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科技数码3C组 | 编辑:一位天明 | 排版:LIN
在iPhone 12 Pro系列刚发布时,小雷在12 Pro的相机评测中提到“(iPhone 12 Pro和)ProRAW意味着Apple手机正式进入计算摄影的时代”。从好的方面看,这意味着Apple终于意识到iPhone和Android旗舰手机在相机领域的巨大差距,但从不好的角度看,强推计算摄影似乎意味着Apple打算用软件设计来解决硬件问题。
好在Apple最后也及时醒悟,在iPhone 13 Pro Max、14 Pro Max两代手机中接连发力手机相机的硬件配置,勉强为iPhone的相机找回一些分数。但面对“徕”势汹汹的Android阵营,iPhone的反应似乎慢了半拍,甚至拿不出一个真正好用的长焦摄像头。
不过在今年的iPhone 15 Pro Max中,Apple终于补齐了iPhone在手机摄影领域的最大短板——iPhone 15 Pro Max首次搭载了一枚等效120mm的5×光学变焦摄像头。同时主摄表现也经过了专门的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这颗长焦镜头,能让iPhone在拍照领域跟上Android大部队吗?
“七颗镜头”?别想太多
其实如果只看参数的话,Apple对iPhone 15 Pro Max的相机表现其实是非常有自信的,甚至在网站上直接表示iPhone 15 Pro的相机堪比随身携带了七个专业镜头——这就是展现“果味数学”的时候了,因为这“七个镜头”其实分别是0.5×微距(超广角)、13mm超广角(超广角)、24mm广角(主摄像头)、28mm广角(主摄像头)、35mm广角(主摄像头)、48mm长焦(主摄像头)和120mm长焦(潜望摄像头)。
在硬件上,iPhone 15 Pro依然搭载了三颗摄像头,包括广角、超广角和长焦。其中4800万像素主摄默认设置为2400万像素模式,即以二合一形式输出,另外还支持用户在三种主流的焦段(24mm、28mm和 35mm)中自由切换,甚至选择其中一个焦段作为默认焦段。
图片来源:雷科技
架构上,iPhone 15 Pro Max上的长焦摄像头采用了四重反射棱镜设计,同时结合了光学图像防抖技术和自动对焦3D传感器位移模块。从发布会照片来看,iPhone 15 Pro Max上的自动对焦3D传感器位移模块支持了三轴微动,而在此前支持潜望长焦的机型上,更多还是支持两轴微动的传感器位移模块。
此外,按照苹果的说法,通过A17 Pro芯片和计算摄影的加持,这颗主摄可以保留更多的暗部细节,在夜间或是其他暗光场景下拍出细节更清晰、色彩更鲜亮的照片。并且在激光雷达扫描仪的支持下,也能实现夜间模式下的人像摄影。
日间表现:广角主摄差强人意,长焦让人失望
从15 Pro Max在白天的表现来看,Apple说得确实没有错:A17 Pro加持下的15 Pro Max确实有着丰富的暗部细节。建筑物饰板的阴影过度协调,背光面也没有明显的颗粒感,画面非常干净。
图片来源:雷科技
图片来源:雷科技
这几天广州的空气质量不算太好,广州塔的远景看起来有些模糊。但无论是塔身的表面结构还是水中的倒影,在15 Pro Max的锐化操作下都有着不错的清晰度。云层的曝光取向明显偏亮,没能体现出阳光穿透云层的质感。不过这样的处理也很好地抑制了大光比HDR照片中建筑物边缘常见的白色光晕,也算是因祸得福。
画面前景的花草虽然颜色有些暗淡,但其实也符合当前背光下的色彩表现,不过即使我们打开了机内畸变控制,画面边角位置依旧有较为明显的变形和画质损失,下一代iPhone还有进步空间。
如果说广角和主摄像头的表现差强人意,那15 Pro Max长焦的表现就要分情况讨论了。在有充分光照的情况下,15 Pro Max全新的5×长焦乍一看还不错,但如果放大来看的话,远处建筑物的细节处理其实有明显的后期处理痕迹。尽管相机在尽力通过锐化来补充细节,但在光学分辨率的限制下,15 Pro Max的长焦还有着较为明显的涂抹感觉。
从好的方面看,这里的涂抹感还不止于是“油画感,毕竟涂抹还挺规矩的,有点像精细微喷打印出来的感觉,但本质上讲,15 Pro Max的长焦表现还配不上“七款镜头”这种豪情壮志。
而当长焦遇上背光,那15 Pro Max的表现就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发绿。此时15 Pro Max会尽可能通过算法抹平锐化的痕迹,画面细节虽然可以保留下来,但颜色看起来就有些走样了。
夜间表现:鬼影问题明显,画面“干净”是亮点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15 Pro Max的夜间表现,不过在其之前有一个事情需要向大家说明,那就是iPhone 15 Pro系列依旧有明显的鬼影问题。
图片来源:雷科技
另外,画面过度锐化的情况也更加明显。以这张使用iPhone 15 Pro 3×摄像头搭配夜景模式拍摄的照片为例子,经过锐化+平滑处理后的地面已经失去了原本的质感,反倒像是一张马赛克图案的地毯,与石砖铺砌的安全岛地面没什么不同。
不过画面亮处的噪点控制倒是表现得非常不错,所有黄色路灯能直接照亮的地方都变得非常干净。只不过高光的部分依旧有Apple夜景模式“祖传”的堆栈溢出问题。
接下来这张适合iPhone 15 Pro Max主摄像头搭配夜间模式拍摄的“长曝光”也是同样的情况:建筑物表面的主干处理得非常不错,复杂的柱顶甚至是建筑屋顶上的招牌都清晰可辨。
但除了老生常谈的溢光问题外,路面车灯轨迹的部分也出现了经典的后期堆栈错误。
好在如果我们不拍摄“长曝光”的话,iPhone 15 Pro Max即使是手持夜景,表现也非常不错。不仅路面沥青质感清晰,防抖和暗部细节的表现也都非常出色。
除了广角外,15 Pro Max的长焦夜景表现也同样可圈可点,无论是钟楼附近的石砖,还是屋顶的防护网,15 Pro Max的细节保留都很到位,且画面非常干净。
不过如果你运气不好的话,15 Pro Max的长焦夜景也可能出现其他问题:图片的建筑物和天空间就有着极不自然的阴影,照片看起来就像是剪报。
另外由于15 Pro Max没有手动控制对焦距离的选项,在使用15 Pro Max的长焦拍摄夜景时,无法合焦或跑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图片来源:雷科技
好在超广角加夜景模式的组合可以为15 Pro Max带干净的人造天空背景,在空气好一点、光污染少一点的野外,用15 Pro Max拍星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进步大、退步也大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刚才一直在强调“锐化”、“人造”、“AI”这样的关键词。这是因为体验了15 Pro Max的拍照表现后,我认为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着极为浓厚的计算摄影,或者说AI优化的味道。这种AI能力要是能运用得好,那当然可以让iPhone的相机更上一层楼。
但如果没用好呢?
为了验证我的猜想,在完成原本的样张拍摄后,小雷决定用最真实的棚拍来还原iPhone15 Pro Max相机的真实表现。
首先,和Android手机相比,15 Pro Max的相机确实有一个优点:15 Pro Max不同摄像头的色彩一致性管理做得确实非常不错,无论是墙面、金属反光、纸面颜色还是SpyderCube的中间灰,在不同摄像头下呈现的色彩都高度一致。在体验了一系列Android手机影像旗舰后,我必须承认这一点iPhone15 Pro Max做得更好。
但是,如果我们放大15 Pro Max所拍摄的长焦画面中文字的细节,15 Pro Max的短板就立刻暴露了出来:
无论光照充足与否,15 Pro Max的长焦都有极为明显的“猜像素”现象。这种现象虽然说也会出现在Android手机的长焦照片中,但在多年的技术积累下,Android手机的“猜像素”算法已经非常成熟。但15 Pro Max的表现却非常糟糕。
然而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在同一光照设置下,小雷用自己的14 Pro的5×数码变焦拍摄了相同的照片。尽管14 Pro也有同样的猜像素情况,但14 Pro拍出来的文本至少可以阅读,日期部分也较为“收敛”。但15 Pro Max不仅拍出来的文本无法识别,就连纯色的粗字体都出现了异常的像素粘连。
至少就这组对比,我敢说iPhone 15 Pro Max的相机表现甚至不如iPhone 14 Pro。
左图为iPhone 15 Pro Max 5×相机拍摄,右图为iPhone 14 Pro 5×数码变焦拍摄 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iPhone 14 Pro的相机评测中,我说“这是最专业的“傻瓜相机”:用户不需要复杂的设置,只要解锁、拍摄,一张不错的照片就出现了。但遗憾的是,这一评价并未能出现在iPhone 15 Pro Max身上。没错,在Apple的优化下,iPhone 15 Pro Max在大多数时候都能拍出一张不错的照片,但与其说AI帮你识别了场景并调参,倒不如说你用照片喂给iPhone素材,iPhone用你的素材画出这么一张照片。
不可否认的是,对敏感数据不离开手机的坚持让Apple在AI领域发展要显著落后于Android品牌。而iPhone 15 Pro Max当前遇到的相机问题,其实在过去几年的Android手机中同样出现过。换句话说,只要Apple继续改进算法,iPhone 16 Pro Max、17 Pro Max的相机表现肯定会越来越好。
但问题在于市场不停下脚步等待Apple的进步。
多年来,iPhone一直以其出色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稳定性为卖点,但面对日新月异的Android阵营,在摄影领域iPhone正逐渐失去优势。用户对于拍摄更专业、更创意的照片和视频的需求不断增长,而iPhone在这一点上的局限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用Apple的标准来看,iPhone 15 Pro Max做得还不错。但如果以Android手机影像表现的进步作为参照,iPhone 15 Pro的相机表现,似乎还停留在iPhone 11 Pro那个“颠覆业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