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 灾害破坏力增加,科技救灾发挥重要作用
    • █ 挑战不断增加,应急通信如何应对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京津冀特大暴雨,带给应急通信工作怎样的启示?

2023/08/04
2094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上个月,我发卫星基站中移集采那篇文章的时候,就提到:未来即将进入汛期,应急通信装备将发挥重要作用。

果不其然,没多久,超强台风“杜苏芮”形成并登陆福建,造成巨大破坏。

除了在南方地区的肆虐之外,“杜苏芮”残余力量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地区,与“副高”交汇,形成“急流”,引发了整个京津冀地区的超强降水和洪灾,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暴雨和洪水导致了大量的机房进水、断电,还有很多的光纤光缆被冲断,数千个基站及OLT站点被迫退服(退出服务)。

灾情紧急。我们看到,一线通信人坚守岗位、快速响应、积极奋战,正在努力抢修设备和线路,以便尽快恢复通信。

 灾害破坏力增加,科技救灾发挥重要作用

抢险救灾行动还在进行中。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分析,以及和一线人员的交流,小枣君注意到两个细节。

一、灾害的严重程度远超以往,造成的破坏力惊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几年,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在不断增加。“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有记录以来最大”…类似这样的表述,越来越多地出现。

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澳洲、南美洲、加拿大等地区的特大山火,还有各种原因,导致了自然生态的破坏,引发了全球气候异常,各种极端天气频繁出现。

频繁的极端天气,加上植被破坏,就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例如山体滑坡、洪水、泥石流等。

别说是山区、乡镇等偏远地区。现在,人口密集的县市地区,甚至一二线城市,也难以幸免。例如2021年的郑州“7·20”特大暴雨,以及这次京津冀的特大暴雨。

通信基础设施的损毁程度、退服规模,比以往更加严重。

这次强降雨,仅河北省就有2658个通信基站受影响,约占全省基站数量的0.53%。截止目前,还有大量基站没有恢复工作。

二、包括无人机卫星通信在内的高科技设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合理利用科技手段,是提升救灾效率的关键。

传统应急通信,用的比较多的是应急通信车,以及数字集群系统。

这些年,大家应该注意到,卫星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抢险救灾现场。

卫星电话/便携站,以前成本比较高,所以用得比较少。现在,这类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它们使用起来很方便,可以快速建立通讯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国内各单位主要使用海事卫星等国外产品为主。现在,中国电信天通卫星、中国卫通的卫星产品数量明显增加,国产化比例越来越高。

这次京津冀暴雨,北京电信已联合中国电信卫星公司紧急协调开通、送达累计超200余部天通卫星电话,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无人机方面,这次我们并没有看到翼龙固定翼无人机登场(可能是因为灾区天气原因),现场主要使用的是系留式无人机基站、小型的旋翼无人机。

系留式无人机基站载荷较大,滞空时间较长,可以给一定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手机信号覆盖。

小型的旋翼无人机,用途更广。除了勘察地形和灾情之外,甚至还用于拖拽光纤光缆过河。

这次抗灾,中国移动还出动了一种极少见的中型无人机,双旋翼,覆盖范围超30平方公里,能力非常强悍。

无人机的出色表现,再次验证了这种低空低速飞行器的广阔应用前景,以及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国内无人机技术确实厉害,所以才有了前不久的出口管制政策。)

挑战不断增加,应急通信如何应对

全球自然灾害进入易发高发阶段,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考验。

小枣君个人认为,面对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的自然灾害现状,我们在应急通信领域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关注。除了技术层面之外,在管理层面,例如政策和标准制定、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人员培训等,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完善。

一、统一的应急通信体系

我们国家的应急通信保障制度和体系其实还是比较健全的。

国家有应急管理部,下面设有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科技和信息化司。工信部有应急通信保障中心、通管局,都有应急通信的相关队伍。各大运营商这边,也有专门的应急通信保障部门以及人员配置。

灾害发生时,政府有关部门都会牵头主导应急通信的相关工作。

随着应急通信手段的增加,需要避免各个运营商及技术团队之间的信息墙。努力拉通各方资源,构建一个统一、兼容、灵活的应急通信网络和管理体系架构,有利于加强资源协调,提升工作效率。

二、推动应急通信技术标准

国际上有很多的标准化组织在积极推进应急通信标准的研究,例如ITU-R、ITU-T、ETSI和IETF等。

我们国家这方面工作起步稍微有点晚。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应急通信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应急通信综合体系和标准、公众通信网支持应急通信的要求、紧急特种业务呼叫等。

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们在应急通信标准的参与和贡献上已有长足进步,但还有一些差距。

我们对应急通信技术的偏重方向有区别,在标准发展也不太平衡。随着新型技术引入应急通信领域,也需要建设和完善相应标准。

三、通信基础设施抗灾等级提升

灾害危害越来越大,我们在基站选址、基站建设、接入机房建设,敷设光纤光缆的时候,是否需要提升抗灾标准,把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得更恶劣一点。在抗灾物资储备上,可能要再加强一点。当然,这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

抢险救灾的具体工作中,值得努力挖掘一些技术上的创新。

在现场照片中,我们经常看到工作人员拖着笨重的油机(站房临时发电用的)。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有小型化的油机,不用抬得那么辛苦。还有光纤熔接,是否有更高效的工具。

在现场通信施工中,线缆随意布放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可能是为了省事,也可能是为了省钱。

在平时,问题倒是不大。发生灾害,就很容易出现故障。例如一些飞线,当树枝折断,砖墙倒塌,就可能导致线缆中断,以致于设备退服。

对于不规范的施工,长期跟踪整改、消除隐患,是有必要的。

这里我还想提一点,我们经常在路边看到光交箱。大部分光交箱是没有锁的,有的甚至门都没有,很容易被人恶意破坏。这其实是管理上的缺失,不应该出现。

四、先进设备的下沉与培训

卫星通信和无人机在应急通信时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成本的下降,这类设备的采购越来越多。这类设备可以下沉到基层,村一级可能有点难,但是镇一级应该是可以的。尤其是卫星电话。

这次暴雨,房山区多个镇失联。如果有卫星电话,在灾情最紧急的时候,会发挥巨大作用。

设备下沉,也需要人员会用。这方面的培训,必须跟上。

五、物联网技术构建预警网络

前几年发生地震的时候,小枣君提到过这个事情。

通过蜂窝物联网络,或者卫星物联网络,可以构建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的传感监控网,检测山体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通过预警网络,及时将出现的微小信息上报给管理部门。通过电视、短信、广播进行自动预警。预警越早,损失越小。

今年以来,各地的液化气爆炸事件发生了好几次。这些也是可以通过布放带远程通信和报警能力的传感器进行监控的。还有有毒气体泄露,也是一样。

这次京津冀暴雨,运营商通过短信和网络媒体进行了预警。现在很多用户根本不看短信(垃圾广告太多)。我觉得,对于重大灾害,其实可以设手机弹窗那种高级别提醒。

当然,这种弹窗提醒,平时不允许随意使用。它就和消防栓一样,危急时刻才能用。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全部内容。

希望北方的灾情尽快结束,希望国泰民安,谢谢大家!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KSZ8567RTXI-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IC ETHERNET SWITCH 7PORT 128TQFP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0.96 查看
KSZ9031RNXVA-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Ethernet Transceiver
暂无数据 查看
SGTL5000XNAA3R2 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Audio Codec , Ultra Low-Power, 4 mw for DAC-to-HP, 98 dB SNR and -80 dB THD+N, QFN 32, Reel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3.53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通信行业知名新媒体鲜枣课堂创始人,通信行业资深专家、行业分析师、自媒体作者,《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丛书作者。通信行业13年工作经验,曾长期任职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2/3/4G及5G相关技术领域方面的研究,曾担任中兴通讯核心网产品线产品经理、能力提升总监、中兴通讯学院二级讲师、中兴通讯高级主任工程师,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