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来华旅客人数骤变的折线,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镜像,除去市场容量继续是世界第一大外,它变得越来越有特色。反映到跨国大汽车制造商的财报里,演化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律:与这个市场的距离和收益成反比。
已经被边缘化到想要关注度,只能靠中国首席运营官口嗨的起亚汽车,第二季度的营业利润率超过了特斯拉;北京现代销量不足全球份额6%的现代汽车,第二季度的净利润接近182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市场销量(4-6月)下滑8.6%的丰田,季度净利润首次破万亿日元;接近于退出中国市场的斯特兰蒂斯集团,上半年的净利润超过百亿欧元;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铃木预告,第二季度的收益将创历史新高。
就在跨国汽车制造商用业绩宣告摆脱疫情的时候,大多数中国汽车制造商陷入了苦战中。刺激消费的政策,多到足以让汽车买家为不买车汗颜的地步,车市还是没有真正的复苏。7月份,乘用车的预期零售量同比下跌5.6%。季节因素和去年的消费透支,已经不能成为真正的理由。
更为严峻的是,被各种政策优待的电动车,销量增速在上半年放缓至不足20%,整个新能源的增速全靠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支撑。宁愿亏损致死,也要卷死燃油车的做法,已经让大多数燃油车企业的承受能力接近于极限。大多数纯电车企的资金池里还剩多少货,主要靠法务部堵住消息漏洞。
随着诸多媒体被依法依规了的脚步,电芯价格跌至历史新低的事实,戳破了纯电车细分市场的泡泡。由于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车,销量没有达到预期,电芯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让诸多动力电池厂家陷入价格战中。与此同时,各大动力电池厂家的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去年,现有产能已经被迫冗余至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已经在所难免。
感受到整车市场变化的,远不止动力电池厂家。为了能拿到第四季度的广告投放权,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副总经理,主动嫁给主机厂的老外找真爱;为确保季度资金回款正常,一家中小型零部件厂家的创始人,邀请某主机厂领导的红颜知己,做了企业发展的高级顾问;一家公关公司为了服务好客户,提前预付了主流汽车品牌领导与秘书,在三亚豪华酒店开会半年的房费。
在数据统计工作者的帮助下,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新的境界。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的应收规模约为4.5万亿,接近于可以把恒大的坑填两遍,净利润按修正后的数据同比增长10.1%至2176亿元,完全可以不让汽车买家再去开网约车。
数据与现实之间只差一个拐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