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外媒报道,维护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非盈利组织Linux Kernel Organization拒绝接受俄罗斯处理器开发商贝加尔电子(Baikal Electronics)对其产品代码提交的更改。
据贝加尔电子员工Semin和Linux内核组织成员Kicinski之间的通信记录显示,Semin在尝试将对Baikal处理器的支持添加到Linux内核中时,发现很多错误,并向Linux内核组织提出了修改建议。
然而,Kicinski则回复他道,他的组织‘不愿意’接受贝加尔电子人员的更改要求,并表示这对他们来说‘不舒服’,要求他停止参与Linux内核的开发,直至另行通知。
作为开源操作系统,Linux内核及其基础组件通常允许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和修改代码,只要他们所做的更改也是公开的,这也是开源的意义所在。但Kincinski感到‘不舒服’后的拒绝,却让开源染上了政治色彩,自由软件世界也已经不自由。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这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在开源软件领域被排斥。2022年,GitHub就开始封锁受美国制裁的俄罗斯公司的开发者账户。GitHub官方表示,他们会确保全球开发者的正常访问,同时也会遵守政府提出的出口管制和贸易法规,其中包括严格限制俄罗斯获得其维持侵略性军事能力所需的技术。2019年时,GitHub也封锁过伊朗、叙利亚和克里米亚的开发者。
除了上述两大开源社区外,包括Node、React以及pytorch等开源社区都在官网申明支援乌克兰,同时对俄罗斯用户加以限制。
开源软件掺杂了政治意图后,还能实现开源的真正意义吗?2月27日,路透社发表了一篇评论《Open-source software braces for trade war》(开源软件成为贸易战的重要环节),文章指出,开源软件运动已成为全球创新的生产力增长中前所未有的推动力。然而,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危及开源未来的经济贡献。
除了俄罗斯企业,中国企业也是开源软件政治化后的受害者。2019年,华为被美国进行科技封锁,华为手机被限制不能使用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中的谷歌服务和应用商店,从而迫使华为不得不开始启用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
以上这些案例都表明,开源软件可以成为贸易战中的武器,它也能被政治化,‘开源无国界’已经沦为一纸空谈。
当下,开源软件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我国在开源软件领域的发展也可谓一日千里。目前,我国Android操作系统的占比接近九成。我国也是GitHub的第二大贡献者,2021年在GitHub上的中国开发者人数达755万。在新兴的开源软件RISC-V社区中,中国用户也大为活跃,在RISC-V基金会目前的25家最高级别的Premier Members会员中,中国厂商的数量达到了14家。
开源软件是‘后进者’扩大市场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并优化成本,可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但开源无国界,开源软件的相关公司却是有国界的。一旦这些公司选择站队,如前述的GitHub,那对于被制裁国家的企业来说,将是沉重的打击。如果中美贸易战再进一步,如GitHub之流也会毫不犹豫封锁中国用户的账户。
在华为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后,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开源软件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强了对开源软件设施的支持力度。2021年,开源首次被写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开源项目发展,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创新模式开放化演进;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印发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系统布局“十四五”开源生态发展。
国家多部门印发的文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要对开源软件进行支持,反应了开源软件对于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在开源软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华为的鸿蒙系统,以及由开源中国(OSChina)推出的基于Git的代码托管服务Gitee也受到了工信部的大力支持。
Gitee类似于GitHub,但相比于GitHub,国内用户访问Gitee时速度更快,还提供免费的私有仓库供个人开发者使用。目前已经有超过500万名开发者在Gitee上托管了1000余万个代码仓库,而其提供了研发管理、代码托管、文档管理服务的企业版的服务客户也超过了10万家。
在几年前的采访中,总能听到很多外企谈论科技无国界,现在再看中美贸易战,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大力封锁,无国界也是有前提条件的。然后,再来看目前的开源软件,它本来是自由贸易的最好象征,‘开源无国界’的理念也让开源软件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遍地开花。但掺杂了政治因素,甚至开源软件也成为贸易战的一种手段后,所谓的自由和无国界也只是相对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