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有一个主宰,否则任何事情都不会达成一致。 ——亚伯拉罕·林肯
电子电气架构指的是车上电子电气统中的各种实体元素之间的结构或关系,以及系统之内的元素与周边环境所构成的结构或关系,也包含了设计这些元素乃至整个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系统的演进原则,因此电子电气架构设计工作中的管理比重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电子电气架构专家侯旭光先生在《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详解》一书中,基于丰富实践经验对于电子电气系统四类关系的管理提出了详细的解读;本文摘取书中片段进行分享,希望给大家以启发~
电子电气系统四类关系的管理
架构设计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实现系统中的组件或元素,而是设计并管理各种关系,前者是系统设计和零部件开发团队的主要职责。虽然架构团队并不需要管理零部件,但是零部件之间结构关系的设计和管理需要架构团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环境虽然不是系统内部的固有组成部分,但是深刻影响着系统的设计工作和运行状态,电子电气系统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设计和管理,也是架构开发的工作内容之一。
电子电气系统之中的关系,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图所示的4个象限。
图: 电子电气系统中的关系分类
象限I 电子电气系统内部的物理结构关系,通过部件之间的物理连接来体现。
象限II 电子电气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物理上的相对结构关系,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 电子电气系统与所在车辆的相对物理结构关系。通过系统中的每一个部件与车辆本身的物理连接、相对位置等体现。
• 电子电气系统与车辆外部所有相互作用的物体构成的物理关系。通过系统中的每一个部件与车辆外部的物理连接来体现。如开关、屏幕等与操作者之间的连接,充电接口与充电桩的连接等。车辆的电气系统与车外的直接连接较少,尤其是传统的非智能网联时代的车辆更是如此。在车辆进入智能网联时代之后,这种连接越来越多,如通信基站与车辆的网联系统间通过电磁波进行连接;路上各种物体与车辆雷达直接或间接连接等,均属于汽车的电子电气系统与车外环境的物理关系。
象限Ⅲ 电子电气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逻辑连接,如通信基站与车辆的网联系统间通过电磁波进行物理上的连接,而车辆与基站和后台服务器之间通过这种物理连接又进行了逻辑上的连接。车辆将自身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而服务器可以通过数据指令对车辆的功能和行为进行控制,这种数据交换的行为本质上属于车辆与环境之间的逻辑连接。
象限IV 电子电气系统内部组件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如底盘系统通过信号对车身控制系统的部件进行影响等。
以上列举的所有结构关系,都是电子电气架构设计工作涵盖的内容,甚至可能是工作量最大的内容。对于电子电气这个多达几百个电子部件的复杂系统,参与开发设计工作的人员可能达到上千人甚至几千人,结构关系的设计和管理既是一个复杂无比、费心费力地劳动,更是一种技术与艺术的追求,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虽然汽车行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流程和机制来保证项目能够有序地推进下去,但是所有的流程设计都是基于过往的经验,当开发一个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时,相比于原有的架构,一定会出现如下变化。
- 组件(包括物理零部件与逻辑部件等)的数量发生变化。
- 结构关系发生变化,可能电子电气系统中的4种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 电子电气系统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
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是架构师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上述变化所带来的不仅是新的开发工作量,而且还有组织机构与人员的调整。每种变化都会改变已经稳定的结构关系(包括人与物),如何能快速建立新的、稳定的结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技术可以解决的范围。
在传统的以中央网关为数据交换核心的架构形式中,各个控制器基本上是独立的,不存在从属关系。在域控制器出现之后,域控制器与下一级的控制器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然在形式上还是一个个独立的控制器,但是在功能逻辑上已经有了层级的分化,而且物理连接也更加复杂。当云端也参与到车辆的控制后,车与云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变化中。架构形式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组织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如果架构所包含的关系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那么架构团队的工作就不会那么的复杂。每个需求、每个部件和每个原则都代表着其背后由人所组成的组织,他们作为利益相关者有着各种各样的诉求。虽然有了架构的设计原则,但原则反映的是利益相关者已经识别到的诉求,对于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新诉求和问题,已经制定的原则并非都可以解决,这要求架构团队不断更新和扩充原则。
(本文摘编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图书《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详解》,作者侯旭光)
侯旭光, 智能汽车领域资深技术专家,在汽车电子电气相关领域从业超过20年,现就职于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电子电气架构总师;曾就职于西门子和吉利汽车,在吉利汽车从事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和车身电子产品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架构分会委员。
侯哥工作感悟:侯哥 @Roy 专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
删改编:娜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