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腾讯和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本次战略合作层面极高且深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数字化层面的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在工业、能源、交通等应用场景深入合作,联合打造一批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二是数智化生活层面的合作:双方将围绕用户消费场景,双方将进一步创新个人用户服务,并在内容与权益、场景化宽带、家庭云等方面携手提供产品服务,让用户享受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三是网络安全层面的合作:双方将在电信网络诈骗治理、5G网络安全攻防研究、安全前沿科技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可以看到,合作的层面很高、范围很广、深度很深。我一个朋友戏谑称,中国联通几乎把未来都托付给了腾讯。而我恰恰认为,不是联通把未来托付给了腾讯,而是腾讯把“再造一个腾讯”的宝压在了中国联通身上。腾讯当前发展遭遇了明显的瓶颈,社交业务已经进入饱和期,游戏业务受到极大的阻力,产业数字化业务由于企业属性问题受到诸多掣肘,此前腾讯股价连番持续下跌,主要原因固然是受政策面的影响,但其自身内驱力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腾讯和中国联通的此次联姻,跟此前联通混改时的战略合作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此前多少带点居高临下的救赎式的味道,但如今的联姻,更多的是平等互助、各取所需的合作。中国联通缺一个强大的新生力量来帮助它突破式发展。
中国联通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组织的惯性都是沿着“老三”的模式在运转的,无论老业务还是新业务,基本上都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中国联通要突破这种组织惯性,靠自身已经没有办法能做到,必须借助一个重大的契机,或者依靠强大的新生力量,才能突破此前的惯性模式。而腾讯则更简单,它缺一个身份,一个可以不受掣肘、全面进入产业数字化领域的身份,而如今有这个身份的企业并不多,无非几大运营商、再加上中国电子等为数不多的大型国有企业。
当然,如果在合作过程中等得到一些基础运营商天然的资源,那就更妙了。直白地来说,中国联通看中了腾讯的底层技术和应用生态,而腾讯则看中了联通的央企身份,以及遍布全国的机房和运营服务人员,当然还有基础网络。
双方合作的一个理想的设想就是:中国联通冲在前面做集成商,凭借央企的身份和整合的资源能力,打下政务大单,然后腾讯在背后提供产品和服务。腾讯没有联通的身份,肯定拿不下项目,而联通没有腾讯,也可能拿不下项目,哪怕拿下了也做不好。双方合作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事实上,不光中国联通和腾讯达成合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也有类似的动作——11 月 2 日,阿里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平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通信及国际化业务、智慧家庭等领域的创新合作。阿里集团 CEO 张勇和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规格之高,并不亚于腾讯与联通的合作。
而无独有偶,11 月 1 日,京东科技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平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通信及国际化业务、智慧家庭等领域的创新合作。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生态负责人王楠和上海移动副总经理王光华等出席签约仪式,合作层面似乎不高,但很可能是作为双方后续全面合作的一个试点。
腾讯、阿里、京东,如今互联网平台企业中的TOP3,都不约而同地分别找到三大运营商进行联姻,着眼点也都是数字政务和智慧城市之类的领域,这些也都是云计算、边缘计算的用武之地。这其中颇有蹊跷,其中缘由,大抵跟前文中腾讯与联通联姻的原因一致。
现在产业数字化、政务数字化热战正酣,但由于数据安全、技术自主可控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部分行业设置了准入门槛,偏好于国资背景的供应商入局,其中国资云、国家云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产业数字化、政务数字化的玩法已经骤然发生改变了。
从数据上看,据智东西统计,2022 年第二季度国内 237 个超千万元的智慧城市项目,三大运营商中标了超 100 个,而此前叱咤风云、拿下众多大单的阿里腾讯华为百度四家直接中标的项目仅12个,双方对比,差别巨大。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成为了风口,政策和资源都向它们倾斜,这让它们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三大运营商成为了被剥削对象,提速降费的最大受益者不是普通用户,而是互联网巨头,而最大“受害者”则毫无疑问是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沉沦了十年,逐渐从舞台中央,被挤到了舞台边缘,期间几番挣扎,无济于事,毕竟时势造英雄,没有时势,英雄也气短。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时势似乎又回到了运营商这一边,凭借手握王炸的云计算业务,运营商又回到了产业互联网舞台的中央,曾经的互联网巨头纷纷主动和亲,风头可谓一时无两。但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价值永远都是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只有掌握了这些核心的环节,才真正掌握了合作的话语权,这一点,不得不防啊。具体可见此前文章《表面风光?运营商政企业务需自我警醒“集成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