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Part 1本田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战略
    • Part 2、本田多线合作的问题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2022年本田电动化转型成绩单:纯电能搞起来吗?

2023/01/30
543
阅读需 6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芝能汽车出品芝能汽车十大车企2022年度电动化转型成绩盘点

(一)激进转型的代表:大众

(二)品牌力正在被透支的:宝马

(三)想比豪车更豪的:奔驰

(四)多元化发展的全球销冠:丰田

(五)攻擂不忘守擂的:特斯拉

上班第一天,接着盘点我一直认为是神奇存在的本田汽车——整个集团的业务框架从二轮车、四轮车跨越到飞机业务。本田集团对于四轮车业务怎么赚钱是非常在意的。在有限的投入和现实的挑战下,去年本田在全球汽车市场表现比较差,在主要是市场——中国、美国,都出现了很大的滑坡,特别是美国市场已经不足百万台。

 中国市场 137.3万,同比下降12%,这个以后我们会单独分析日系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美国市场97.6万,同比下降33.4%,说是溃退不为过,整个美国市场从轿车到SUV和皮卡的变化其实非常快的。

 日本市场56.8万,同比下降2%,日本汽车市场确实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因素,需求起不来。

▲ 图1. 本田全球的销量情况

Part 1本田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战略

● 中国

Honda电动化车型在2022年中国终端累计销量达231,274辆,但是其实我们对于这些车毫无概念,我初步把数据拉了一下,如下图2所示。

◎ BEV 1.77万台,主要包括eNS1 、e:NP1 极湃1 、理念 VE-1和思铭M-NV ——这些车对国内消费者甚至车型名字都是陌生的,为什么会是这个状态,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再细致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 PHEV 1.32万台,主要包括CRV锐混e+ 和皓影 锐混e+,我觉得不是本田做不好PHEV,而是和HEV放在一起,日本工程师是更偏爱HEV的

◎ HEV 在这里是大头了,本田在这个领域总的来说还是依靠自己的口碑延续自己的风格

▲ 图2. 本田在中国的电气化车型情况

本田下一步是准备正在扩大其 e:N 电动汽车模型的生产和销售。2024-2030年,本田将在中国采购123GWh宁德时代电动车电池(在宁德时代宜春市生产),但是这些车到底能不能打得过国内的车企,确实难说啊。

● 美国

本田美国汽车市场萎缩的同时,电气化车辆销量也下降了,2021年为10.7万台,2022年回落到了9.66万台。从整体来看,由于和通用汽车的合作要在2024年逐步起量,在美国纯电动大发展的这一波行情中,本田在北美出牌还要一段时间;而原有混动的市场积累随着美国汽车企业大举进入混动领域,本田很难守住自己的优势。

▲ 图3. 本田在美国2022年的车型表现

Part 2、本田多线合作的问题

在这里就涉及到本田纯电动战略合作的讨论:

▲ 图4. 本田在全球的合作

● 在日本

主要和索尼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当然这个是解决本田的智能化问题,而且本田在日本就50万的盘子,这很难发展壮大,只有围绕小型商用的电动汽车来开拓。

● 在美国

和通用汽车的合作,同时还需要和LG进行合资,到底能不能打是取决于通用行不行。所以现在这两家企业在美国有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盟状态。

▲ 图5. 本田和通用汽车的战略联盟

● 在中国

在这里,JV和日本总部是存在着分歧的——日本的技术人员对于中国这么卷的市场并没有做好准备。

当本田管理层已经看到问题的时候,日本的设计开发人员对自己还是很自信的。三年疫情让日本的技术人员对中国车型缺乏了解。就像昨天聊到对丰田未来发展建议一样:对本田来说,也应该看看中国现在的车型,从开发到规划部分,现在的中国的确走在前端,值得借鉴。

另外,从电池的生产来看,和GM合作、围绕LG的合资企业,能确保本田在北美有100万台车的基本盘(40GWh算算大概是60万台纯电动汽车的需求);而在中国和宁王合作也没问题;在日本和GS深度开发,也是为了下一步;远景也在本田未来的规划中有一部分——总的来说,本田在电池生产中多点合作没有问题,但得加紧卖车才能把这些电池产能用出去。

▲ 图6. 本田的电池战略

小结:我个人觉得,本田现在的发展思路,是不收敛的,有种“过去也要保住,未来也要开拓”。但是“既要、又要、还要”地讨好投资者和集团老人家的策略,就是一种首鼠两端的态度,结果带来油车和纯电的发展都停滞不前,对本田的汽车业务影响巨大。

本田

本田

Honda放眼全球,竭尽全力以更合理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的产品,让全球用户满意。

Honda放眼全球,竭尽全力以更合理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的产品,让全球用户满意。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笔者 朱玉龙,一名汽车行业的工程师,2008年入行,做的是让人看不透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我学的是测试和电路,从汽车电子硬件开始起步,现在在做子系统和产品方面的工作。汽车产业虽然已经被人视为夕阳产业,不过我相信未来衣食住行中的行,汽车仍是实现个人自由的不二工具,愿在汽车电子电气的工程方面耕耘和努力,更愿与同行和感兴趣的朋友分享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