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美国实体清单:制裁的尽头是电子元器件分销商?

2023/04/21
2988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半导体材料到设备,从晶圆代工到原厂,均一定程度受到美国方面制裁波及。近期,随着美国商务部宣布将12家中国电子元器件贸易商列入实体清单,颇有将所谓制裁“触角”从电子生产制造实体,伸向流通端之势。

作为半导体上游原厂和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之间的纽带,元器件分销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按是否获得原厂授权区分,元器件分销又可以分为授权分销商和独立分销商(也叫贸易商)。因此,若纽带被切断,意味着产业上下游将成为“孤岛”。当然,终端厂商可直接向原厂购买元器件,但面对碎片/多样化的终端需求与技术不断迭代的IC产品,显然上下游都并未做好直面彼此的准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元器件销售市场,其中包括五千家大客户原厂直供,三千家通过代理分销,剩下的出货全部由五万家独立分销商来串货。分销商们正在渡产业下行的劫,紧接着又被美国方面紧紧盯上,加之上游大厂(TI、ADI安森美瑞萨电子等)纷纷自建线上采购平台,尝试直销模式。当下即是最坏的时候,审时度势以便来日再战,还是积极求变,是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们需要做出的选择。

实体清单意味着什么?

今年三月,已有两家芯片分销商被美国方面列入未经审核清单(下称UVL),虽然被列入UVL的企业有60日的最终用途核查期(End – Use Check,EUC),但在此期间会面临被加强管控的可能性,影响原本的正常交易。若未能通过EUC,将被直接列入实体清单。

此次被点名的12家贸易商没有UVL过渡,直接登上实体清单,理由是支持俄罗斯军方。随后,这些企业将面临:①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让EAR管制物项需根据实体清单中的具体要求申请许可证(无论被列入清单中的实体是交易中的买方、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② 其他实体不得协助从事EAR违规交易。

虽然理论上来讲,贸易商通常的交易金额小于授权分销商,但客户基础更广泛且稳定,市场需求更多元,以及拥有更高的毛利率。客户主要是各类电子终端产品制造商和工程师,解决的是小批量、长尾现货采购需求。而对于大批量订购且需要捆绑资金与技术支撑的需求,通常则由授权分销商来覆盖。

因此,不难看出,未来若贸易商成为被制裁的明确方向,直接受到影响的会是无数本土中小型芯片设计与电子终端厂商。另外,贸易商的运营模式相较于授权分销商更灵活,对接的客户通常追根朔源的难度相对较大,这也可能是美国方面选择对其“动刀“的背后原因,即为了不留后患,不如直接切断。

现阶段,贸易商所面对更直接的挑战是:如何判定所售产品是否受EAR管制,以规避被制裁风险?援引芯世相的观点,首先排查产品及其零部件受EAR管辖的情况(注:可前往BIS官网查询),对客户及交易相关方进行背景筛查,在交易前,签署相关合规函,承诺交易没有违反EAR的风险。对于已存在的违规行为,即时终止交易。

此外,伴随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渗透,国际头部电子厂商加快向东南亚地区迁移,导致本土电子相关采购需求下滑。元器件分销商具备更加成熟的全球化运营经验,可为客户提供覆盖区域更广、产品授权区域更全的供应链服务。如何快速调整,也是本土分销商需直面的挑战。

贸易商还能怎么做生意?

之于千千万万贸易商而言,首先面对的是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导致的行业整体下行之势。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全球芯片市场销售额同比下跌20%,总计397亿美元;中国同比下降34.2%,美国同比下降14.8%。加之贸易战大背景的管控,部分元器件流通受到影响,如何填补这部分被释放的上游供应链采购需求?危机中又暗藏着那些机会?

首先是国产件替代。

一个好消息是,考虑到供应链安全与稳定,国内电子制造企业最近几年开始逐渐将供应链本土化,同时开始将本土领先的元器件分销商纳入其供应链体系。

本土分销服务商与下游终端厂商合作的过程中,更容易了解其产品的技术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应用设计方案、营销服务等。对于上游本土原厂而言,本土分销商能准确传递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信息,更好地促进原厂的业务发展和研发设计。此外,分销商获得更近的货源地,减少与上下游厂商的沟通与物流成本。

据来自国内某不愿具名的贸易商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早在两年前就已启动国产件替代项目,针对热门料号逐一定位到可进行替代的器件,截止目前已完成20%左右的料号替换,但仍然有相当的成长空间。

其次是业务拓展。

宏观层面,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消耗国,外加上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及分销市场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具体到产品应用领域来说,大消费领域类主要应用于生产智能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产品,该领域行业竞争充分、设计方案成熟、市场周期短,因此毛利率较低。与此同时,工业互联、汽车电子领域的产品由于行业准入门槛高、应用环境复杂、使用周期长、质量稳定性高等原因,毛利率相对较高。

据尚普咨询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45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4年可达650亿元;另据贝哲斯咨询统计,2022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229.54亿元,全球规模达809.65亿元。报告预测到2028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可达941.28亿元。此外,ChatGPT席卷全球,中外厂商纷纷“祭出”大语言模型,进一步刺激AI算力爆发。

如何抓住以上市场机遇?以上提及的贸易商人士表示,电子细分领域众多,分销商跨领域经营难度较大,有条件的分销商可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完成业务布局与拓展。而中小型贸易商们可尝试关注实时的市场行情,对于搜索热度排名前50或前100位的料号,分析预判后主动出击,寻找终端采购需求机会。

最后是运营模式转型。

为了更高效的将市场信息收集反馈,通过搭建数据库,元器件分销商可以为产业上下游提供更加精准的市场信息,快速决策。此外,从降低推广成本的角度考虑,全网营销的线上推广在design in, 到design win(知、研、选的过程)的效率上成十倍以上的增长。因此,元器件分销商的电商化是大势所趋。

部分元器件分销商打造通过数据+算法,帮助上下游企业精准决策、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稳定畅通供应渠道;另一部分元器件供应商在向电商转型渗透,电商平台也在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想要加入元器件分销行业。

目前,元器件电商平台上的购买者更多是工程师个人、小型企业采购或者在校师生。让中大型企业的采购从线下转到线上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机遇。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最后的赢家会是SaaS软件即服务的集大成者。

具体而言,针对采购需求端,需集成元器件实时行情和替代方案,捕捉全球工程师和采购者元器件需求意向,提供寻源、报价和议价服务;原厂端,结合平台客户的搜索,咨询,订单及库存等大数据分析,为原厂提供产品销售渠道与定位等增值服务。

写在最后

百舸争流中,这的确是最坏的时代,但也可以是最好的时代。授权分销商忙着上市忙着稳固已有地位,而贸易商们也在尝试转型,只是地缘政治冲突下,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上“黑名单“的是哪一个。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想想突围这件事,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