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科学仪器的详细分类,复杂度不亚于半导体

2023/05/06
3764
阅读需 6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分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特别在行研过程中,分类先行,复杂的产业链条要理顺了,必须先分类,然后按图索骥深入分析,才有章法可循。

比如在科学仪器分类中,一般采用如下原则:“先按大的应用领域分大类;然后在每一大类内先按原理分;按原理不好分时,再按具体应用分。”

勤奋好学的投资人们,在经历了过去三年的半导体芯片投资盛宴,大家边投边学习,也终于体会了一把产业链条的复杂,其实今天要讲的科学仪器行业,复杂度不亚于半导体芯片行业

因为5月26日要召开一场行业大会,“电子测量仪器生态峰会”,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目前正在处于“民进外退”的态势,国产厂商已经形成燎原之势,涌现了像鼎阳科技、坤恒顺维、优利德、创远信科等一大批上市公司,以及像中电科思仪、玖锦、纳特、信而泰、金凯博等一大批准上市公司,往年这种形式的会议,都是国际巨头唱主角,今年我们把聚光灯放在了国产厂商上面,而且大家反响热烈。

不光电子测量仪器的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前几天“创道硬科技群”里还有朋友问,有没有APEX的国产替代厂家?说实话,不是圈子里的,都不曾听说过这家公司,气体分析仪器的,也是人家美国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巧的是,我们大会也会邀请一家环境监测分析仪器厂商,也看得出来,不仅仅光刻机,各行各业都在跃跃欲试地国产替代。

电子测量仪器是科学仪器的一个分支,所以就顺带研究了一下科学仪器领域。

但坦率来说,科学仪器并不适合单独作为一个赛道来研究或者投资,跟新材料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赛道一样,每种类别的产品,都对应着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而且往往不同类别之间的跨度特别大,对知识体系的覆盖度要求非常高,科学仪器也是同样的道理。

科学仪器有着非常庞杂的体系,前段时间仪器行业协会的领导来访,还开玩笑说,你们不要只关注电子测量仪器,虽然看上去体量比较大,但跟整个科学仪器,乃至仪器仪表行业相比,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也是,我自己最熟悉电子测量仪器,可能是因为自己专业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有诸多的上市公司可以对标,或者因为产业链下游的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跟我们关系最密切……但确实在科学仪器大类别当中,电子测量仪器的体量只能算得上小弟弟。

但仅仅电子测量仪器一个类别,分类起来就让人头大了……

但是科学仪器,正是因为其体系的复杂性,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标准,各个权威部门的分类标准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最早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中,就把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分为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海洋仪器、地球探测仪器、大气探测仪器、天文仪器、核仪器、特种检测仪器、工艺实验设备、其他仪器等12大类。

这算是一个最初分类,后来很多分类标准都沿用了下来,但是有一些微调。

2014年国家在推动科研仪器社会化开放的时候,发文中提到,科学仪器设备可以分为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海洋仪器、地球探测仪器、大气探测仪器、特种检测仪器、激光器、工艺试验仪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天文仪器、医学科研仪器、核仪器、其他仪器等15类。

在12大类的基础上,增加了激光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医学科研仪器。

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各大科研机构在进行科学仪器信息共享公示中,采用的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与编码规则(试用)》,将科学仪器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海洋仪器、地球探测仪器、大气探测仪器、天文仪器、医学诊断仪器、核仪器、特种检测仪器、工艺实验仪器、其他仪器等13类。

所以有12大类,有13大类,也有15大类……但是因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与编码规则(试用)》影响范围最广,而且更贴近于实操,所以可以作为最符合实际的分类准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微信riseen索取原版)。

根据科学仪器的分类原则,《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与编码规则(试用)》将科学仪器分成了13个大类,86个种类,626个小类。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电子测量仪器,就是第08大类,而很多跟行业相关的专用工艺设备,则放在了第12大类“工艺试验仪器”中,比如汽车行业、半导体芯片、化工制药等行业的专业设备。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科创之道主笔,标准的EE、CS专业理工男。从事研发、咨询、投资工作15年,主要关注领域为半导体、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目前专注于风险投资和企业服务领域,平时喜欢把一些工作上的感悟随手记下来,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融合IT产业和投融资行业知识,为跨行业沟通搭建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