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当前全球芯片市场,x86与ARM指令集架构各自称霸一方,其中x86在通用处理器市场雄霸多年,在PC及服务器市场一家独大;ARM则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潮而崛起,成为当下移动端最主流的处理器架构。而RISC-V凭借开源、精简、模块化的优势备受企业追捧,正在成为构建计算生态的一种新选择,尤其是在中国,RISC-V被专家认为有利于我国在芯片领域突破西方限制,实现自主可控和领跑。
RISC-V爆发于物联网,未来可期。众所周知,RISC-V架构具有开放、灵活、模块化的特点,特别适合AIoT碎片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
对此,安信证券指出,智能物联网的下游应用领域极度碎片化,无需大生态的搭建,生态丰富的x86和ARM架构无明显优势。同时,物联网的严重碎片化、差异化导致了极高的成本敏感性,低成本、定制化的RISC-V架构优势尽显。一旦RISC-V能够成为AIoT时代的主流架构,其发展空间巨大。
事实上,截至2022年7月,RISC-V基金会就指出RISC-V架构芯片出货量已突破100亿颗,仅用12年就走完了传统架构30年的发展历程,另据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RISC-V架构芯片预计将突破800亿颗,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4.9%,届时,RISC-V的商业化价值将更加凸显。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物联网外,RISC-V的另一大“用武之地”在汽车市场。德勤的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就有高达400万颗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被用于汽车市场,预计到2025年更将增加到29亿颗。
未来,在数据中心及高性能计算等领域,RISC-V也将尝试进入,甚至有的厂商已经推出了相关的芯片和解决方案。欲实现“三分天下”,自主可控与生态仍面临挑战。如上所述,尽管RISC-V应用前景广阔,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其有可能与现在的x86与ARM呈“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态势,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芯片产业,更是突破封锁、实现自主可控的最佳技术选择。但事实是,RISC-V要实现这些目标,依然存在挑战。
在自主可控方面,RISC-V国际基金会数据显示,2022年会员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6%,累计在70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3180名会员单位,包括高通、英特尔、谷歌、阿里、华为、紫光展锐等众多头部芯片企业。
从会员组成方面分析,虽然中国企业数量并不少,但会员中也包括国外龙头企业,而这些企业此前都是在相关生态建设方面的主流企业,具有相当的经验和产业影响力,这势必会成为它们搭建新RISC-V生态的优势,从而在这一新生态中成为我们的新对手。近期多名美国相关人士公开发声要对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进行管制,认为中国正在利用RISC-V来绕开美国对于芯片设计知识产权的主导地位。美国不可能支持中国的技术转移策略,因为这会削弱美国出口管制法的效力,未来RISC-V受限,甚至是闭源的风险仍然存在。
在RISC-V生态方面,虽然开放、灵活、模块化是其相较于x86与ARM的优势,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的时候优势也是挑战。例如开放可能导致参与的企业各自为战,建立各自的小生态,造成生态的碎片化,虽然说这种碎片化适用于物联网领域,但在未来的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领域是否适合还有待商榷,尤其是在面临x86与ARM大生态竞争的情况下。更为重要的是,生态的碎片化还可能造成最终用户体验的参差不齐,除了造成选择的困惑外,还存有因厂商受利益驱使而被绑定的风险。
所谓“瑕不掩瑜”,虽然RISC-V在发展中存有挑战,但其发展至今确实在某些应用领域已经成为除x86与ARM外,市场和用户的另一种选择,毕竟唯有竞争才有发展!
*本文刊载于《通信世界》总第930期 2023年10月25日 第20期
作者:知名科技评论人 孙永杰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核:舒文琼
监制:刘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