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底,华为Mate60 Pro上线销售,继2022年Mate50支持北斗双向短报文之后,新款手机支持卫星通话功能。在其发布之后,瞬间引爆产业界对卫星通信的热度。
实际上, 2022年3GPP R17版本冻结,由于其包含了对NTN(非地面网络)的5G NR支持,产业界迅速作出反应。在芯片领域,高通、紫光展锐、联发科等均发布相关芯片组,并寻求与终端厂商合作;在终端领域,除华为外,小米、vivo、魅族、联想(MOTO)等均有相关产品上市计划;在生态领域,中国NTN工作组成立,势必推动国内相关标准建设。
华为等“明星”厂商,让手机卫星通信市场瞬间火热,但事实上,该市场不是新兴市场,原有的市场态势亦将延续。
回顾历程,在1980年前后,国际海事卫星服务启动,产业大幕就此拉开;在随后的四十余年中,北斗、天通、全球星、国际卫星、铱星、星链等先后出现,提供定位、语音、短信、数据连接等多种服务。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29.8亿元,相比万亿级的蜂窝移动通信服务市场,仍是个小众化市场。其主要原因是卫星通信昂贵的终端与使用费用,加之较低的服务能力(室外空旷地点使用,且业务指标低于蜂窝网络),使得其应用场景被限制在地面信号无法覆盖的海洋、荒漠、丛林等地区的物流运输、旅游探险,以及自然灾害等应急通信方面。
华为等公司通过在通用终端上加装卫星模块,降低了卫星通信终端成本(用户相当于购置模块),但仍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让用户在城市等蜂窝网络密集覆盖的场所,付费使用卫星通信业务。卫星通信依旧是小众化市场,只是让更多的“驴友”有了安全感,让灾区的群众能够对外联络。
就产业发展而言,短期内为高度内卷的终端市场增添一项新型功能,无疑能够吸引用户的眼球,并且至少能够推动技术的发展。用户未必真正使用卫星通信,但在挑选产品时,将优先选择具备此功能的产品。
而从长期发展来看,依据6G愿景描述,未来将实现全域覆盖的无缝立体连接,因此要大力推动星地一体融合组网。为了在2030年前后到来的6G时代实现上述愿景,当前产业界应通力协作,手机卫星通信就是其中一项。具体而言,包括四大方面。
首先,在产业演进方面。在6G时代的全域覆盖模式下,不仅海洋、荒漠、森林等人迹罕至的场所需要卫星网络支持,即便是在城市,运营商亦难以承担地面基站的几何级数增长,需要卫星网络的补盲。
其次,在消费促进方面。一方面,现有的卫星通信终端与服务起点较低,只能实现语音和短信,且资费昂贵,但这也为未来的产品升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基础的卫星通信服务培育了消费者的意识,即卫星通信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再次,在技术发展方面。5G NTN构建了新一代卫星通信的原型化标准,也就是说,它虽然是5G标准的组成部分,但未来势必将推动卫星通信服务从当前的独立功能,向融合服务的方向转变。此外,它的技术性能将持续提升,通过从“透传模式”向“再生模式”的演进,使得卫星通信的性能能够匹配地面通信能力。
最后,在产业发展方面。华为等厂商的规模化终端推广,能够有效激发上下游生态的积极性,各类行业终端、应用等提供商,亦能够如百花齐放发展。
*本文刊载于《通信世界》总第927期 2023年9月10日 第17期
原文标题:《Mate60激起手机卫星通信千层浪:6G“卡位战”已打响》
作者:ICT行业资深分析师 金峰
责编/版式:盖贝贝
审核:舒文琼
监制:刘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