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大运营商在个人用户业务领域又迈出了一大步。
在5月17日“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当天,中国电信面向行业用户发布了“基础算力+算力连接+算法模型+算力安全”一体化算力套餐。同日,在2023年中国移动“数字惠民计划”发布会上,率先提出“算力套餐”概念的中国移动也继续实施大动作,将作为算力终端产品标志性应用的移动云手机正式推向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的算力套餐也更加具象化。中国移动计划推出可灵活配置、可自由组合的全新“能力+算力”套餐,目前已打造“3+2+1”算力终端产品体系,未来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算力需求,自由组合个性化的专属算力套餐。
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套餐获取算力,还可以使用“算卡”获取算力。近日,在业内会议上,广东联通发布了“联通算卡”这一算网融合实践成果。作为首款to C端算网融合产品,联通“算卡”可为用户提供5G与算力网络的统一账号,实现一个手机号“一点入算”,即连即用。
其实,不论是算力套餐还是算卡,其本质都是算力服务。用户购买算力套餐或是算卡,实际上都是为了使用其中的超算服务、通用算力服务以及智算服务。而算力服务作为云市场的延伸,三大运营商积极推动算力服务产品落地,也是在为其云市场竞争提前争夺“话语权”。
一方面,三大运营商积极落实“东数西算”工程部署,形成了各自的算力布局优势。截至2022年,中国电信持续优化“2+4+31+X+O”的算力布局,已拥有700多个数据中心和3000多个边缘DC,IDC机架达到51.3万架,机架利用率超过70%;中国移动优化“4+N+31+X”集约化梯次布局,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71万台,净增超23万台,算力规模达到8.0EFLOPS;中国联通完善“5+4+31+X”多级架构,IDC机架规模达到36.3万架,千架数据中心覆盖23个省(区、市)。借助已有数据中心累积,加上网络带宽的优势,三大运营商具有广阔的开拓空间。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107.5%;移动云收入503亿元,增长108.1%;联通云收入361亿,增幅高达121%。由此可见,随着算力建设稳步推进,运营商云业务实现了飞速增长,但仅依靠当前基础类业务,未来增势难以保持,开拓云服务乃至算力与网络结合的算网服务,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算力与网络结合是运营商优势所在,尤其对于一些时延敏感型业务,算网结合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运营商借助已有算网优势,加速拓展人工智能市场新空间。此前,在“2023云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透露自研大模型最新进展,天翼云自主研发的预训练大模型目前已经进入内部测试阶段,将于近期面向市场发布。中国联通提出要持续提升算力供给以及整合能力,建成联通AI智慧客服体系,推出融合AIGC、元宇宙技术的5G新通信产品,为AIGC拓展应用场景。中国移动则利用旗下智慧家庭运营中心,联合江苏移动推出“AI内容智创”品牌,用AI开展大屏内容的生产,提升内容智创效率和推广效率。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三大运营商的具体策略或有不同,但根本上都是借助已有算力资源优势,打造面向用户的算力服务优势。长远来看,运营商的算力服务之路将不止于推出算力套餐,未来运营商应聚焦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加强应用生态建设,拥抱属于自己的算力时代。
作者:包建羽
责编/版式:甄清岚
审核:舒文琼
监制:刘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