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名刚参加过广交会的外籍旅客在白云机场安检时,被查出随身携带了 40 多个充电宝。
“中国的充电宝不但外形精美,而且价格便宜,忍不住买了很多,打算回去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凭借简洁的设计和高质量,且一次性能给水果手机充3-4次电,充电宝被很多外国人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解决了手机充电的问题,消费者们的目光又投向了能给小家电等设备供电的“大号充电宝”。
由于早年间在充电宝行业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中国企业再度出手,又占领了有着“大号充电宝”之称的便携式储能赛道。
便携式储能是一种内置锂离子电池的小型储能设备,可以提供稳定交流/直流电压输出的电源系统,具有大容量、大功率、安全便携等特点,适用于户外活动、应急救灾等场景。
本文围绕以下五个部分展开,讲述便携式储能的机遇与挑战:
1. 市场的启动
2. 厂商的崛起
3. 中游决定供给
4. 技术路线变化
5. 未来之路
市场的启动
2017年前后的充电宝市场虽然辉煌,但也日渐拥挤。
尤其是2017年之后,资本涌向了共享充电宝赛道。怪兽充电、街电、美团充电等杀入市场,让这块蛋糕更加难分。
此后,随着小米等企业开始下场,充电宝市场也走上了比拼性价比的老路,利润空间被一压再压,大量“陪跑”企业被卷出赛道。
行业大洗牌,红利期已然走到了尽头。
而此时,充电宝的另一边,高利润的便携式储能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海外便携式储能产品开始放量,2017年市场增长率突破100%。需求增长和成本降低给便携式储能的增长添了两把火。
应急储备和户外活动是便携式储能的两个最主要的需求端。
应急储备用途的便携式储能产品以日本为主要市场。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2019-2020年日本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记录数量,明显超过以往年度,且呈持续增加趋势。为此,2020年日本防灾协会将便携储能产品列为防灾安全物资认证产品。
新冠疫情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变化,助推这一市场真正爆发。疫情之下,人们迫不得已选择就地活动。2020年开始,自驾游、露营、野餐、摄影等逐渐成为了国内各大旅游及攻略平台的热词。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2011年初至2021年9月底,国内共注册了3.07万家露营地相关企业,其中76%为2020年之后成立,而2021年前三季度新增注册企业达1.52万家,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新兴的各类户外热潮推动了便携式储能的需求增长。充电宝可以解决手机的用电需求,但电脑、投影仪、LED灯、车载冰箱、电烤盘、无人机等户外小家电,都需要便携式电源。户外电源成为短途用电主流。
便携式储能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上一波锂电池价格下降的时期。
201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组的平均价格为156美元/千瓦时,较2010年下降87%。
与此同时,锂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和研发投入的增加,使得锂电池组的平均单位成本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锂电池组的平均单位成本由2013年的684美元/kWh,下降至2021年的132美元/kWh,降幅高达80.7%。
需求的增长与技术的革新助推了便携式储能市场的起飞。于是,一些企业或是凭借在已经衰落的充电宝行业的技术积累,或是进行自主研发,开始进军储能行业。
厂商的崛起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宝新能)是从充电宝转型便携式储能的典型代表企业之一。
华宝新能于2011年成立,以充电宝ODM业务起家。2015年,华宝新能切换赛道,转向户外储能这一小众市场。
针对海内外市场差异,华宝新能通过品牌整合与公司并购,推出电小二、Jackery两个品牌,分别主攻国内与国外市场。
随着消费者愈加倾向于购买大容量便携储能,华宝新能开始主力打造大输出功率便携式储能产品,自主研发了并联大功率输出技术,容量≥ 1000Wh 的产品销量占比不断提升,已从 2019 年的 0.6%上升至 2021 年的 27%。大容量产品的销售占比提升,也推动了公司产品的单位售价和收入持续增长。
正是切换赛道这一果断决策,让华宝新能源在招股书上交出了一份还算好看的成绩。
据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至2021年,华宝新能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9亿元、10.70亿元和23.15亿元,同比增长235.44%、116.38%。对应净利润为0.36亿元、2.34亿元、2.79亿元,同比增长541.43%、19.46%。
2022年9月19日,华宝新能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以每股237.5元的单价创下年度A股IPO最高发行价记录。
正当华宝新能临近上市之时,另一家便携式储能巨头——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co Flow正浩)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
与华宝新能不同,Eco Flow正浩做便携式储能的基础不是来自于充电宝业务,而是来自于创始人的经验积累。
Eco Flow正浩创始人王雷曾是大疆电池研发部门的创立者与负责人。2017年,王雷开始创业,Eco Flow正浩带着“为全球用户提供清洁普惠的用电方式”的愿景,在深圳诞生。
成立之初,Eco Flow正浩发展并不尽如人意。2019年以前,户外电源几乎被华宝新能源的“电小二”垄断,Eco Flow正浩的产品容量和充电效率不够突出,销路不畅,公司一度陷入危机。
针对过往产品存在的问题,Eco Flow正浩着重攻克闪充技术。2019年5月,主打超快充、大容量的DELTA 1300新品发布,亟待市场的认可。
新冠疫情助推了便携式储能市场的爆发,Eco Flow正浩也在其中抓到了翻身的机会。
武汉方舱医院局部供电无法满足,Eco Flow正浩为方舱医院捐赠的电源设备,解决了医疗设备、电热毯、通讯工具、小家电用电问题。借此,Eco Flow正浩新品接受了市场验证,这是Eco Flow正浩发展历程的重要转折点。
随后,Eco Flow正浩快速崛起。2022年6月,Eco Flow正浩宣布完成超1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高瓴创投、中金公司联合跟投。至此,EcoFlow正浩以10亿美元估值正式成为移动储能领域的一只新晋独角兽。
红杉中国合伙人计越非常看好移动储能行业和EcoFlow正浩的发展前景。他直言:
“随着用户对移动用电的需求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成熟,我们相信全球移动储能市场在未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Ecoflow正浩团队有很强的产品和技术驱动的创新基因,在移动储能行业有多年的积累,支持企业树立了行业的领先地位。”
市场的成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一直看好这个赛道。
与华宝新能同期进入便携式储能市场的还有安克创新。2015年,安克创新就推出了两款移动储能产品。但那时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太小,推出的产品也不温不火,安克创新没有继续发力。
2018-2019年安克创新回归充电宝业务,把容量增加到3~4万,定义为更大容量的移动电源。
“当时主要是市场需求和技术都不成熟,因此判断空间不大,就没有继续发力。大家看到我们今年才陆续推出新产品,确实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安克创新充电与储能事业部负责人肖恩这样评价这条产品线的前史。
随着赛道在2020年爆发,安克创新想要再次入局时,已经落后了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对此,安克创新的计划只能是先追平ecoflow等玩家,再弯道超车。
2020年,安克创新迅速推出两款新品,并在近两年持续加码。作为老牌移动电源品牌,安克创新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其自研的磷酸铁锂移动储能产品,相比同规格的三元锂材料储能产品,自循环充电次数提升到3000次,劲头十足。
安克的战略转向,究其原因是其一直倾向于布局超级巨头们“不太看得上”、不会轻易部署资源,且仍有一定市场规模和成长性的品类。当前便携式储能赛道近百亿的市场规模,正是符合这个特点。但一旦整个赛道如机构预期迅速爆发成长为数百亿的规模,很有可能吸引来巨头的“战略性狙击”。
彼时,究竟哪些企业能在角逐中胜出,还需拭目以待。
中游决定供给
便携式储能逐渐成为红海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入局。
行业上游零部件包括电芯、逆变器、电子元器件、结构件、包材等原材料及太阳能板成品,以及电芯、控制系统和热管理模块,供应体系比较成熟。
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小企业亦可通过零部件组装进入便携式储能行业,入门技术壁垒不高,但单纯的零部件组装难以形成产品竞争力。
对此,安克创新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当时跑到市场上看了一圈,整个便携储能市场已经很乱了,很多产品都是找代工厂组装一下就上线,很快就能赚一波。但从品质层面看,完全不是安克能接受的。”
对于便携式储能企业来说,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大,掌握上游才能掌握行业竞争。
电芯和逆变器在便携式储能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超过50%。目前涉足便捷储能产业链上游的公司包括特斯拉、LG、比克电池、鹏辉能源、拓邦股份等。
华宝新能的电芯供应商为比克、跃成能源、横店东磁等。拓邦股份目前聚焦3KW以内的逆变器,主要客户为华宝新能。正浩已经跟鹏辉能源展开合作。
2021年,上游成本的持续走高,给中游电芯企业带来了经营压力,再传递到便携式储能行业,利润空间就受到了一定压缩。
2022年,由于疫情加剧和国际形势突变,碳酸锂现货价格一度逼近50万元/吨,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相应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
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才能掌握供应链优势,从而控制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在多轮锂材料涨价潮下,头部电池企业纷纷采用签署长单、直接布局等方式入局上游锂资源。也有部分企业选择自研自产,来抵御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以亿纬锂能为例,2021年以来,亿纬锂能与上游的德方纳米、贝特瑞、华友钴业、恩捷股份、中科电气、新宙邦、金昆仑等,通过设立合资公司、股权投资或者签订长期协议等形式,积极布局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以及镍、钴、锂等上游资源。
便携式储能厂商积极布局上游资源的同时,上游零部件厂商也在拓展储能业务。
以拓邦股份为例,公司除了为便携式储能系统厂商提供逆变器外,也在积极布局储能电池,下游主要分为通信基站储能、家庭储能、换电站、房车储能及其他等,其家庭光伏储能设备主要销往欧洲等海外地区,2021年收入12.41亿。
便携式储能竞争愈演愈烈,掌握上游技术的企业将会更具优势。
技术路线变化
锂电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便携式储能产品的变迁。
过去的电力供应以柴油发电机、铅酸电池为主要解决方案。燃油发电机噪音大、操作复杂且污染环境,柴油发电机体积较大,在移动充电场景的使用受限。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铅蓄电池替代柴油发电机,但使用寿命短,续航能力差。
相比之下,锂电池具有使用寿命更长、故障率低、重量较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充电快速等优势,锂电池储能产品相比其他储能技术的竞争力进一步凸显,进而推动便携式储能产品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目前国内锂电池主要分为两大路线——磷酸铁锂组和三元材料组。
磷酸铁锂电池,是指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这类电池的特点是不含贵金属元素(如钴等),因此原材料成本较低。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耐高温、安全稳定性强、价格不高、循环性能更好等优点。
三元锂电池是指以镍钴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具有更大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在高倍率充电和耐低温方面也有很大优势。
客观来讲,二者并无好坏优差之分,都可用于便携式储能。
目前实际应用中,便携式储能电芯以成熟的18650圆柱锂电池为主,强调循环次数,且产品的轻量化驱动了大电芯需求。几家头部企业的储能产品主要采用三元锂18650电芯。
由于三元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故障率高于磷酸铁锂电池,且磷酸铁锂性价比与安全性更优,许多供应商和客户开始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如正浩的DELTA Pro采用磷酸铁锂电芯。
锂电技术的进步带动便携式储能产品的续航性、稳定性不断提升,向高容量和高输出功率的方向发展。
便携式储能产品容量在 500-1000Wh 的中高容量产品市场份额逐年上升,21 年达到 40%左右。容量在 1000Wh 以上的产品市场份额虽然较小,但也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
更高的容量意味着更高的价格,随着高容量便携储能产品占比不断提升,便携式产品单价呈上行趋势。
量价齐升,推动全球便携储能市场规模的上涨。
未来之路
白热化的竞争之下,便携式储能企业将如何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
从市场应用来看,部分企业将便携式储能产品延伸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
例如,EcoFlow正浩提出锂电发电机概念,通过超级快充系统,为内置电池包补给电量,以解决户外便携储能电源充电慢的痛点,从而切入便携发电机市场,扩展全新的应用领域。
又如,特斯拉将便携式储能产品延伸到家庭储能中,利用太阳能屋顶和锂电池集成家用储能系统,进行离网家庭自发电、储电备用和峰谷电价套利。
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美国和日本市场是消费主力,中国市场有望扩大,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潜力有待挖掘。
户外电源产品在中国的电商平台销量不断增加,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三倍。目前我国户外活动参与率约10%,距美国50%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户外电源消费需求有望持续扩大。
长期来看,非洲等电力短缺地区存在大量应用需求。但由于其购买力水平的制约,未来还需要技术更加成熟、成本进一步下降的低端便携储能产品打开市场。
从市场潜力来看,新能源及全球智能化的兴起亦将是便携储能行业发展的潜在驱动力之一。
随着新能源产品、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笔记本、无人机等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便携式储能产品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储能市场未来可期,兼具技术、品牌、渠道优势的企业将抢占更多市场先机。
作者:杨健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