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章涟漪
“高精地图必要,但单家企业搞不起,没钱、没数据”。
“最近‘无图’喊的很响,其本质是算法和模型升级带来的在云端上实时建图能力增强,并不是真正的不要图。”
7月13日,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地图基础平台产业联盟(简称“联盟”)发布仪式上,四维图新CEO程鹏表示,高速NOA场景下,理论上基于现有传感器、Orin芯片、大模型等,车端确实不需要装载一个完整的高精地图。但是不代表真的可以抛弃图,只是将图放在云端,遇到复杂路口时从云端调用至车内,低成本方式解决问题。
在他看来,智能驾驶“无图”是不可能的,高精地图的绘制依然非常重要。
但高精地图制作、更新成本高,依靠单家企业很难完成。“截至目前,四维图新花费30亿元,也只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以及120个多个城市主干道高精地图采集,总里程约30万公里。想要全部覆盖需要花费100-200亿元。”
因此,作为联盟成员单位代表,程鹏希望,行业能够共同建立数据闭环,共同推动智驾产业的升级。
实际上,从2022年四维图新成立至今,程鹏明显感觉到市场对于地图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进入到汽车行业之后。
最典型的要求是:鲜度更鲜、精度更精。
鲜度上,从一年两版,逐步过渡到季更、月更、周更,甚至日更。目前一般导航地图(SD MAP)的重要POI(Point of Interest 地图注点)已基本实现日更,高精地图(HD MAP)也在往这一方向努力。
精度上,早期导航地图的精度约为5至10米;ADAS地图则变为绝对5m、相对1m;HD地图则要求分米级的精度。“当然一些最好的、要求最高的,比如一些高速场景要求做到2~3个厘米才真正符合公共安全要求,要求非常高。”
正是因为对鲜度、精度、丰富度要求提高,汽车领域对于地图产品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从低可信度的传感器,变成高置信度的、实时共享的平台。
但是这依然不能满足一些车企对于高精地图更精、更快、更便宜的要求,因此车企们提出了“无图”方案。
对此,程鹏认为,智能驾驶“无图”是不可能的。
他举例称,首先,从车辆角度来说,传感器再强,也看不到两公里以后的东西,而两公里车辆行驶可能也不过一分多钟时间。
“目前就算有激光雷达、有非常好的BEV+Transformer技术,也不过能看2、300米。”程鹏称,再远一点距离中的交通事故、限制变化、车道分叉等等,需要有平台共享,而地图是天然载体。“因为地图有时空信息在里面,让车辆和路挂钩,所以从这个道理上讲,无图本身是一个伪命题。”
其次,从地图角度来说,不同的地图支持的自动驾驶级别、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很多主流车企在搭载高速NOA能力。在这个场景下,理论上,现有传感器,加上英伟达Orin芯片、大模型,以及云端训练后,终端(车)里面确实是不需要装一个完整的高精级别自动驾驶地图,但是依然需要用到高精地图。
程鹏介绍称,“终端要什么,他们现在提的名字叫SD Pro,即SD地图精度加上HD的车道连通性等信息。”
SD Pro概念里,还是要用到高精地图的,只是可能终端不搭载,而是放在云端训练,需要时会把云端的图付给车端的SD地图。
他举例称,很多场景下车辆不依赖高精地图也可以使用,但在一些复杂路段,比如尝试路口,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这时候需要从云端调取相应的图放入车内使用,用低成本的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因此在他看来,智能驾驶“无图”是不可能的。但是程鹏也坦言,由于成本高、数据收集难等,完整的高精地图很难靠单家企业采集绘制完成。
程鹏表示,四维图新从2015年开始,每年在HD地图上面投入的金额约为4个亿,8年花费30个亿。“收入多少我们就不说了,很惨。”
但即便如此,四维图新也只覆盖了全国高速公路,以及120个多个城市主干道高精地图采集,总里程约30万公里,想要全部覆盖全国道路大概需要花费100-200亿元。
这还只是采集的费用。维护费用也非常惊人。“每年维护、更新也需要花费4、50亿元。”他笑言,“我们一年收入也就几十亿,肯定是不够的,全部的收入来投我都投不起。”
此外,从数据闭环角度来看,也需要行业共同协作。程鹏表示,目前四维图新有4000多辆车每天贡献轨迹和摄像头数据,但这远远不够,毕竟要想把HD地图做好,需要的是高清数据,这在全国市场几乎是没有的。
基于此,四维图新开发了相关设备装在一些出行公司车辆上,但是数据依然有限,需要有共享平台,行业一起分享数据,把图做好。
“实际上现在很多人要做‘无图’方案,无外乎抱怨三点:质量不行,成本太高,审图太慢。”程鹏称,成本问题需要行业一起解决,质量问题交给我们,而审核问题也在不断创新。
他建议,把审图按照一定比例放在整个更新周期中来看。比如,季度更新是,可以月审;日更时,要坐到小时级的审图;未来几年如果小时级更新,要做到分钟级审图。
“我觉得抱怨没用,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程鹏希望,可以用开放的心态做好数据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