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24-10-28 10:11 |
---|
签到天数: 170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1. 近红外光谱技术 当用红外线照射人体时,与血糖无关的人体组织,如皮肤、骨骼、肌肉、水等将吸收大部分红外线、余少量代表血糖特征的反射或吸收红外线,称为血糖特征频谱信号,可用来提取血糖值。最新由格罗夫仪器(Grove Instruments)开发的运用此技术的血糖仪可在20s之内对患者的血糖值进行实时检测。首款推出的试验性产品没有额外的附件且可由电池驱动,测量部位则是在指尖或者耳垂。
针对此仪器的一项拥有4000组数据的实验研究显示该设备的测量准确性符合ISO15197标准。同时在运用此技术开发无创血糖仪的公司有DIRAmed, C8 MediSensors 和 InLight Solutions。
2. 测试人体的射频阻抗,提取血糖值 波长较红外线更长的电磁波对人体辐射时,像血糖这种非离子可溶性物质,将吸收一定的电磁波,提取其吸收特征值,理论上可以得到血糖值。但是,体液中还有其他非离子可溶物质,它们也吸收电磁波。因此,如何将血糖的吸收特征值分离及提取,是这种方法的关键。
3. 偏振式:其原理是光学活性物质致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产生的角度与偏振光在其中传播的光程、波长、温度以及溶液的浓度有关。当一束线偏振光入射到含有葡萄糖的溶液时,其透射光也是线偏振光,而且偏振方向与原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有一个夹角,这就是葡萄糖的旋光特性。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制成血糖检测仪器。这种方法一般是通过测量眼球房水中的葡萄糖浓度来反推出血糖浓度。1991年美国得克萨斯农业与工程大学的Gerald L Cote、Martin D.Fox等人利用这样的测量方法设计了完整的实验系统,并详细地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但是,偏振式也有它的缺点,例如:其测量位置多为敏感的眼球,而且存在血糖浓度与眼球房水之间的时间滞后等问题。因此到目前尚未有商品化仪器的报道。
4. 用皮下间质液中的糖分子,测试血糖值 皮下间质液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血液中的营养成分,包括葡萄糖,经由皮下间质液到达细胞。皮下间质液可以有少量渗出皮肤,结合反离子电渗抽取原理,就能无创得到皮下间质液样品,测得血糖值。美国Cygnus公司生产的GlucoWatch G2 Biographer是这类血糖仪的代表。该仪器可每10min读出一个数据, 并可连续记录13h , 即78个血糖值。2002年11月FDA已核准7-17岁的青少年使用该血糖仪,但FDA所批准的处方销售是指该产品不能在市场上销售,也不允许医生销售,在得到医生处方后,还要到生产厂接受培训,并承诺自负风险,方能购买、使用。目前利用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检测的方法所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延时性问题。如果延时时间确实存在的话,那么传感器所测得的结果并不是当前的血糖水平,这就失去了对于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的即时报警的作用。
5. 唾液检测法 实验研究证明血糖浓度与唾液中所含的淀粉酶成正比,所以可通过测量人体口腔中唾液含淀粉酶的多寡间接地知道血糖的高低。此种方法,可以避免病人因消毒不严而引起的细菌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是无创探测,无痛苦,可以让所有病人都能接受。但是唾液中葡萄糖含量仅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1/50~1/100,所以通过人的唾液测量血糖值,其精度要达到0.01mmol/L,对元器件的精度要求甚高。
6. 能量代谢守恒法(代谢热组合) 通过集成无创血糖传感器检测人体手指表面的温度、湿度、辐射以及人体血氧饱和度、脉率等参数,采用DSP处理器分析计算出血糖浓度。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开发的一款基于DSP技术的便携式无创血糖检测仪针对29名志愿者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得到的血糖值与用大型生化分析仪测得的血糖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62,绝对误差范围是-0.75mmol/L~0.5mmol/L,但大部分结果的误差不超过0.3mmol/L。
来自以色列的公司Integrity Applications改良了此种方法开发出的无创血糖仪GlucoTrack于2013年6月4日获得欧盟批准。
GlucoTrack运用了超声波、电磁波和热容量三种不同的技术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包含一个主机和一个私人耳夹(信号接收传感器和校准器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