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期间,中国本土新能源车企百花齐放。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流行与座舱革命的大背景下,各家车企正逐步调整对汽车芯片的需求。相较于此前的发展,如今的汽车不仅看重安全性,对功能性的要求也逐步提升。
该如何造出适合车企未来发展的芯片?近日恩智浦携手广汽埃安开展媒体沟通会议,从车企与芯片厂两个方向为我们展现新能源车需要什么芯片。
架构升级,性能安全我全都要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负责着整个车内的网络通信,是车内各个电子电气零部件进行交互的通道,这一架构相当于人类的神经系统,其功能就是传输和指挥各个电子电气部件。随着汽车架构的升级,早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已经逐步升级到了下一阶段——域控制器阶段。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智能网联部副部长李敏先生表示:“我们本次采用的则是最新一代的集中计算式电子电气架构,这也是广汽的第三代电子电气架构,采用中央超算以及四个区域控制器架构。”
李敏表示,目前用户对于汽车智能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广汽结合用户需求对新一代架构作出总结:能够实现软件的模块化、整车能力服务化来支撑软件定义汽车的商业模式;能支撑软件定义汽车的软件付费的商业模式,以及车辆全生命周期内的OTA;整车电用网的自动配电来提升供电冗余安全性;真正能够实现全方位远程智能诊断;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对于整车大数据的采集以及传输和应用,从以往的1000个至少提升了10倍,到15000个信号采集能力。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广汽对整个电子电气架构进行了全新开发,推出广汽星灵架构,并在广汽的最新车型Hyper GT上实现了量产。而其中的中央计算单元则使用了恩智浦的S32G3。
据恩智浦介绍,S32处理器系列提供了一个统一架构,包含高性能MCU和MPU,以及针对特定应用的加速器和接口,并且能够跨应用平台提供相同的软件环境。在该软件开发环境中,开发人员能够共用昂贵的研发工作,从而更快地响应不断变化的车辆架构和严苛的产品上市时间需求。该应用平台能够在整车的多个应用领域中提供汽车级的品质和可靠性,以及ASIL D功能安全性能。
汽车电气架构升级,带来了全新的功能需求。恩智浦S32G处理器同时拥有计算性能、加密安全、功能安全三种优势,可以助推车企在架构升级上更进一步。
座舱革命,数据上云迫在眉睫
自动驾驶和域控制器的革新,还重塑了智驾系统的定义。李敏表示,除了三个核心域控制器和四个区域控制器之外,广汽还有一个数字镜像云。“我们将所有功能原子化打散,实现最优组合,因此我们也能支撑用户在手机上实现自定义场景,同时用户也能够在我们的系统平台上将这样一些功能进行全新的组合打包之后,上传到云端,共享给其他的车主。这个应用称之为‘广汽魔方’。该系统能够将智驾、座舱和车身所有的信号进行高效地打通,从而提升座舱、语音以及智驾的体验。”
为了应对车企提出的“上云”需求,恩智浦提出S32G 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推出了数千兆级安全汽车以太网交换机SJA1110,该交换机针对与S32G 处理器集成进行了优化。新款以太网交换机符合最新的TSN 标准,并提供集成式100BASE-T1 PHY、硬件级安全功能以及多千兆级接口。恩智浦结合S32G 处理器、SJA1110 交换机和VR5510 电源管理单元来解决当下车辆网络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中包括扩展性、安全性和高速交通工程设计。
恩智浦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事业部高级市场经理余军苗先生表示:“S32G3为新一代软件定义汽车能够提供安全、实时和面向服务的计算能力。” “S32G3可以应用在一些对安全非常苛刻的场景里,还有更加强大的千兆以太网和PCI Express,赋能高性能的安全处理,能够完成中央车辆控制器设计平台。”
以用户为中心,芯片厂与车厂携手发力
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不断提升的需求,直接推进了车企革新的步伐,这也会间接推动汽车芯片迭代的速度。恩智浦则面向未来,以高性能芯片反向助力车企的更多功能落地。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雄先生表示:“目前车企生态已从链状变为环状,OEM不再是核心,用户才是中心点,我们考虑的是怎么服务好用户。为了服务好用户,就要提供真正能够面向服务的技术,就要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才能够告诉芯片厂我们的芯片可能未来应该做成什么样。”然而他也指出,消费者或车主有的时候自己并不能够非常清晰地向整车厂或芯片公司指出其真实需求。
恩智浦半导体汽车网络处理器事业部总监Frank Kitzing表示:“(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中央车控,通过我们的算法去分析用户使用的信息,从而判定所推出的功能是否为适合其需求的真实功能,如果确实有出入,车辆在下次升级时或者在未来的车上就要做出适当调整。”
不过Frank Kitzing也表示芯片的升级不会过快,尤其是中央网关或者整个新EE构架中基础数据交换的系统相关芯片。“我们总是需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基础,否则就容易失控。相比ADAS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它更多是一个渐进式的、更温和的性能提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