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空间穿越屏、智能MINI等新物种发布一切为了更好的交互
    • 居家环境探索进入空间3.0时代空间穿越屏引爆空间交互革命
    • 聚焦解决交互等空间智能化三大挑战华为意在引领行业代际升级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一块屏幕的空间穿越之旅,华为如何引爆空间交互革命?

2023/05/19
3076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当看到华为全屋智能4.0发布会亮出“空间交互智能再进化,一次装修十年无忧”的主题时,笔者一度以为这是一个质量范畴的表述。直到看完发布会,才明白它其实更多是体验维度的宣誓:由于交互体验常用常新,所以十年看不厌、玩不腻。

喊出这句口号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传统的智能家居设备生命周期往往不长久。用户在尝鲜把玩一段时间后,通常会让它们变成脱网的“哑终端”,或者干脆尘封墙角或扔进储藏室,以至于智能家居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获得的“智能”赞誉仍远低于“智障”调戏。

那么问题来了,此番华为全屋智能4.0到底带来了哪些新品和升级,具备怎样的交互性与可玩性,自信能够让用户常用常新、十年不弃?智能家居行业长期进展缓慢,代际升级特征不够显著,华为凭什么引爆空间交互革命?

空间穿越屏、智能MINI等新物种发布一切为了更好的交互

本次华为全屋智能4.0主要推出了两款新品,一是业界首款空间穿越屏——华为全屋智能中控屏S2,二是配合中控屏使用的全屋交互新朋友——智能MINI。

先看智能中控屏S2。

将智能家居中控屏挂墙上或放桌上“固定”使用的场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智能中控屏S2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移动”操控,即除了可挂墙、可放桌(搭配专业的墙面和桌面Dock)以外,还支持手持操控,无论是从客厅走向卧室都可以无缝操控,对于移动操控场景更加方便。

如此,相对以往每个房间都需要配置单独的控制面板,或者统一跑到客厅固定的中控屏去实现不同空间的分别控制,智能中控屏S2在单一中控屏上完成对全屋空间的管控,实现了一块屏幕的最大化复用。

用华为的话来说,这块屏幕实现了“五大穿越”,包括物理形态、交互距离、自动识别与智能切换、用户意图、交互方式的穿越,可实现随时、随地、随需的一屏掌控全局。

比如,当你从客厅走到卧室时,将智能中控屏S2带到卧室,插入墙面的Dock(包含了位置ID信息)中,就能自动识别当前空间,智能地切换到当前空间的空间交互界面,形成了“一空间一屏”的伴随式操控,避免让用户花时间滑动屏幕去搜寻对应的房间,也不用担心“在这个房间打开了另一个房间的空调”。

难得的是,这块屏幕不仅功能强,而且颜值高,放在哪里都不掉价。它采用10.4英寸高清全面屏设计,视野更加广阔,内置多种的壁纸可以选择,视觉效果更加美观。重量仅有约450克 ,手持边缘采用温润圆角设计,手感更圆润,手持更安全。

再看智能MINI。

它的作用是延展智能中控屏“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能力,满足任意地点、任意空间的随处可控。使用时,只需要将它与智能中控屏一碰,就可以实现场景的导入,然后将它粘贴/放置在离用户最近最方便的地方,需要时轻轻一按,便能代替智能中控屏执行事先导入的场景操控。

这一新玩意内置纽扣电池、无线天线、NFC,不用插电即可入网,两年不用换电池,可以摆放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一碰一按实现智能中控屏能力的无限延伸。同时它支持自定义场景写入及变更、AB场景一键切换,一碰查询电量等,具备较大的可玩性。

可以想象,将1个智能中控屏S2与N个智能MINI搭配起来使用,针对不同家庭成员面向不同场景生成多种多样的一键执行“快捷方式”,必将进一步增加空间交互的可玩性,给生活带来更多趣味和惊喜。
除了这两款产品外,此次华为全屋智能4.0还升级了支持跨空间跨子系统随心创作的超级快控,可识别人体所处不同空间并支持全双工连续对话的智慧语音,全面配合智能中控屏S2这一空间智慧新物种,一切为了更好的交互。

居家环境探索进入空间3.0时代空间穿越屏引爆空间交互革命

遥控器、面板、手机、智能音箱到中控屏,智能家居环境下的控制设备和手段已经多种多样,为何还要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呢?

在华为看来,人类对居家环境的探索已经进入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空间3.0时代,而交互是智能体验的质变点。随着家庭中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需要可视可控可管,人与空间内智能设备的交互也需要更加多元,实现从单一设备的控制变成多产品、多空间的系统化操控,让家庭空间由一成不变进化到“瞬息万变”,显著跃升数智生活体验。

而要实现空间交互,就离不开标志性的交互设备、丰富的交互方式以及更生动的交互形式。空间穿越屏,正是这其中标志性的交互设备,肩负引爆空间交互的重任。通过承载华为创新的超级快控、智慧语音等交互方式及交互形式,空间穿越屏这一标志性交互设备可以在一屏集控全屋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空间的操控,让人与空间产生更多元、更自然的交互。

本次发布会,华为升级了支持跨空间跨子系统随心创作的超级快控。这一基于鸿蒙系统超级终端功能创新的空间交互新玩法,通过将空间中的所有子系统、设备,及其丰富的功能原子化打散后进行简单的拼装组合,可实现像搭乐高积木一样打造个人专属场景;同时它还支持对部分内置场景进行个性化的编辑和优化,方便用户更好地根据自己的意图DIY场景空间,将趣味性与可玩性拉满。

华为也对智慧语音进行了全新的升级,使之支持全双工对话,可打断、可插话,让语音交互更加自然丝滑。内置智慧语音的智能中控屏,除了可以通过触屏控制外,也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当前空间的系统、设备与场景,同样实现“一空间一AI助手”的伴随式精准操控。

如此,融合多种黑科技的空间穿越屏通过一块屏幕的空间穿越之旅,便捷地实现了不同家庭成员与全屋、子空间、子系统、子场景,乃至虚拟空间场景的多元化、个性化交互,将人与设备之间的交互从点、线、面升级到三维立体空间,引爆空间交互革命,为空间3.0时代人们创新居家环境夯实基础。

聚焦解决交互等空间智能化三大挑战华为意在引领行业代际升级

而在引爆空间交互革命背后,华为全屋智能瞄准的是一个更大的目标——顺应空间3.0时代家庭市场对智能化的强需求,引领智能家居行业代际升级,迈向空间智能化时代。

毋庸讳言,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虽已发展多年,历经所谓的单品智能、智能互联,以及当下各路玩家都在主推的全屋智能等阶段,但用户对家庭智慧体验的感知度、认可度一直偏低。换个角度讲,目前全球市场都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有号召力的大型智能家居或全屋智能品牌,远不如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领域的成熟度。

原因何在?华为洞察识别连接、交互、生态是阻碍行业发展的三大技术挑战,导致家庭智能化缺乏坚实的底座,不能支撑上层业务应用规模化深入发展。为此自进军全屋智能以来,华为便充分发挥在通信连接、智能终端、鸿蒙生态等领域多年的积累,通过独特的PLC电力线载波技术、AI传感技术、开放鸿蒙生态搭建全屋智能“1+2+N”架构,牵引行业进入以“五高”(高可靠、高掌控、高感官、高智能、高心意)体验为标志的空间智能时代。

在这个进程中,华为全屋智能秉持了公司一贯的重投入“饱和攻击”。自去年提出未来空间进化三部曲(始动、进击、引爆)以来,华为全屋智能便火力全开奔赴空间智能化时代。

去年6月,华为全屋智能发布空间始动版,实现前后装全屋方案的齐备,让空间智能化动起来;10月发布空间进击版,产品方案全面进阶,让空间智能化前进一大步;今年2月,华为推出“政、产、学、研、展”立体规划的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首期占地高达8600平方米,缔造空间智能化强劲引擎;此番发布空间穿越屏、智能MINI等智慧新物种,将真正引爆空间交互革命,推进空间智能化飞速发展。

就在发布会期间,华为全屋智能的“N”个子系统生态再次扩容壮大,照明、遮阳、安防、家电等子系统均迎来更多品类,松下、博西、AO史密斯、美的、方太、九牧、西顿、欧普、企一等更多高端品牌的更多产品加入全屋大家族,进一步提升空间品质感,创造更多样场景化体验。

可预见,随着华为全屋智能4.0以空间穿越屏为支点引爆空间交互革命,不断扩大生态“朋友圈”营造更多场景空间,带来更丰富的交互性和可玩性,“空间体验常用常新,一次装修十年无忧”将不是天方夜谭,智能家居行业的代际升级也必将发生!

 

华为

华为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科技使能新商业——极客网创办于2012年,尊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汇聚500位科技及垂直行业创作者,以深度评论和精选资讯联接科技商业创新者、观察者和读者,为30万+公号读者呈现科技创新在新商业变革中的角色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