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巨大的决心
    • 背后的逻辑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蔚来:用新建1000座换电站,直面2023年惨烈的中国车市

2023/02/25
520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即便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这家新势力造车还是义无反顾的进行布局。

如果说2022年的中国车市关键词是“内卷”,那么对于已然到来的2023年更想用“惨烈”形容。是的,你没有听错,比“激烈”更为夸张。

至于诱因,非常简单,还要从年初特斯拉那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突然官降聊起。

即便这家美国车企深知会遭到老车主大面积的维权,深知会让品牌信任度降至冰点,深知会催生出更多的“等等党”,却依旧把Model 3与Model Y分别拉到了22.99万元与25.99万元的在华历史最低价。

行动之坚决,令人感叹。但在我看来,背后也暴露出深层次的痛点。

其一,特斯拉曾经爆棚的累计订单消耗殆尽,终端新增客户的乏力也是必须直面的事实,加之刚刚扩产完成的上海工厂就明晃晃的摆在那里,所以只能出此下策。

其二,无论Model 3也好,Model Y也罢,碍于推出已久,迟迟没有焕新,产品力层面曾经的领先优势,正在被类似比亚迪、“蔚小理”般的佼佼者不断蚕食甚至反超,那段非特斯拉不选的日子过去了。

而在“改款”真正到来并且大规模交付之前,只能被迫用损失毛利率的方式,祭出更多的诚意俘获人心。

其三,身为掌舵者的马斯克,对于2023年全球车市的消费活力与真实需求,持有悲观态度,认为不排除发生一场大衰退的可能。

也恰恰由于身处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大环境下,必须采用各种方式,让公司继续保持向上增长的势头,不然就会再次陷入泥潭。

写到这里,更想说:“实际上,特斯拉率先挑起的,就是一场不留任何情面的价格战。”毫无疑问,巨大的压力,直接抛给了所有身处中国车市的自主与合资品牌们。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最近一段时间,大盘愈发内卷之下,能够深切感受到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的被迫跟随,纷纷选择割肉降价,甚至开启赔本求量自保的模式。付出巨大的代价后,终端竞争俨然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一场关乎生死的战斗,俨然徐徐拉开了帷幕。

可在这其中,蔚来却像是一个“异类”,迟迟没有太多动作。殊不知,就在本周,随着一则官宣的带来,突然发现这家新势力造车想用另一种方式,直面2023年惨烈的中国车市。

巨大的决心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换电站仍然有它独到的优势。蔚来的换电服务解决了很多纯电车用户的痛点,包括快速补能、长途出行、按需升级、灵活换电、电池健康、电池回收等。”

2021年12月末,一场媒体沟通会上,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谈及了这家新势力造车自品牌诞生开始,就决定“死磕”换电模式的根本原因。

随后,他也补充道,蔚来会把换电和大功率充电结合在一起,再把换电站跟整个光伏等一些新能源结合在一起,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挖掘,进一步发挥长板。

“不管搞什么,只要是智能电动汽车,必须要换电,不换电,非蔚来。”活动临近尾声,秦力洪再次用这样一段充满含金量的观点进行了结尾。而作为旁观者,我们也深知上述一切规划也好、愿景也罢,俨然需要足够多的“量”作为支撑。

很快,时间来到了2022年12月31日,蔚来引以为傲的补能体系NIO Power,再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里程碑”时刻——第1300座换电站落成。而对于已然到来的2023年,蔚来换电站的新增数量则在2022 NIO Day上被设立成了400座。

殊不知,就在本周,上述目标则被这家新势力造车亲自“推翻”。从其创始人、CEO李斌位于官方APP发布的推文来看,蔚来准备进一步加快换电站的部署速度,让更多的用户尽早体验比加油更方便的换电服务。

确定了新的目标,决定2023年新增1000座换电站,到2023年底累计建成超过2000座换电站。

并且据李斌表示,新增的1000座站中,400座左右会建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或者高速口,加快高速换电网络布局速度;约600座会部署在城区,重点布局有一定用户基数、还没有换电站的三四线城市与县城。

更为令人欣慰的是,相关团队已经在按照这个新的目标进行全方面的准备。目前三代站的量产工作进展顺利,预计4月份开始可以大规模量产,5月份换电站部署将提速。从6月份开始,将基本保持每月120-150座换电站的建设速度。

而截至目前,蔚来在中国市场已累计建成换电站1315座(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348座)、充电站2340座(充电桩13734根),接入第三方充电桩超63万根,累计为用户提供了超1800万次换电服务。

写到这里,不禁感叹从400座到1000座,这家新势力造车对于补能层面的决心,彻底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即便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还是义无反顾的进行布局。

至于背后的根本逻辑,总结下来还是想让自身的“护城河”变得更加坚不可摧。换言之,有了愈发强大的补能体系作为背书,蔚来整个的战略打法,也将更好的全盘铺开。

背后的逻辑

2023年春节假期,开着蔚来ET7完成了一场从上海到兰州往返4500公里的自驾之旅,整个完成后最为切身的体会,就是这家新势力造车不断发力的换电站建设,尤其是高速换电站的扩充,真的已经让它与所有竞品拉开巨大的差距。

分享一个最典型的场景,清楚地记得那是在北京时间1月16日凌晨两点的合肥新桥高速服务区,当左边的加油站需要排队一小时加油,右边的国家电网充电桩需要等待两小时充电,而处在正中间的蔚来换电站完全空闲,5分钟即可满电出发。

虽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那一刻所带来的体验还是令人记忆犹新,而这恰恰也是蔚来想要达到的效果。无需怀疑,在2023年新建1000座换电站后,这家新势力造车身处中国车市为用户所提供的补能体系,就是独一档的存在。

并且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因为恰恰有了上述长板的存在,对于品牌口碑层面、产品推新层面、终端销售层面,都能形成很好的反哺与助力。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讲,换电站建的越多、建的越广,对于蔚来而言越是传播效果俱佳的“移动广告牌”。

当然,看到这里,必然会有读者质疑道,疯狂新建补能体系,这家新势力造车又会陷入到“烧钱”的无底洞中。

作为反驳,就像秦力洪在NIO Power成立三周年仪式上所说的那样,“不要用亏损这个概念来理解,举个例子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你会借点钱让你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吗?NIO Power的投入对蔚来来说,就是孩子教育的钱,它不是亏损而是投资。”

到现在,蔚来自上到下依然认为,“在这件事上,做了一个十分正确的战略选择,并且会一直做下去。越多的人认为我们亏损,我们的相对竞争机会、我们的战略竞争窗口期就会越长。”

显然,回应外界那些不解的最好方法,就是继续坚持自我。随着整个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基盘愈发庞大,完全可以预见的是,蔚来通过全力扩张的NIO Power,已经占据了它人无法追赶的先发优势,而这恰恰也是其所坚守的长期主义。

与此同时,作为旁观者,想要再次强调的是,直面2023年惨烈的中国车市,相较大多新能源车企纷纷降价,不惜透支品牌口碑与信任度的方式,蔚来选择新建1000座换电站真正为车主谋得真正的福利,同样体现出其所遵循的造车逻辑。

“对用户好是一种目的,而不是一种手段。”

总之,在衡量当下诸多新能源车企表现好坏的时刻,我们往往忽略了一项最为重要的东西——战略定力,即逆境之中不轻易摇摆的勇气。此刻的蔚来,无疑就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佼佼者,所谓的“价格战”没在怕的。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朱锦斌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