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重山,编辑:阿峰,排版:浩天
AITO问界新M7越来越火。自9月12日上市以来,新M7首月累计大定超6万辆。与之对比,去年一整年M7系列的销量不过7.5万辆。
那么,问界新M7有何魔力,突然起死回生,大超市场预期?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极致的性价比。赛力斯汽车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问界新M7是以更智能的体验与更具诚意的价格打造了25万元级的极致智价比。
从产品力的角度看,据余承东微博,为了升级新M7产品级,华为在广泛收集消费者意见后,整体增加了超5亿元的研发投入。因此,相较于其他车型,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池安全、车身结构等方面,新M7的智能体验更强。
更为关键的是,新问界7还具有价格优势。比起老款高达31.98万元的起售价,新款M7直接降价7万元,起售价为24.98元,还额外提供3万元左右的权益礼包。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新M7的销售火爆,已经为智能化下半场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重要路径,那就是追求极致性价比。
如何打造更有性比价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正成为车企以及智能驾驶产业链玩家加速攻克的方向。
本文同给对问界新M7火爆的分析,试图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问界新M7的极致性价比表现在哪里?
2、极致性价比是如何成为快速普及智能化新路径的?
3、智能汽车及供应链企业如何打造极致性价比产品?
M7起死回生
问界M7起死回生了。这一点,从其销量的快速增长,就可看出来。不用提M7自9月12日上市以来,首月累计大定超6万辆;单就9月一个月,M7的销量就达到了 5248台,相比8月上涨了431.17%,这已成为M7上市以来最高月销量。
即使一年多前M7上市时,虽被李想溢美为把“理想ONE打残了”,但是,当时的最高月销量也比不上9月份的销量。据车百在线的数据,2022年9月-12月份,M7的单月零售销量分别为4746台、5226台、3529台、3957台。
而进入2023年1-8月份,M7的单月零售销量分别为1737台、1223台、1333台、828台、626台、432台、769台、988台,可谓十分惨淡。
这导致业内对华为智选车模式开始质疑,裁员、业务抛售的传言四起。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也不得不表示,过去一年多华为踏入了全新的领域(如造车),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因为经验不足和阅历不够,走了一些弯路。
另外,由于问界销量不佳,其生产企业赛力斯前8月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9.4%,达11.88万辆。其中,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5.8万辆,同比下滑21.18%。
这也影响到了赛力斯上半年报的业绩表现。具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赛力斯实现营收110.32亿元,同比下降11.14%,这是赛力斯联手华为之后,首次出现半年度营收下滑,而在此前的2021和2022半年报中,赛力斯的营收同比涨幅分别为30.01%和68.14%。这份半年报发布后,赛力斯的股价曾一度跌至36.69元,相比2022年6月最高点90.5元,跌幅接近60%。
由此可见,M7在9月猛增至5248台销量,以及新M7首月累计大定超6万辆,是多么地难得。对此,余承东用“起死回生,真不容易”来评价,而赛力斯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称:“可算是熬出来了。”这也使得赛力斯的股价在2023年9月28日至2023年10月1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停。近一个月来,赛力斯的股价已涨70.55%。
超高性价比
问界M7的起死回生,目前看来,主要原因在于极致性价比。赛力斯汽车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问界新M7是在旧M7的基础上,以更智能的体验与更具诚意的价格打造了25万元级的极致智价比。
性价比,包括“性”与“价”两方面。从“性”的角度,即产品力的角度来看,据余承东的微博,为了新M7的产品升级,华为在广泛收集消费者意见后,整体增加了超5亿元的研发投入。而如何用好5亿元的投入,也值得其他车企借鉴。
升级M7第一步,是对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多方意见的收集。“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天生具有互联网基因,因此产品打造极具用户思维。华为智选车营销团队对此虚心学习,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蔚小理”的用户意见收集方式,进而开始了此次的意见收集工作。
譬如,通过用户或者媒体发布车型优化图,间接收集用户反馈,邀请媒体人、主机厂等多位外部人士复盘M7的失利,等等。
收集完意见后,为了确保在M7的优化中意见能够贯彻到位,华为下了大力气。据36氪对华为人士的采访,余承东曾表示:“哪些地方不行,马上改进,谁执行不到位就干掉谁。”M7车型的产品总监的撤换,或与此有关。
升级后的新M7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尤其驾驶体验大幅改进。据36氪对多位车主的调查,相较于其他车型,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池安全、车身结构等方面,新M7的智能体验更强。
譬如,新M7搭载了最新的华为智驾系统ADS 2.0。单就这套系统中的NCA城区智驾功能,就区别于很多车企几个城市、几十个城市推进,最终达到百城规模的NOA路线,新M7是一下子“全国都能开”。
从“价”方面来看,新M7的优化与改进,绝非之前车企流行的堆料做法,而是不断提高智能化体验,且优化成本,从而使新M7售价下降。
具体来看,比起老款M7高达31.98万元的起售价,新款M7直接降价7万元,起售价到24.98元,还额外提供3万元左右的权益礼包。
智能化路径
仅凭大幅改进、配置拉满的产品力,叠加低出行业预期的售价,就瞬间为问界新M7带来数万订单涌入?
实际上,新M7的如今的爆火,同行和华为内部都感到意外。对此,车百在线认为,爆火的原因中,包括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汽车接受度方面的因素。业内人士似乎忽视了一个因素,那就是,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接受度已大幅上升。
横向来看,2023年4月,普华永道发布的《2023年数字化汽车报告》显示,中国受访消费者对L4、L5级别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远高于德国和美国。德国和美国受访者对L4级自动驾驶汽车持质疑态度,60%-70%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而中国仅有15%受访者表示不信任。
纵向来看,J.D. Power今年最新研究显示,智能化体验对于消费者购车的影响权重,由去年的12%上升到14%。而且,作为J.D. Power一项重要产品类行业标杆,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创新指数达528分,严突破历史新高。
华西证券也指出,智能驾驶行业遵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发展路径,2023 年智能驾驶行业正逐步迎来技术、法规、用户接受度三重拐点。
因此可判断出,智能汽车或已迎来重要市场风口。此前,华为旗舰机复活的“流量魔法”,已使M7在9月达到了月度最高销量;而极具性价比的新M7,则在此次市场风口的加持下,快速爆发,从而创造出首月累计大定超6万辆的好成绩。
问界新M7的销售火爆,并非特例。从行业角度看,这已经为智能化下半场指明了一条重要路径,即追求极致性价比。四维图新 CEO 程鹏表示,极致性价比是普及智能驾驶,推动智能汽车走向规模化的重要一环。
不仅仅程鹏,越来越多从业者达成了共识,即智能化下半场,只有足够高性价比的方案,才能向更广泛的受众普及。这与之前智能驾驶讲究“高性能”,疯狂堆料的高阶智能驾驶的做法,已经大为不同。
车企如何做?
目前,如何打造更有性比价的智驶、智能座舱的方案,正在成为车企以及智能驾驶产业链玩家加速攻克的方向。据界面新闻对华为车BU部门的自动驾驶研发人员的采访,他们今年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如何将智驾系统成本降得足够低。
更为关键的是,在电动化到智能化的洗牌中,智能汽车市场更加“内卷”,只有那些在智能化上打赢的车企,才有可能赢得未来。对于智能车企来说,追求智能化方面的极致性价比,从某种程度上,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
车企如何将智能化做到极致性价比?
首先,要达到极致性价比,在智能化的研发上还需要加大投入。
譬如,在9月召开的理想汽车战略会议上,创始人李想反思,理想智能驾驶方面投入时间晚了半年,于是决定尽快补足短板。此次会议达成共识,理想将花费700多亿现金,集中投到智能驾驶领域,以提升竞争力。会议还表示,理想如此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未来智能汽车市场的内卷中,理想能成为仅剩的四五家车企。
其次,技术是实现智能汽车迅速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这当中,功能域集成势头正盛,中央集成式架构已经成为智能汽车降本的发展方向。
图源:艾瑞咨询
与此同时,具有技术优势的供应链企业,也需要为车企降低智能驾驶研发成本,避免车企重复造轮子。
最后,对于车企来说,在智能化方面,除了降本,还需增收。只有增收,才能更好地降本,因此车企需要改变商业模式,寻求“卖车”之外的营收。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在智能汽车领域,以制造为中心的传统价值链,正在以服务为中心的新价值链来提供新的补充和重构。服务化是高价值的创造环节,新的赛道或者新的蓝海。
图源:车百在线
在新价值链中,软件服务是十分重要增收环节。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表示:“汽车制造商的业务模式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到2025年,许多汽车企业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汽车,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
据艾瑞咨询,汽车电子(软件)在整车价值构成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因此,特斯拉通过“硬件预埋+软件付费”模式,为用户提供车辆全生命周期的售后服务,提升服务附加值,从而快速实现商业化的做法,就值得很多车企学习。
总之,目前处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下半场,为了在“内卷”中获胜,成为最终赢得竞争,成功“上岸”的那四五家车企,在智能化的比拼中,性价比或是最佳路径。为此,车企(包括供应链企业)除了降本之外,还需靠软件服务等方面来增收。
本文部分数据及观点来源于车百在线(https://online.chinaev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