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浏览器:胜利的泥潭
    • 搜索:傲慢的溃败
    • 手机系统:开放、封闭皆遇强敌
    • 改组、开放、押注
    • 风浪越大,鱼越贵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微软的挣扎|产业观察

2023/02/20
2015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作者:董指导

相约的1998年,比尔盖茨也是春风得意,稳坐两届世界首富。但是在参加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场演讲时,却遭遇“突袭”。一个蛋糕精准地砸到了比尔盖的脸上,惊慌的保镖连忙护送比尔盖茨回酒店换衣服。

当时媒体认为是袭击的原因是用户对比尔盖茨捆绑销售IE浏览器的行为不满,但几天后发现,袭击者只是一个“初代网红”,通过袭击富豪来出名。

比尔盖茨事后说,蛋糕并不好吃。以及,保镖并不好用。于是,他把保镖团队重新更换来解决安全问题。但,微软公司此时却正面临着一个更大更难处理的“蛋糕”。以及日后,一个个“泥潭”、一次次“挣扎”。

浏览器:胜利的泥潭

1994年10月,网景公司(Netscape)发布付费浏览器“网景”,四个月后就占据75%的市场,并在10个月后就发行上市,股价飙升。微软仓促应战,但是发布了几个IE版本依然不受用户认可,靠产品似乎拼不过。

于是,微软“镇山之宝”出手,操作系统上开始捆绑IE浏览器,相当于免费送用户。同时,微软也不断改善功能,便宜还更好,用户好评度逐渐提升。在“蛋糕事件”发生时,IE浏览器已经成为行业第一。而免费干掉付费,这个逻辑在数十年后被红衣教主在杀毒软件领域复制,也是大获成功。

这个做法让美国一众小公司恐慌,网景提起了反垄断诉讼,1998年美国司法部正式对微软反垄断立案,美国19个州政府也相继参与了诉讼。媒体甚至用“世纪末的审判”来形容微软的境遇。2000年时,比尔盖茨宣布不再担任微软CEO。但麻烦还在继续:法官杰克逊要求微软进行拆分。

正当舆论认为微软无计可施时,却发生了反转。

法官杰克逊突然被指控违法司法程序、向媒体泄露了案件内情,被迫遭到解职。继任的法官就温和多了,促成了司法部和微软的和解,随后有一半以上州政府也相继撤回了诉讼。

这场世界末审判,成为了跨世纪大案。当然,结果也很明了。微软并没有被拆分、捆绑销售也并没有发生改变。2002年,IE市场份额高达96%。微软的Office产品,也在中国把当时份额第一的金山办公,压得喘不过气。

同一时期、以及日后,欧盟等全球多国都对微软发起了不同产品的反垄断,颇有四面楚歌的境遇。但微软也不再挣扎,都是欣然接受罚款。交钱,但依然,捆绑销售。

搜索:傲慢的溃败

微软在打赢浏览器战争的同时,另一个对手谷歌却悄然成长。

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量大幅增加,获取信息成为刚需。搜索引擎Infoseek因为被网景浏览器作为默认项,也一度占据90%的市场份额,随后创建百度的李彦宏也曾是其核心工程师

但败也萧何,随着IE浏览器的崛起,Infoseek也逐渐没落(一个原因也是迪士尼控股后,看到门户网站的热潮,也将Infoseek转型为门户网站,而没有坚持搜索业务)。

1998年,积累了近两年技术的谷歌,正式成立;微软旗下的MSN搜索也刚问世。虽然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看,胜利都应该属于微软,但实际却并不如此。

也许是因为微软忌惮反垄断,不敢在浏览器里捆绑搜索引擎,但日后的评论更倾向于认为,微软觉得卖软件太赚钱,并没有看中互联网这点小业务。

实际上,谷歌起初的广告商业化也不顺利。向被收录的门户网站收费,不可行;向显示内容收费,也不可行。最终,摸索了4年左右,在2002年,谷歌依靠PPC模式,也就是按照用户点击量再付费,成功实现了商业价值。

而微软在2003年也缓过了神,开始加大自身搜索技术的研发。2009年,微软将搜索引擎正式命名为Bing,并很快成为Yahoo的技术提供方,似乎要向市场发起冲击。

然而,互联网浪潮之下,许多玩法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在国内,中文搜索有了百度;而第三方浏览器也因为内置了各种常用网站、小插件,成为大众用户最爱,而这些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几乎都没有Bing。

无论市场推广、还是产品层面,Bing都被认为走高大上范儿风格,不适合中国国情。这个困境也在MSN和QQ的对抗中得到了体现。

国际上,谷歌在2008年也发布了浏览器Chrome,因为界面清新、搜索效率高、以及插件的可扩展性很强,得到用户高度好评,市占率达到了1%。在谷歌之前,还有Firefox、Opera等浏览器来挑战微软IE,但都失败,因此,微软也并没有将Chrome放在心上。

但谷歌最重要的武器,并不只是浏览器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兼容并包的心态,或者说战略。谷歌成立了开源平台chromium,将浏览器代码开源,于是也就有了国内一批基于谷歌内核的第三方浏览器诞生,帮助谷歌一起侵占微软的份额。

同时,谷歌将目光瞄向了移动互联网,在2012年开发了安卓版本,这也成为日后的关键胜负手。

外有浏览器扩张,内有搜索技术发展,再以开源的生态做引领,谷歌业务突飞猛进。搜索引擎占据92%的份额,浏览器占据65%份额,而微软在搜索领域,真的是从瞧不起到攀不上,几经挣扎在2022年时,Bing的市占率也仅占3.5%,而浏览器也更新为Edge,但也仅剩12%的份额。

但在这个过程中,微软也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挣扎。

手机系统:开放、封闭皆遇强敌

微软在手机系统上发力并不晚。1990年代,微软就希望和当时的手机之王诺基亚合作,但后者反而和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公司一起发布了“塞班系统”,成为了微软对手。比尔盖茨曾认为,手机最终还是要靠数据驱动,而非硬件,因此微软还是有机会的。

2001年,微软投资了英国一家手机厂商,以发布搭载自己系统的手机,但进展缓慢。塞班也通过组织各厂商的攻守同盟,一直牢牢占据着市场。微软在和塞班的竞争中迟迟找不到发力点,但没关系,因为他俩竞争“吃饭”的桌子被掀了。

谷歌通过开源的Android系统广结良缘、苹果通过封闭的iOS惊艳世人,两者联手把手机从功能时代推到了智能时代,也将互联网发展的主力,从电脑切换到了手机上,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

错过互联网的微软,自然不甘心错过移动互联网;失去手机王座的诺基亚,也希望有机会翻盘。两个失意的人,走到了一起。

2011年,诺基亚宣布放弃塞班,采用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2013年9月微软更是以71亿美元收购了诺基亚手机业务和相应专利。第二年,Lumia取代诺基亚成为新品牌。

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都已经用参与感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之时,微软的手机业务仍进展缓慢,尽管当年“1%事件”彰显了微软铁粉的热爱(国内某应用称不再对微软手机提供更新,因为用户不到1%;引起微软用户不满),但在全球来看,微软手机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事后来看,微软采用封闭体系,但不如苹果惊艳、有品牌效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更迭,又需要系统的快速更新,这一点又比不过开源系统;在营销端,虽有1%铁粉,但抓不住大众的心理,在堆料跑分的年代,微软却总慢几拍。

网上甚至有个段子:高通骁龙8系是高端,6系是中端,4系是低端,2系是微软。

而最核心的原因,也许还是微软的操作系统实在太赚钱,能躺着赚钱的时候,凭什么要挣扎站起来?

而历史一次次说明,如果不想站起来,那就会被赶下去。在2014年,时任微软总裁的鲍尔默辞职,纳德拉接任,比尔盖茨也回归微软,担任技术顾问。微软最大一次的“挣扎”由此拉开序幕。

改组、开放、押注

纳德拉上台的第一件事情,改组。裁撤了手机业务资源、降低windows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并大幅改善组织内部环境,降低内耗。

其次,从封闭走向开源。提供针对安卓和iOS系统的office套件、主动参与开源生态。在2014年旧金山的一个活动上,纳德拉亲口表示,微软爱Linux。而后者在过去一直被微软视为水火不容。除了表态,微软也在实干,贡献各种代码,还收购了开源社区Github。

在Salesforce的年会上,作为微软CEO的纳德拉竟然拿出了一部iPhone,并说出了一句经典语句:我喜欢称它为iPhone Pro,因为它安装了微软的所有软件和应用程序。”

然后,全面发力云业务。投入资源搭建数据中心,构建数据平台、改善云版本office的体验,而不管用户是用什么手机、什么系统。

这些举措,总算为微软摆脱了“陈旧”的印象,走出了“增长低迷”的泥潭,成就了津津乐道的“大象奔跑”。

风浪越大,鱼越贵

如今全球爆火的ChatGPT,也把微软推上了讨论焦点。早在2019年,微软就投资10亿美元给了ChatGPT的研发团队OpenAI,年初更是表示要投资近百亿美元。

微软的商业目的,也容易推测,一方面加强云产品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集成到Bing搜索中,重新回到搜索领域跟谷歌干。据测算,搜索市占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广告收入就至少有20亿美元。

当然,谷歌在AI领域的技术也非常领先,Deepmind带给业内一次次兴奋。但微软只要拉着谷歌一起卷,谷歌就再也回不到躺着赚广告的日子了。华尔街投资人也担心谷歌受到冲击而选择抛售谷歌股票。微软上演了一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国内许多公司也相继加大了类似ChatGPT技术的研发,这其中不乏浑水摸鱼、滥竽充数,毕竟资金投入不是小数目。同时,也有另一种声音,强烈指责国内大厂为什么没有像微软那么厉害、率先做出类似业务。

讲真,高科技,并不是只有AI。而且,就在微软加大OpenAI的投资时,前几年高调投资的元宇宙业务,也传出了团队裁撤的消息。

商业,就是一连串的试错。国际巨头尚且如此,那么,对于国内公司,我们也应该多些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AI这条赛道上,算力、背后的芯片,是最大也最困难的障碍。

而回到微软来看,从浏览器、搜索、互联网、移动浪潮,到云、AI,微软一路挣扎,而排在转型、改革、文化、技术等等词语前面的,也许应该是“坚韧”。这也是当下我们科技产业所需要的,困难很多,但攻坚是值得的。

毕竟,风浪越大、鱼越贵。

微软

微软

微软(Microsoft)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企业,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于1975年4月4日创立。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最为著名和畅销的产品为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软件,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

微软(Microsoft)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企业,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于1975年4月4日创立。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最为著名和畅销的产品为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软件,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