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Chiplet面临的挑战
    • Chiplet是中国半导体的“救命稻草”吗?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打破中国半导体“依赖症”,从Chiplet做起

2023/04/10
873
阅读需 14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近期,中国成立了自己的Chiplet(小芯片,或芯粒)联盟,由多家芯片设计,IP,以及封装、测试和组装服务公司组成,同时推出了相应的互连接口标准ACC 1.0。

在美国打压,中国寻求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当下,这一联盟的成立,颇有与由AMDArm英特尔台积电和ASE(日月光)主导的UCIe联盟分庭抗礼的意味。

从技术层面来看,Chiplet的价值和发展前景已经在全球半导体界达成普遍共识。

Chiplet并不是创新概念,它很早就被提出来了,只是市场应用需求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因此长期处于“隐身”状态。之所以在近几年火热起来,主要原因是先进制程(5nm及以下)的成本高的惊人,绝大多数芯片企业难以负担。Chiplet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Chiplet可以把传统的单芯片设计方案改成多芯片(Die)进行设计,并利用先进封装工艺进行集成。它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升芯片制造良率,由于良率和芯片的面积有关,面积越大,良率大概率会越低,因此,把一个大芯片分拆成多个小芯片(Die)设计并分别投片,就可以提高良率,良率提升,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2、以不同的工艺实现一颗芯片,用先进制程制造CPU等计算核心,用相对成熟的制程制造I/O之类的功能块,可以很好地控制整体成本。

3、设计更加灵活,设计出的Die,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设计出不同功能的芯片。

虽然有这么多好处,但Chiplet技术并不成熟,各种Die、接口I/O、总线等,与常规的SoC有很大区别,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从而使产业链上的设计、制造、封装等厂商能按照标准操作,才能实现高效、规模化生产。因此,UCIe和ACC 1.0等行业规范相继推出。

Chiplet面临的挑战

Chiplet优点很多,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会阻碍其发展,例如:一,应用场景,并不是所有应用类型的芯片都适合做Chiplet,目前来看,CPU、GPU等处理器最适合做Chiplet,而且是在高性能应用领域,像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电子设备用的芯片,很少需要采用Chiplet设计;二,成本,只有传统SoC成本达到一定量级,改用Chiplet设计才划算;三、良率问题;四、测试问题。

首先看一下应用场景,其实应用场景的限制是和成本紧密相关的,目前,Chiplet商业化最成功的(技术和规模)就是AMD的数据中心处理器。从第一代ZEN架构开始,AMD就采用了Chiplet设计,ZEN-1架构的服务器产品naples是4个同样结构的Die(都含有计算核、DDR内存和I/O功能,I/O主要包括PCIe、以太网、CPU片间互连等)通过 IFOP(Infinity Fabric on Package,一种片内互连物理层技术)相连,ZEN-2 架构的roma是8个计算核心的Die通过升级版的IFOP互连技术和一个I/O Die(将DDR和I/O功能独立出来)互连,ZEN-3架构的Chiplet设计与ZEN-2的基本相同。

除了AMD,Marvell自2016年以来一直使用Chiplet设计其网络处理和通信芯片。AMD的Chiplet设计取得商业化成功之后,英特尔等厂商开始跟进,目前,在以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HPC)应用领域,Chiplet设计越来越普及。然而,除了HPC,Chiplet几乎没有其它应用场景了,因为用到Chiplet设计的芯片(主要是处理器),肯定要涉及先进制程(10nm以下),而绝大多数应用(消费类、汽车、工控、军工、航空航天、物联网等)所需芯片,都是基于成熟制程的,即使是智能手机处理器这种要用到先进制程的芯片,由于其芯片晶体管规模、性能受控,使得成本相对可控,很少用到Chiplet设计。

其次,看一下成本。成本是近些年Chiplet越来越火爆的关键,原因在于以7nm、5nm、3nm,以及未来的2nm、1nm为代表的先进制程,生产成本对于绝大多数芯片企业而言是天文数字,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承担。因此,将采用多种制程的Die“混装”起来的Chiplet设计,就成为了多数企业可以采用先进制程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享受到先进制程的好处,还可以有效控制总体成本。

关于采用Chiplet设计方案的成本临界点,马恺声老师在“算一算Chiplet的成本”一文中有过分析,总结为以下两方面:

1、如果芯片面积在200平方毫米以下,没有必要做Chiplet,真正有收益的是在800平方毫米以上的大芯片。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超大的芯片(HPC应用)用Chiplet方案,因为经济上更划算。另外,Chiplet设计必将采用先进封装技术,伴随先进封装会产生大量测试、封装成本,先进的封装都非常昂贵,甚至数倍于芯片制造的成本,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Chiplet的应用。

2、制程工艺越先进(如5nm),Chiplet成本优势越明显,因为在800平方毫米的单片系统中,硅片缺陷导致的额外成本占总制造成本的50%以上,对于较为成熟的制程工艺(如14nm)而言,尽管产量的提高也节省了高达35%的成本,但由于D2D接口和封装开销(MCM>25%,2.5D>50%),多Die设计的成本优势减弱了很多,也就是说,此时用Chiplet设计意义不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当硅片缺陷的成本超过封装成本时,Chiplet架构会产生明显的成本效益。

下面看一下良率问题。当一个采用Chiplet架构的芯片完成封装,由于内部有多个Die,有的芯片内部功能块繁多且复杂,处理器、内存和I/O控制等组合在一起,可能有100多个Die,假设一种Die的良率超过90%,那么它们组合在一起,整个芯片的良率肯定不到90%,且组成的Die越多,整体良率越低。低良率会给封装厂和芯片拥有者带来很多麻烦,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成本问题。

最后看一下测试问题。在多数情况下,很难判断Die是否可以在封装完成之前正常工作,当不同的Die并排放置时,芯片顶部的I/O焊盘很小,而且极难直接测试。为了与探头良好接触,需要施加相当大的压力,这可能会损坏触点和芯片内部结构。尽管晶圆代工厂会测试晶圆,但这种测试难以做到详尽无遗,实际上只是为了筛选出明显的缺陷。目前,面对这一测试问题,业界知名封测大厂,以及顶尖科研机构都提出过解决方案,但都属于摸索阶段,并未成熟。

综上,Chiplet有很多优势,同时,要想拓展更广阔的市场,面临的问题也不少,还需要不断探索。

Chiplet是中国半导体的“救命稻草”吗?

不止在国际,近几年,Chiplet在中国大陆也非常火爆,特别是美国开始打压中国半导体业以来,可以减少先进制程用量,同时又能享受到先进制程好处的Chiplet备受期待。

首先要肯定的是,中国发展Chiplet是没错的,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应用需求,它都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对Chiplet寄予过高期待,指望它解决关键问题,就有些跑偏了。

首先,如前文所述,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Chiplet设计主要用于大型CPU和GPU等处理器,那么,中国的相关芯片发展情况如何呢?

CPU方面,目前,国产CPU,特别是大芯片,与国际大厂存在明显差距:首先,CPU各项参数(核心数、主频、内存信道等)、性能有较大提升空间,与英特尔和AMD相比,国产CPU在先进制程的晶圆加工工艺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也会影响整体性能表现。

国产CPU代表企业主要包括龙芯中科、华为海思、飞腾、兆芯等,而这些企业的产品多以PC、嵌入式应用为主,涉猎大芯片的不多,只有华为海思、寒武纪科技等少数企业重点研发采用7nm及更先进制程的服务器芯片和AI芯片

GPU方面,英伟达等国际GPU龙头企业已经牢牢构建了专利墙,中国厂商在开发过程中,绕开现有专利具备一定难度。无论是老牌企业,如景嘉微和海光,还是新兴创业公司,如芯动科技、壁仞科技、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电路、天数智芯等,大多还处于发展初期,且所设计的芯片规模有限,采用Chiplet设计的还不多。不过,这些GPU企业,特别是创业公司,还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虽然短期内难以在大芯片领域形成规模,但长期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例如,在云端GPGPU方面,天数智芯是最近几年异军突起的本土企业,该公司推出的7nm制程云端训练和推理GPGPU,能够为云端AI训练和HPC通用计算提供高算力和高能效比。类似这样的芯片是中国本土Chiplet技术发展的希望。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IP。与SoC相比,Chiplet设计需要更多IP,中国大陆在IP设计和供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中国发展Chiplet,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持谨慎乐观的态度,2022年,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不管Chiplet怎么发展,它还是要先有Chip(芯片),所以其目标还是在成本可控情况下的异质集成,只能是先进工艺的补充。

魏少军认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体上还处在追赶过程中,Chiplet的出现并不能使这一态势发生根本性改变。如果说我们今天的芯片设计主要依赖国外的IP和EDA工具,那么在Chiplet时代,我们用到的芯粒和EDA工具大概率还是依赖国外厂商。不过,魏少军也指出,中国企业亦可在Chiplet上有所作为,比如中国企业可以借助Chiplet更快地发展应用。

Chiplet的出现给芯片行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续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通过集成标准芯粒来构建专用芯片的企业,这也是一些国际大厂打造Chiplet标准的原因。通过标准的设立,可以把自己生产的芯片变成Chiplet企业使用的“标准产品”,被不断地集成到各种最终应用中,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就这方面而言,中国成立自己的Chiplet联盟,并推出相应的互连接口标准ACC 1.0,还是很有前瞻性的,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相关企事业单位要从底层做起,发展本土Chiplet的愿望。

总体而言,Chiplet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但它不是中国半导体业冲刺国际先进水平的灵丹妙药。要想提升全行业竞争力,还是要有决心和毅力,秉持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全方位发展本土半导体材料、设备、IP、设计和制造水平。

作者:畅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立足产业视角,提供及时、专业、深度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链接产业资源,构建IC生态圈,赋能中国半导体产业,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