注定。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VNH3SP30-E 1 STMicroelectronics AUTOMOTIVE FULLY INTEGRATED H-BRIDGE MOTOR DRIVER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6.32 查看
AD22293Z-RL7 1 Analog Devices Inc Precision ±1.7 g, ±5 g, ±18 g Dual-Axis iMEMS® Accelerometer
暂无数据 查看
LSM6DSOXTR 1 STMicroelectronics iNEMO inertial module with Machine Learning Core, Finite State Machine and advanced Digital Functions. Ultra-low power for battery operated IoT, Gaming, Wearable and Personal Electronics.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6.71 查看
北醒

北醒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Benewake Beijing Co., Ltd.)于2015年成立于中国北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激光雷达及解决方案,实现安全智能行驶和自动化升级。北醒通过激光雷达技术为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轨道交通、民航、航运、工业传感等领域实现行业转型。北醒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激光雷达,获得了国内外500强企业的青睐,业务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到欧美、亚太等区域。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Benewake Beijing Co., Ltd.)于2015年成立于中国北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激光雷达及解决方案,实现安全智能行驶和自动化升级。北醒通过激光雷达技术为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轨道交通、民航、航运、工业传感等领域实现行业转型。北醒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激光雷达,获得了国内外500强企业的青睐,业务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到欧美、亚太等区域。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