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坐在过山车上的AR,正驶向B端
    • 光学模组,AR无声的战场
    • 元宇宙时代的AR,“硬科技”才是内功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灵犀微光陈飞:AR短期仍将深耕B端,光学模组会成为「胜负手」

2023/01/04
1054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作者 | 来自镁客星球的毛毛

企业简介:

公司名称: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所属行业:AR

主营业务:提供消费级AR核心显示技术和光学解决方案

本文核心观点:

1、一路发展跌宕起伏的AR赛道,正务实地走向B端应用;

2、光学模组是AR设备无声的战场,也是未来C端能否爆发的关键环节;

3、体全息光波导、阵列光波导正“突围”成为业界主流的技术路径选择,而量产能力是技术真正落地的关键。

真正的战场上往往看不见硝烟。

自前年“元宇宙”概念爆火,已久不在行业头条出现的AR,再次被拉回至大众视野。尤其在消费级AR设备这一赛道上,迎来了久违的热闹——如Nreal、雷鸟创新、Rokid和影目(INMO)等国产厂商品牌,要么抓紧推出新品,要么重新把国内市场作为了发力方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就有超过十款AR眼镜在国内发布或上市。

资本同样看好这个市场的未来。据统计,Rokid在11月接连获得了两笔投资;罗永浩的“细红线”AR公司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全球AR产业仅在去年上半年就融资46起,累计融资金额68.8亿元。

不过,当我们仔细观察当前的AR赛道时,发现:无论是to B还是to C端的设备,不光要拼软件、拼生态,更要比拼其中作为核心硬件的光学模组——虽然鲜有消费者了解光学模组的重要性,但其却是产品能否脱颖而出的重中之重。

从成本上,有业内人士指出光学模组可以占到一些AR眼镜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从产品方向上,使用什么样的光学模组不仅决定了AR眼镜的产品形态,也决定了这款设备的核心用途。如果说AR眼镜这款前沿产品目前比拼的仍是“硬科技”实力,那么光学模组就是胜负天平上那块最沉重的砝码。

镁客网注意到,在国产光学模组产业中,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犀微光)是目前赛道中的领跑者。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灵犀微光VP 陈飞,试图了解:作为一个AR产业的圈内人,怎样看待目前AR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作为AR设备核心零部件的“光学模组”未来将会有怎样的发展态势。

坐在过山车上的AR,正驶向B端

回顾历史,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AR眼镜甚至说AR设备产业的发展都称不上一帆风顺。

陈飞告诉记者,AR的第一波浪潮的起点,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Google Glass。曾作为军用目的的AR技术,在谷歌试图将其落地为消费级产品后,微软、索尼等巨头迅速跟进,AR产业在2016年正式迎来了“顶峰”。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4年,灵犀微光正式从光学模组的角度切入AR赛道。之所以选择这个角度,除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外,更多是考虑到当时的产业发展背景。

以当时的行业发展来看,包括在对整个行业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后,我们认为整个AR产业链是比较庞大的一套体系,甚至比手机行业要更大。只有微软这样体量的巨头公司才能“整个”做起来,所以说灵犀微光选择了最核心、最上游的光学模组部分来进入AR赛道。

尽管AR赛道曾一时风光无两,但赛道中现象级企业Magic Leap首款产品的“翻车”,为这一新兴产业迅速蒙上了阴影。陈飞表示,在AR产业逐渐“冷却”后,即便是微软这种大公司,也意识到必须“转身”走向以工业军事等为代表的更为务实的B端需求。

以微软为代表的巨头也好,或者说Magic Leap这种独角兽也好,都开始试图去朝着to B端应用去改变,比如说研发在工业上的一些作为效率提升的工具,或者是辅助工作的方面。而真正想要去打开C端市场,真正想要去引爆AR的产业在C端的爆发,大家认为从技术层面上,包括说从整个产业构成的方面上,还是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发展才行。

但从整体来看,AR赛道一时的沉浮,对光学模组这一AR产业中的上游细分赛道来说,影响相对有限。

“其实对于灵犀微光这样的光学公司,尤其是以新兴的光学技术作为方向的企业来看,产业的风浪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光学的技术发展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尤其在以量化、产品化为导向的技术研发,还需要一定的中间过程来验证。”

冷静的心态有助于企业做出合理的判断。2019年,灵犀微光在无锡率先搭建起国内首个几何阵列光波导产线,可以实现85%稳定良率下10万片产能。

光学模组,AR无声的战场

光学模组目前处于AR眼镜产业供应链中绝对的上游位置。作为致力于增强视觉感官能力的AR眼镜,天生就与“光”密不可分,而光学模组的能力与技术偏向,自然决定了一款AR眼镜产品的功能和舒适度,甚至说,决定了这款设备到底是不是个真正的AR眼镜。

和手机不同的是,AR设备是要在现实场景当中,通过3D化、虚拟化的信息来进行交互,势必要在技术上做较大的变革”,陈飞对记者表示,“ 因此在信息提供的层面上,光学技术起到了非常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回头来看,AR眼镜在C端何时能迎来‘爆发’,实际上依赖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包括现在微软主打的AR设备HoloLens依然只能是对长时间佩戴不友好的‘头显’形态, 也是因为相关光学技术的限制。”

陈飞告诉记者,灵犀微光目前的业务核心就是努力打造自主研发的光学体系,努力满足下游硬件开发的公司能够打造出小型化、轻量化的AR眼镜,提升设备的分辨率、对比度、亮度和色彩能力等光学显示性能。记者注意到,这也正是决定一款AR眼镜能否脱颖而出的决定指标。同时,在光学模组技术选择上的比拼也成为一款设备的“基本面”。

图 | 灵犀微光自主研发的阵列光波导模组AW81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AR设备所采用的光学模组技术方向并不相同。光波导、离轴光学、棱镜、自由曲面和BirdBath等不同的技术方向既决定了产品在形态、体积、FOV、透明度等方面表现的不同,也决定了最终的产品用途的差异。

当然,目前AR设备远未大面积普及也从侧面证明了目前的光学方案都还远谈不上完美。但陈飞告诉记者,从光学参数、表现能力以及外观形态及量产能力来看,灵犀微光目前主攻的光波导技术已经被广泛认为将是未来主流的光学显示方案。

“当然,在现有的追求‘大屏观影’等应用场景中,自由曲面、棱镜和BirdBath技术还是有一定的表现力的,因为这种需求集中在对更大屏幕、更清晰视频影像的追求,这在光学方面实现起来的‘门槛’并不太高”,陈飞对记者表示,“但是随着光波导技术的成熟,无论是反射式的几何阵列光波导,还是衍射式的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或者说衍射式的体全息,这些光波导技术随着二维扩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就能够逐步实现让设备变得更小型化和更轻量化,能够让整个的显示画面有一个更好的表现,以及让获取信息的区域和范围能够更大——这其实才会是未来的发展主流。”

元宇宙时代的AR,“硬科技”才是内功

记者注意到,在目前主流的光波导技术路径:体全息光波导、阵列光波导和表面浮雕光栅波导中,灵犀微光在前两种技术方案上都有布局。其中在阵列光波导中,灵犀微光今年还实现了业界认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二维出瞳扩展技术的阵列光波导新突破。陈飞认为,技术路径的正确选择与长期坚持,是灵犀微光在赛道中占据优势的重要原因。

我们的核心优势其实主要在两个方向技术路径和量产能力。

首先我们在技术路径的选择方面,分别选择了反射式的几何阵列方向和衍射式的体全息方向来做布局。其中在反射式的几何阵列光波导这个方向上,我们从技术角度已经基本持平了目前国际上比较领先的以色列AR眼镜制造商Lumus,甚至在更大的视场角和更轻量化的光学显示模组的方面上,比Lumus的技术实现度方面要更好;

在量产方面,灵犀微光一开始就认为几何阵列光波导的发展需要有足够强的量产能力,所以说大概从2015、16年的时候,我们就围绕着几何阵列光波导最核心的量产的方面来去做,包括全球第一条围绕着几何阵列光波导去做量产的产线,以及目前和未来更多的产线规划,其实全部都是奔着以我们核心技术实现为主,然后要去完成更高良率和更大产能的量产这个方面来去做的。”

记者注意到,目前灵犀微光不仅在反射式的几何阵列光波导技术上实现了国际领先,在衍射式的体全息方向上,也已经从材料、具体产品和量产等方向上做了足够多的布局。陈飞表示,灵犀微光始终观察着行业动向,“在跟下游的一些硬件厂商体系沟通,会发现大家对于产品定义的一些思考和应用方向上还是保持着比较一致的谁能够快速的去实现低成本的更大批量的量产的光波导显示模组产品,就能够在这个行业当中率先胜出,这就是我们整个战略方面的一个思考。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镁客网隶属于南京镁一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关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创新的硬科技领域,以科技媒体为核心,致力于打造硬科技领域的产业服务平台,推动硬科技产业落地,助力传统产业升级。目前已上线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百家号等多个内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