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每年都是315晚会的重点曝光行业。过去几年,窥探用户隐私、变速箱质量等问题,都是315晚会曾经重点曝光过的问题。行业内上榜的企业也不少,大众、通用、福特、英菲尼迪……都曾被曝光。
今年是个复苏大年,汽车行业作为复苏阶段拉动增长的重要行业之一,对接下来拉动社消增长意义重大。
这几年,自主汽车品牌实力增强,已经有了与合资品牌正面竞争的实力,甚至在纯电领域已经有所超越。不过,一些品牌在燃油车赛道积攒了一些优势,但部分产品仍有缺陷,用户投诉居高不下。
车质网投诉排行榜显示,在过去一年投诉中,吉利旗下的主打走量的紧凑级轿车星瑞投诉位居第三,近一年投诉量1445件。在自主品牌投诉中位列第一。
进一步来看,用户投诉的问题除了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车机卡顿,还有电瓶亏电、转向异响,行驶中仪表中控屏断电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导航失灵、中控黑屏,走量车型问题多
车质网近一年的投诉排行榜显示,自主品牌榜单中,投诉排名前五的品牌中有3款车型都是吉利集团旗下的。其中紧凑级车型星瑞排名第一,旗下几何品牌的EX3功夫牛排名第三,极氪001排名第4。被投诉车型前十排名中,奇瑞旗下的SUV博越也上榜。
吉利星瑞车型的车机问题由来已久。
早在2021年,就开始有用户在车质网上投诉星瑞车机卡顿、黑屏的问题。有车主表示,自己曾经碰到过高速上行驶时黑屏的情况。
其实不只是星瑞,早在2019款的星越车型上,就曾经出现过车机卡顿的问题,当时新车上市吉利表示星越将搭载当时最新的GKUI19车机系统,而CPU则为吉利自研的E01芯片。
吉利的这款芯片介绍中,“E01芯片支持8核异构运算,每秒运算超百万亿次,能在-40~85℃环境下操作,相比上一代芯片,E01拥有5倍核心运算能力,开机速度提升33%,多媒体加载速度55%,导航加载速度提升67%。”
虽然看起来芯片性能强悍,但实际上车的效果并不出色,直到去年8月份,关于2019款、2020款星越的车机投诉仍然在增加,三年过去了,车机问题仍然困扰着吉利星越的车主们。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款的23款星瑞车型上吉利对芯片进行了升级,卡顿问题有了解决方案,但对于之前的老车主,官方似乎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
从第三方投诉平台来看,除了曾经大面积出现的车机问题之外,还有发动机抖动、挂挡异响的问题。有疑似星瑞车主在第三方消费者投诉网站发帖。表示存在发动机抖动等诸多问题。
当然,不排除这些问题只是孤例,也不能排除这些问题与车主的使用环境,发动机工况有关,但频繁的质量问题投诉,可能会影响品牌车型口碑,进而可能影响新车销量。
根据吉利控股发布的新车销量快报显示,2023年2月份,旗下品牌轿车下降9%,吉利、领克品牌销量分别下滑5%和20%。其中吉利品牌下属的几何销量增长17%。
也就是说,如果剔除几何销量的影响,吉利品牌下的新车销量下滑可能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遭到用户投诉最多的车型,也是吉利旗下走量的车型,比如星瑞。
在市场定位上,吉利星瑞直接对手是11万-16万价格区间的主流A级家轿市场,这个市场,以往被本田、丰田、大众所占据,星瑞是“破局者”也有破局的产品力,因此销量一直都不差。
数据统计显示,星瑞是吉利旗下月销量过万的实力走量车型,即便是2023年1月份,也有8713辆的成绩,是吉利妥妥的现金牛。
星瑞产品力虽然能打,但用户口碑却有待提升。
一方面,星瑞等实力车型仍然在口碑的“筑基期”,以后能不能结结实实吃下来卡罗拉、思域的市场,口碑会起到关键作用。如何妥善处理与车主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虽然23款车型貌似解决了车机的问题,但对于仍在四处维权的老款车主们来说,吉利也似乎需要给出一个交代。
目前来看23款车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随着系统的升级,智能化对算力要求的增加,如果未来出现类似的问题,怎么去解决?是不是得像现在的老车主一样四处维权?
这一点可能会是广大潜在车主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转型的“阳关道”上,吉利走到哪了?
消费者投诉这么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吉利智能化转型不太顺利。
2015年,吉利高举新能源大旗发布“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要达到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35%。
今年是2023年,经过过去几年的转型,李书福距“蓝色吉利”的目标距离似乎依然还很远。面对失败,就更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来改变。
最重要的战略改变,往往是从人事开始的。
1月16日,领克投资有限公司曾发生工商变更,安聪慧卸任董事长,由淦家阅接任。天眼查APP显示,目前,淦家阅为吉利汽车集团CEO、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领克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淦家阅接任安聪慧之后,手握大权,吉利的大船似乎在转向。
今年2月23日,吉利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正式面世。该系列下推出两款新车,一款是银河L7,另一款为银河之光原型车。
“吉利银河”是淦家阅烧起来的一把“转型之火”,一来确立吉利的“淦家阅时代”转型基调,二来,要与“安聪慧”时代画起更加明显的“界限”。既然过去的转型战略不成功,那么从策略上就需要从0到1的地搭建起一个新的战略框架。
“吉利银河”是搭建这个框架的一大步。但从现实来看,这一步似乎有些走得不顺。毕竟新车发布,迎来的不是同行的赞誉,而是一封律师函。
2月末,长安汽车(000625.SZ)委托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向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出律师函,称吉利银河“银河之光”原型车涉嫌大量抄袭长安汽车已发布车型的外观,严重侵犯相关知识产权。
吉利在官微紧急发布声明称:“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公司品牌和商誉造成严重损害”。吉利方面表示,“银河之光是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权。”
吉利是否真的涉及侵权,这还需要法律来界定,但新品牌刚发布就碰上同行“维权”,着实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企业转型来说,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可能会导致新的战略转型根基被动摇,业务转型的持续性可能有风险。另外,即便是未来尘埃落定,相关设计不涉及侵权,那么也似乎说明与竞品之间的差异化做得还不够。
在转型这件事上,吉利可能还是没想明白。
首先是战线铺得太开,产品线太多。吉利旗下几何、吉利银河、兄弟品牌极氪、这么多品牌都去转型,去做新能源,容易顾头不顾尾。就拿车机芯片这事儿来说,早期自研产品力不够,兄弟品牌还都要有用,结果产品有问题,吉利、极氪都跑不掉。
车机这事儿就成了吉利智能化转型不力的一个“大标签”,想要撕下来,靠买8155芯片恐怕也很难解决。
谈擎说AI认为,汽车品牌成功转型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技术势能”,产品中要有“硬通货”。
电动车最关键的三个零部件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电池占到整车成本的30%-40%,电机和电控占20%左右。要想真正转型,而且能打,就必须在三电研发上,拿出来点“硬通货”。
特斯拉的“硬通货”是养大了宁德时代,自己又有核心的电控技术,长期竞争力自然没问题。而技术上,比亚迪则靠的是电池。
虽然吉利也考虑过自研电芯,但因为新能源销量没有太大起色,无法像特斯拉一样对上游形成足够的话语权。行业中的存在感其实不怎么强。
另外,在智能化上,吉利的短板,可能有点过于短了。
去年8月份,吉利旗下的几何汽车品牌正式官宣与华为合作,采用了华为的Harmony OS。
选择鸿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自己的“孩子”实在是不争气。
2021年,吉利的智能化方案公司亿咖通的解决方案被路特斯高层当场否定。之后路特斯,选择自建团队研发智能座舱系统。
极氪001采用亿咖通的方案后,后续方案也选择自研,本来应该在吉利转型智能化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孵化公司,最终还是掉了链子。
三电和智能化外,吉利转型没能发挥好原本核心优势:机械素质。
极氪001的思路其实挺不错的,就是靠机械素质去打,这是吉利的传统优势,切猎装车的细分市场的策略也不错。
问题就在出在产品定位上,非要花里胡哨的拿智能车门当卖点,再加上销售策略问题,然后就是一波接一波的用户维权。
写在最后:
吉利是自主品牌在燃油车为数不多的能打的企业,也是最有实力的民营自主车企之一,这些年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品牌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不过再优秀的企业,也有百密一疏的市场策略。用户投诉这么多,也的确需要品牌去反思,去进步。
从这个角度来看,315对车企来说也许反而是一个契机,接下来如何去迭代策略,改进产品,才是对用户负责,对市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