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治疗脑疾病到提升人机交互,侵入式脑机接口预示着一个更加互联互通的未来。浙江大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成果,特别是在精准控制和长期稳定性方面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科技界,脑机接口(BMI)技术正迅速成为一个热点领域。2023年12月21日,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王跃明教授在第二届南渡江论坛上的最新演讲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领域的革命性视角和未来可能性。王教授首先定义了脑机接口,特别强调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的重要性。他构想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人类智能与机器融合,通过在大脑内植入微型电极,实现大脑与机器间的直接通信。这一愿景不仅与埃隆·马斯克等科技巨头的研究方向相契合,而且在治疗神经疾病、运动康复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在回顾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发展历程时,王教授提到了从早期的动物实验到90年代Chapin教授在大脑记录方面的突破。特别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中,这一技术经历了停滞期,但最近随着2023年的一系列突破性研究,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再次活跃起来,显示出其热度和重要性。
浙江大学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受到了王教授的重点介绍。他详细阐述了从颅内信号读取到控制外部机器的整个技术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到了手写汉字的研究成果,展现了脑机接口在理解和解码复杂语言模式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研究不仅表明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在技术细节方面,王教授深入讨论了如何利用微丝电极记录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并将这些信号转换为机器可以理解的指令。他强调了在读取和解释脑电活动时的精确性,以及最小化对大脑的侵入和损伤的重要性。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目标:如何更有效、更安全地利用这些先进技术。
王教授还提到了侵入式脑机接口在医疗和康复领域之外的潜在应用。他着眼于这一技术在增强现实、智能机器人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方式方面的应用。这些潜在的应用领域不仅展示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多样性,而且预示着它们将极大地扩展人类的能力和体验。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王教授讨论了侵入式脑机接口面临的挑战,包括确保长期稳定性、提高生物兼容性以及处理伦理问题等。他强调了对这些挑战的持续研究,以及在确保技术安全和有效性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过这些讨论,王教授展现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不仅关注技术的发展,也关注其在社会和伦理层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