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拥抱机器人智能新时代,首届《科技创变者大会》盛大开幕

2023/07/10
985
阅读需 18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主办的首届《科技创变者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

大会以“探索机器人智能新时代”为主题,聚焦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变革和产业落地,数十位来自人工智能新能源、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专家院士、投资人、企业家齐聚大会主论坛,在精彩的演讲报告与思想碰撞的圆桌对话中,深入剖析了机器人智能化领域的发展趋势与转化思考,为服务国家硬科技创新与产业战略,描绘出上万亿大市场布局的路线图。昌平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与北京理工大学长聘教授、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专家段星光分别主持了本次大会主论坛的上午与下午场。

昌平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

北京理工大学长聘教授、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专家段星光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武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创新创业服务处副处长徐传奇出席了本次大会主论坛并现场致辞。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武凯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创新创业服务处副处长徐传奇

当天,“硬科技创变者榜单”进行了启动仪式,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以及来自各高校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教授一起,共同启动首届“硬科技创变者榜单”的评选。

“硬科技创变者榜单”启动仪式现场(从左至右嘉宾依次为:人大商学院教授、博导,雅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瑞君、北京理工大学常聘教授、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专家段星光、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大多媒体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铁军、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清华大学常聘教授、博导、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邓志东、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迦智科技创始人熊蓉)

01探索科技创新边界 解读前沿趋势与转化思考

在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首先以《优秀科技创变者0-1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思考》做主旨报告。郑泉水院士在报告中强调,“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技术、产业、产品的0-1创新,自身也更加聚焦于技术和产品的0-1创新。”通过分享过去20年对机器人领域相关的研究与零一学院的创建体会,郑泉水院士期待未来能够吸引到全球顶尖的创新者聚集在一起,实现个体创新潜能充分绽放。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彭芳瑜教授带来题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前沿趋势与转化》的主旨报告。彭芳瑜教授从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前沿趋势、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工作进展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三个方面来进行分享。他提到了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高精度到高性能,从数字化到智能化,逐步得到很多制造领域的院士专家、企业界的认可,并分享了十个智能制造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彭芳瑜教授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转化思考》主旨报告中,李克强院士分享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产业化面临的问题、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转化的可行性及商业模式以及就下一步发展做出思考。李克强院士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新技术、新产品,需要产品架构、研发模式、测试方法、商业模式等全方位的创新,而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可以为解决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发展提供可行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

最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广忠发表题为《国内外医疗机器人发展趋势与转化思考》的主旨报告,从“怎么使得技术从基础研究由不可能变为可能;怎么使可能的东西变成一个产品;怎么使得产品能够普惠,真正造福于大众”这三个方面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探讨。杨广忠院士表示,“能够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技术,做好商业模式对于产品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并强调了在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和时间点非常重要,不能过于超前也不能太过滞后。”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广忠

在四位专家精彩的主旨报告结束后,以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为主持,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大多媒体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铁军;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迦智科技创始人熊蓉四位科学家围绕“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未来”展开了机遇与挑战两个角度的讨论。

谈到未来5-10年有哪些比较大的赛道,需要科技创变者和各方孵化器、产业园、投资者结合起来,推动科技的变革形成产业,黄铁军表示,“今天人工智能很热,已经占据了历史机遇窗口期,我认为人工智能下一个重大突破是通用感知模型,即面向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具身智能模型,通用感知模型的快速发展会带来是一个巨大新机遇。“
樊瑜波则结合自身的医疗经验表示,“现在我们社会的老龄化不断加剧,人的机能衰老和逐渐半失能、失能也会成为必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辅助和支持就成了一个大赛道。从科技角度来看,未来生物活性智能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邓志东表示比较看好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三个赛道。他谈到,“大模型的能力,再加上思维链等提示词工程甚至可以实现零样本学习,这有可能更多地推动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机器人的结合,在未来或有更多真正产业落地应用的机会。”

在谈到什么场景会出现单品出货量超过百万台的机器人形态时,熊蓉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从专用人工智能走向了通用人工智能,对机器人而言,也需要从专用型机器人向通用型机器人去发展,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人工智能热潮中,人形机器人也形成了一个热潮的原因。因为它代表的是未来一个通用型机器人,可以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02硬科技、医疗机器人与AI芯片的探索

中科创星基金创始合伙人米磊以《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为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拉开了大会下午场的帷幕。米磊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对中国硬科技的看法以及投资方向,他提到,“如果把中国经济比成大树,树根就是硬科技,树干就是制造业,大树要想长的更高,树干就要长的更粗。中国经济要转型为高端+科研投入,能使产业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走向良性循环高端制造,这是中国经济未来核心的发展。”


中科创星基金创始合伙人米磊

随后,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展望AI大模型时代》主题分享,从“为什么AGI的起点是语言模型、ChatGPT会取代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关于大模型汇报。他提到,“大模型是读万卷书,把人积累的知识学过来,让机器变成一种智能。当有了大模型之后,社会变得更加扁平,机器的赋能会完成原来意想不到的工作,曾经是的螺丝钉工作都可以交给模型去做。”

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

北京天智航董事长张送根以《医疗机器人转化的挑战性问题》发表主题演讲,他从医疗机器人产业现状、产业转化挑战性问题、医疗机器人中国机会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并对医疗机器人的临床价值问题、商业价值问题、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怎样能够实现政策贯通的协同性做出了思考。

北京天智航董事长张送根

最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副所长陈云霁带来了《AI芯片与创新创业的思考》主题演讲。在分享中陈云霁教授提到,“摩尔定律发展已经停滞,而模型每年有10倍的增长,这个剪刀差越来越大,要打破这个限制,可以从Scale up和Scale Out两个方向去做。”关于如何解决互联问题,陈教授则表示“我们需要硬件上有更好的结构,但更重要的是在算法上,希望未来大模型的发展向分区化发展降低带宽需求。”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副所长陈云霁

03创变力对话:科学家基金与创新型医疗科技的探索

在四场精彩的主题演讲过后,以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为主持,与人大商学院教授、博导、雅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瑞君;创新工场执行董事王震翔;SEE Fund无限基金合伙人赵瑱三位嘉宾开展了一场关于“科技型基金-助力寻找下一代智能产业的大脑”为主题的巅峰对话。

在谈到硬科技创业团队的特点时,王震翔认为,“它和之前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互联网是用户导向,而科技型创业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导向。但是大量科技型的创始人对商业的洞察洞见并不擅长,技术大牛可能并没有想好商业落地,因此创新工场会从资本、市场、商业、财务、法律等所有方面去帮助他们在市场上各种探索。总之,一个创业者能够具备很高的技术壁垒,同时又有商业洞察力再加上同理心,三者聚在一起,他会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创业者。

关于近几年科学家创业特别受投资机构欢迎的背后原因,张瑞君表示有三个重要因素,“从宏观来看,今天科技进步的速度非常之快,对于人类生活和产业的变革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人们开始关注新技术,技术创新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其次,中国正在进行转型升级,一定要有硬科技的支撑;最后,2019年中国的科创板诞生,给硬科技的企业创造了非常好的平台,这种渠道和空间以前从来没有,这个空间的打开为很多机构愿意助力硬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赵瑱则从微观层面做了一些补充,他提到,“从无限基金的视角来看,会观察到科学家群体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他们有很敏锐前瞻的嗅觉,因此有可能做出一些新的东西,而不是单纯依赖于纯产业当中的惯性做事情;第二是科学家群体有比较宽阔的创新思维,能够帮助他们在更广阔的视角下看待如何解决问题,这些特质运用到产业落地上,是有独特优势的;第三,现在很多创新是在学科交叉领域,而很多科学家在一些热点学科交叉领域是有这样的视野和能力的,所以综合下来,科学家群体在这个领域能做出很不一样的工作。”

最后的创变圆桌中,由北京航空航天副教授、罗森博特创始人王豫主持,与北京未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丁铭;柏惠维康创始人兼CEO刘达;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绮;华视诺维CEO夏超然四位嘉宾就“未来已来-创新型医疗科技的发展与落地”为话题展开讨论。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创新型医疗科技当下的发展,分享在落地阶段的个人具体实践经验。

关于技术创新产品做创新影像设备在其商业化落地过程当中的感受,丁铭结合自身公司经验表示,“未磁科技经过0-1的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到1-100的阶段,当中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第一个挑战是要转变的思维,做企业的时候,市场的需求一定是我们第一个关注的地方。过去做科研磨的是屠龙刀,不管世界上有没有龙,但是现在我现在磨的刀必须要保证市场上有龙才行。第二,是服务心态的转变,当我们碰到任何问题的时候,客户一定是第一位的,首先解决的是客户需求。所以从原先心态在比较高位上的科研工作者转变成为临床专家服务。”

对于医疗机器人未来会给医疗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刘达谈到,“手术机器人无疑是国内外特别热门的赛道,在中国的环境中,手术机器人从短期来讲是让手术变的更容易,因为目前手术机器人技术主要是辅助医生。长期来看意义更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的发展成熟,手术机器人未来最佳的状态是有可能替代医生的。对于医疗产品来讲,无论是手术机器人或者其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怎么去考虑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化成熟度的问题。”

在谈到当下科技创新能赋予什么样的商业价值,夏超然表示,“技术本身并不代表天然的商业价值,这中间有个很强的思维转变和形式转变。创造价值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利用技术的手段来复制和增加很多医生垂直领域的可能性。”

对于医疗器械的创新生态还有哪些需要进行弥补的地方,李绮则表示,“医疗器械是一个有门槛的行业,这个过程中间需要大量的资源才能够支撑创业企业的发展,包括像政府的政策、产业、研究机构、投资人、临床医生和医院等,都是生态当中的一环,是创新生态的参与者、缔造者,是必不可少的。”

04科技创新链与市场产业链的生态桥梁

科技创变者们的到来,让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作为一个科技创新链与市场产业链的生态桥梁,更加坚定了发现创变者、培育科创星、赋能新时代的信心。通过“科技创变者大会”这样一个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的“对话”平台,我们相信会激发出更多本土科技创新力量落地,为未来的科技创变者铺垫新的“创变之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赋能新时代!STIC,期待下次与你相见!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KR-5R5H155-R 1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5.5V, 1500000uF, 757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3.32 查看
MDF7-22S-2.54DSA(56) 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Board Connector, 22 Contact(s), 1 Row(s), Female, Straight, 0.1 inch Pitch, Solder Terminal, Locking, Black Insulator, Receptacle, ROHS COMPLIANT
$4.69 查看
BTA16-800BRG 1 STMicroelectronics 16A standard and Snubberless™ Triacs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35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