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Part 1、 汽车品牌的发展思考
    • Part 2、特斯拉和比亚迪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回顾抢先版

2023/01/08
627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由于详细的数据要等到后面出来,在这里根据周度的终端上险数据来盘点2022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我也在做个抢先版。

从品牌来看,大众第一(220万)、丰田第二(179万),比亚迪第三(160.3万),第四是本田(136万),第五是长安(93万)。而从增长率来看,大众是稍微下降的,丰田微增,比亚迪加上一些历史上的燃油车上限增长位123%。

汽车市场马太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发现,规模比较小的汽车企业越来越难生存。2022年终端乘用车在523万,总得大盘子2021万,渗透率大概在25.88%。往后看3年,到2025年整个市场的需求不是很快增大的话,渗透率确实会进一步上升,但是也存在增速放缓的实际难处。

▲图1.2022年中国乘用车数据终端

这波新能源汽车和存量的模式,对于汽车企业的转换赛道很关键,是否从原来的燃油车切到新能源,从中低端转换到比较好的赛道很关键。而对于外资企业,豪华品牌来看TOP20的,不是具备强竞争力的品牌,在往后的几年日子并不好过。目前还能生存得比较好的平价外资品牌,只剩下了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和别克这几个。

我们看到前20的品牌,规模在20万这根线,假定2000万左右的国内终端新车需求不变,往后看3年整个品牌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图2.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格局

Part 1、 汽车品牌的发展思考

对汽车市场的思考越多,越能发现企业是通过技术立足,来打造自己的产品组合,最后拿到市场份额和定价权。在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关键,要么走规模路线,要么走品牌溢价路线。有些企业依靠30万以上的车挣钱,有些在10-20万靠规模也能挣钱,不同的品牌逻辑,打法是完全不同的。

宝马76.5万,奔驰74.3万,奥迪64万台,这三甲特别稳固。接下来是特斯拉44.1万,要保住自己和BBA比利润率还是要市场份额,是特斯拉在中国需要做的抉择。接下来是10-20万的梯队,从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理想和蔚来汽车,保时捷也有快10万的规模。

当然豪华车高定价,是需要有技术基础还有支撑品牌的东西,这方面更需要长期的积累,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图3.豪华品牌的市占情况

从新能源汽车的逻辑来看,这波抓住和没抓住,对企业的发展完全是不同的。有意思的是,TOP20的最后一位都是荣威,新能源汽车的集中度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高,最核心的问题是更不容易挣钱。

▲图4.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的情况

在整个523万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面,比亚迪的市占率达到了30%,这个比大众品牌在整个乘用车市场10.8%的市占率高了很多。

▲图5.新能源汽车的集中度

我是觉得这波做纯电动也好,做增程车辆也好,都是把握住了这波风口——油价一涨,加上前几年产品可靠性的验证,消费习惯变化很快。机会永远留给了准备。

▲图6.新能源汽车新品牌的运营情况

Part 2、特斯拉和比亚迪

从特斯拉的数据来看,12月份快速回落让我们始料未及。Model Y的冲量,既有降价因素,还有前期的订单池,我们确实从特斯拉身上观察到了消费者更为理性的选择,大家开始从买买买特斯拉,到逐步不买。

备注:今天一早收到特斯拉全系降价的消息,特斯拉对市场数据的反应还是非常迅速的。

▲图7.特斯拉第四季度的突然萎靡

用这个河流图来看整个数据,是很清晰的,把出口的需求拿掉,整个特斯拉在Q4的情况确实让我们对2023年的前景要稍微理性一些。

▲图8.特斯拉2022年完整周度交付回顾

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差距,我将会花时间来做一期视频来思考和探讨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差异,还是两者的产品矩阵的差异。

如果说2021年特斯拉的纯电通过各种加持,比亚迪在2022年的策略,把纯电的主力价格带往下降,然后通过DM-i系列去抢油车的市场,指望Model 3和Model Y在目前的高价格区间去抢油车(豪华车)的市场份额是特斯拉的错误判断。关于这个话题,我们细致来讲。

▲图9.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差异

小结:这是一个抢先版,最近也在努力思考2023-2025年未来这段时间,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发展会有哪些变化,影响趋势的因素又有哪些,需要很费心力去想清楚。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笔者 朱玉龙,一名汽车行业的工程师,2008年入行,做的是让人看不透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我学的是测试和电路,从汽车电子硬件开始起步,现在在做子系统和产品方面的工作。汽车产业虽然已经被人视为夕阳产业,不过我相信未来衣食住行中的行,汽车仍是实现个人自由的不二工具,愿在汽车电子电气的工程方面耕耘和努力,更愿与同行和感兴趣的朋友分享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