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y123 于 2018-1-31 14:11 编辑
介绍:先感谢e络盟提供的树莓派。在2012年的ImageNet竞赛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AlexNet横空出世,以绝对优势拿下冠军。从那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其实早在1986年时,LeCun就发表了Lenet,但是由于计算能力等问题,神经网络一直没有流行起来。直到2012年,Hinton和他的弟子Alex创新地使用两块Gtx 580进行神经网络的计算,才使得计算能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同样是因为计算能力的问题,现在的神经网络训练甚至使用都得在装有高级显卡的服务器或者PC上运行,使得神经网络的应用场景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让神经网络能在嵌入式设备上运行(如树莓派3b),微软发布了Embedded Learning Library (以下简称ELL)。ELL允许开发者将神经网络的模型部署到资源有限的嵌入式设备中,比如Raspberry Pi,Arduino和micro:bit等。这些网络可以在本地运行,不需要和云端交换数据,不用网络连接也可以运行。
原理软硬件硬件:
* 树莓派3b(系统版本2017-07-05-raspbian-jessie)
* usb摄像头
* PC(ubuntu16.04)
软件有:
* CNTK
* Opencv
* ELL
卷积神经网络的原理:卷积神经网络在当前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技术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就计算机视觉来说,卷积神经网络是google net, vgg net, gan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我们简要的介绍下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的原理。 神经网络:图1中为单个神经元的模型。该神经元可以看作一个计算单元,输入为(其中+1表示添加一个偏置,也就是后面的+b,这是为了编程方便),输出为。称为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图1. 单个神经元[1] 神经网络就是有多个神经元组成的,如图2为一个神经网络的模型。图中最左边的称为输入层,最右边的称为输出层,中间的为计算单元。 图2. 神经网络[1] 在这个网络中,输入层是给定的,输出层是输入层经过计算layer 计算出来的。因此,网络中可以训练的参数在中。我们定义参数为,则。图中神经网络的计算过程为: 我们将上面的过程称为前向传播。 神经网络除了前向传播算法,还有方向传播算法,因为树莓派中部署了网络以后用到的主要是前向传播,因此就不再介绍。 卷积神经网络:图3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过程。黄色部分代表卷积核,绿色的部分代表输入的数据(如图像),粉色的为输出的数据。 图3. 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过程 与神经网络类似,卷积核参数可以表示为。卷积核在图像上计算,移位,再计算,再移位,往复循环,最终得到一个输出矩阵。每次计算可以表示为: 上面描述的为卷积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过程,在树莓派中用到的也是卷积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过程。
LenetLenet是由Yan Lecun提出的用来识别手写字母的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包含两个卷积和两个全连接层。
ELL介绍ELL是微软推出的可用于嵌入式设备的神经网络框架。在官网里面有用于树莓派3b上的教程,在教程中使用的是用于ImageNet的模型。因此他的模型比较大,在树莓派上跑的时候速度比较慢。因此,我需要自己训练模型,移植到树莓派上。训练模型的时候用到的是CNTK。 CNTK介绍CNTK(Cognitive Tooki)是微软推出的一款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他用代码来构建深度学习的运算图。CNTK中包含了神经网络所需的DNN,CNN,RNN/LSTM单元,SGD,ADAM等学习算法也一应俱全。同时,CNTK支持使用GPU进行计算。除此之外,CNTK支持的编程语言非常广泛,包括python,C, C++, C#等等。CNTK训练出来的模型可以直接使用ELL进行转换,因此,我们使用CNTK。
过程
目录树file:///C:/Users/hong/OneDrive/%E6%A0%91%E8%8E%93%E6%B4%BE%E6%8A%A5%E5%91%8A/file_tree.png?lastModify=1514812520
在PC上安装ELL
在树莓派3b上安装ELL
对树莓派3b上的ELL进行测试file:///C:/Users/hong/OneDrive/%E6%A0%91%E8%8E%93%E6%B4%BE%E6%8A%A5%E5%91%8A/shiyan.jpg?lastModify=1514812520 file:///C:/Users/hong/OneDrive/%E6%A0%91%E8%8E%93%E6%B4%BE%E6%8A%A5%E5%91%8A/shiyan2.jpg?lastModify=1514812520 微软给的例程中使用的网络是在imagenet上训练的,网络本身也比较大,所以树莓派跑着非常吃力。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树莓派的温度非常高(微软官方建议采用主动散热),视频帧数2帧左右。 编写CNTK的网络训练代码官方例程测试完毕,证明ELL可以正常运行。于是可以开始训练自己的手写数字识别网络。Training 的数据使用的是经典的MNIST数据集,使用的深度学习框架为同为微软推出的CNTK。 为了易于实现,稍微改动Lenet的参数后再使用CNTK进行实现。 其中CNTK代码中,z.save('mnist.model')是用来保存cntk训练完成的模型及参数的。有了这些训练参数才能进行下一步。 训练结果如下 file:///C:/Users/hong/OneDrive/%E6%A0%91%E8%8E%93%E6%B4%BE%E6%8A%A5%E5%91%8A/result.png?lastModify=1514812520
将CNTK的网络和参数转化成ELL的首先将mnist.model进行重命名 mv mnist.model model.cntk 然后使用cntk_importer将model.cntk转化成ell模型 python <ELL-root>/tools/importers/CNTK/cntk_import.py model.cntk 这时候文件夹下会出现一个名为model.ell的文件。这时候我们已经将CNTK保存的模型转化成ELL可以使用的格式了。 在笔记本上编译和运行ELL的模型使用下面的命令将model.ell转化成cmake project python <ELL-root>/tools/wrap/wrap.py model.ell -lang python -target host 编译cmake project
cd host
mkdir build
cd build
cmake .. -DCMAKE_BUILD_TYPE=Release && make && cd ../..运行源码中的call_model.py python call_model.py 测试通过 在树莓派上编译和运行ELL的模型在PC上运行以下命令,将ELL模型转化成使用于树莓派3b的cmake project python <ELL-root>/tools/wrap/wrap.py model.ell -lang python -target pi3 这时候文件夹中将出现一个名为pi3的文件,将其拷贝到树莓派中,接下来将在树莓派中进行编译。 安装上面在PC中编译的做法,在树莓派中也进行编译。 编写树莓派中驱动模型的程序具体的代码在源码中。
结果在pc上运行得到的准确率为:98.8% 由于没有那么多的样本,在树莓派上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并进行判断的准确率难以测量,达不到直接使用数据集中的图片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因为用摄像头采集的数据是非理想的。我认为,非理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图片中除了数字还有其物体,这会影响网络的判别。另外,摄像头得到的彩色数据和原来的二值化数据有差别。我们还为对摄像头采集的图片进行优化,这个可以作为我们的future 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