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菜儿 于 2015-3-19 10:23 编辑
记得第一款树莓派发布之时,我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尝试。也许对于一般人来说,35美金的廉价电脑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但对于兔子这样已经体验过单片机到ARM9、ARM11再到Zynq的人来说,很难对树莓派留下特别好的印象。 记得当时的感觉就是:图形界面完全是鸡肋,操作没有任何流畅感可言;I/O数量和种类都很少,扩展性差;Broadcom的东西不开源,没法进行定制,更不要说自己DIY一个树莓派了。那时候兔子心中的理想板卡其实是BBB。但是市场不这么认为。虽然同质化的开源硬件遍地都是,也不乏价格更低、性能更好的板卡(基本基于全志的芯片),但这些年来说起开源硬件,领军者仍然是Arduino和Raspberry Pi。而如今故人换做新人,树莓2的发布将会进一步巩固这个事实。 在硬件工程师眼里,两代产品其实已经完全不同了,而对于用户来说却不是这样。兔子能够体会到的最大差别就是图形桌面已经可以比较流畅的使用,这可比起各种跑分测试来的真切的多。而且意味着可以完全抛弃PC,像pcDuino一样进行本地化的操作(之前GUI用起来恨不得砸掉)。
下面是兔子这些天尝试的东西,从中可以窥得一斑。 本地运行QT Creator,不再需要交叉编译和下载调试
Cloud9 IDE,方便多种语言在线编程 不过新版本的Cloud9 3.0执行起来貌似有点问题
SimpleCV,尚不能利用全部CPU资源
两代树莓的软件系统完全兼容,可以使用相同的镜像文件。编程方法上树莓依然主推Python。用户可以使用封装过的Wiring Pi接口库。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趣的编程方式如Sonic Pi、Wolfram等。不过树莓2最成功的设计还是结构兼容和引脚兼容。毕竟做开源硬件重要的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 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大的亮点,感觉反而与pcDuino等板卡更加同质化了(以前觉得不同可能是由于性能太差排不到一起)。总的来说还是有的玩的,可以借此学习一下Python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