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87|回复: 0

[经验] TQ210 烧写Linux系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3-5 10:57
  • 签到天数: 1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5-10-30 16: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硬件平台:TQ210v6开发板   

    把SD卡插到PC机上,对SD卡进行快速格式化。

      在虚拟机的右下角,有个类似u盘或者硬盘的图标,点击它选择连接,这样就可以把SD卡连接到虚拟机的Linux系统中。

      在虚拟机的Linux系统中会出现SD卡的图标:

      使用fdisk -l命令可以查看到SD卡设备对应的文件为/dev/sdb

      把文件通过smb服务器从Windows系统中复制到Linux系统中:

      使用以下的命令,把uboot烧写到SD卡的第一个扇区。

      dd iflag=dsync oflag=daync if=u-boot_TQ210.bin of=/dev/sdb seek=1

      把SD卡拔下来,插到开发板上,用USB线和串口线把开发板和PC机相连,并把开发板的启动方式设置为SD卡启动,即把拨码开关设置成下图这样:

      打开SecureCRT软件,连接串口,一直按着空格键,打开开发板的电源,进入U-BOOT模式:

      选择功能9,擦除NAND Flash的数据:

      接下来,安装bootloader,选择功能1:

      这时,开发板就会进入等待模式。把下面两个文件同过smb服务器复制到linux系统中:

      输入以下命令安装usb驱动

      insmod dnw_usb.ko

      安装完usb驱动后,使用lsmod可以查看安装好的usb驱动,且看到没有用户占用它。

      把u-boot-20150716.bin通过smb服务器复制到linux系统下:

      在虚拟机的右下角,有个类似u盘的图标,点击它选择连接,这样就可以把开发板连接到虚拟机的Linux系统中。

      使用以下命令把uboot下载到开发板的内存中,然后程序会把uboot烧写到NAND FLASH中。

      ./dnw u-boot-20150716.bin 20000000

      从串口上也能看到烧录信息:

      接下来,烧录Linux内核,选择功能3:

      把Linux内核镜像zImage_Kernel_3.0.8_TQ210_for_Linux_CoreD_20141021.bin通过smb服务器复制到linux系统下:

      使用以下命令把linux内核下载到开发板的内存中,然后程序会把linux内核烧写到NAND FLASH中。

      ./dnw zImage_Kernel_3.0.8_TQ210_for_Linux_CoreD_20141021.bin 20000000

      从串口上也能看到烧录信息:

      把文件系统镜像rootfs_linux_v1.4_CoreD.bin通过smb服务器复制到linux系统下:

      使用以下命令把linux文件系统镜像下载到开发板的内存中,然后程序会把linux文件系统镜像烧写到NAND FLASH中。

      ./dnw rootfs_linux_v1.4_CoreD.bin 20000000

      到此,Linux系统就完全烧写到开发板中了,把拨码开关设置为NAND FLASH启动,然后启动开发板,在串口终端上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TQ210v6开发板:http://www.embedsky.com/index.php?s=/Product/show/id/8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5-1-27 09:15 , Processed in 0.103087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