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视野范围的的大模型像个文艺青年,吟诗作画写文章……事实上,通用大模型最终还是要落地专用市场来试试身手。云知声的山海大模型,已经用于医疗等场景去提升智能化水平,并将于年底前落地国内标杆医院。
日前,云知声山海大模型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云知声创始人、CEO黄伟表示,山海大模型发布是云知声AGI技术架构升级的重要里程碑,云知声将以山海大模型为基础,打造MaaS 模式的AI 2.0解决方案,在通用能力基础上,增强物联、医疗等行业能力,打开更大的 AI 技术产业化商业空间。
同时,云知声还将持续升级山海大模型能力,目标是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并在医疗、物联、教育等多个垂直领域能力超越GPT4。
云知声创始人、CEO黄伟
发布会现场,围绕山海大模型的十大核心能力,即语言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代码能力、数学能力、安全合规能力七项通用能力及插件扩展、领域增强、企业定制三项行业落地能力,云知声通过语音输入、实时互动的方式进行了讲解演示。
并且,针对医疗、销售、知识管理、教育、智慧物联等场景,云知声都展示了山海大模型针对不同场景、不同行业需求,从效率、成本、体验等多角度带来的智慧升级体验。
发布会当天,云知声与中建电子、京东科技、360达成战略合作,将通过深度合作推动山海大模型在各领域的落地应用。
成立十一年,云知声的“AI三级跳”
从2012年入局深度学习,到后来搭建AI全栈能力,再到大模型角力,过去十年里,云知声经历了的AI洗礼并实现了自我变革。
发布会上,黄伟分享,在中国AI行业整体转向投资图像AI时,云知声依然坚信语言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思维和知识的载体,是AI皇冠上的明珠。并且云知声还坚持了一件事:成立四年时,构建起Atlas平台,并逐步布局知识图谱和多模态等全栈AI技术,从一家语音交互公司向更深层延伸,实现从“声(感知)”到“知(认知)”的技术体系升级。
2022年底,当ChatGPT火出圈,云知声在Atlas智算平台、DCML模型工厂基础上,继续扩充算力,攻关工程优化和数据优选。几个月时间完成了算力扩容、算法验证、并行加速、数据优选等工作,实现GPT为核心的架构升级,成功发布山海大模型。
从2012年创立,到2016年形成包括Atlas/DCML+知识图谱的规模化AI,再到此次山海大模型代表的AGI技术升级,这被黄伟称作是云知声的“AI三级跳”,也标志着迈向通往AGI的新征程。
黄伟指出,大模型与具体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已成必然,为了提高大模型在具体场景的应用落地水平,云知声将沿袭一以贯之的U+X战略,即以U(AI技术和产品能力),深度结合X(行业应用场景),解决行业深层问题。
大模型能否解决AI变现难?
“落地难”一直是AI的一个主要挑战。那么大模型是否能改观这一局面?
在黄伟看来,过去十年,整体AI能力处于1.0时代,虽然有深度学习,但是做的事情和20、30年前比并没有本质的改变,AI的能力还是相对有限,因此也很难为客户创造充分的价值。
而大模型是一种新的能力,即它的生成式能力使AI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潜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商业价值。
“随着大模型出现,我们从AI 1.0到AI 2.0,我们觉得是一个质变”, 黄伟表示,“无论是产品能力,还是商业模式,可能都会和以前发生一些本质的变化。”
山海大模型将在年底前落地国内标杆医院
通用大模型是不是一定比行业大模型更牛?黄伟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表示,这两个模型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只要把参数做到几百亿,行业大模型一样有涌现能力。云知声大模型在基座模型是一个通用的大模型;但是在某些产品落地时,会做领域增强,即在预训练数据、微调数据以及知识插件方面,会根据在场景中积累的能力来对大模型做针对性的增强,
就比如在医疗场景,云知声已深耕多年。基于过往的数据与经验积累,依托山海大模型全面升级医疗业务线各产品智能化水平,目前可以赋能发布手术病历撰写助手、门诊病历生成系统、商保智能理赔系统三大医疗产品应用,实现从助手到专家的跃迁。
“我们是要把大模型在场景里的产品去落地的”,黄伟透露,“今年年底前,基于山海大模型的医疗产品会在国内的标杆医院落地,目标就是结合我们已经具备一定领先优势的场景,能够把山海的能力和场景的需求,更快、更直接地对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