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10|回复: 0

智能路由基本格局之三足鼎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4-11 10:00
  • 签到天数: 6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3-27 10: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上周,老牌路由器厂商N etcore磊科宣布其首款智能路由器即将问世。至此,智能路由器“三国”格局基本形成:以N etcore为代表的传统路由器厂商、以百度和小米为代表的巨型互联网公司和极路由、果壳路由等创业型路由公司。

        传统厂商以有渠道和硬件生产为优势;创业型路由器公司自称更懂用户需求。究竟谁能抢占未来智能家居的中枢神经?梧桐树资本管理合伙人童玮亮建议,创业型智能路由器公司在吸引核心用户后,快速与其他智能硬件进行匹配并与其他平台结盟,其中难点在于定义平台和入口。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认为,未形成规模前谈平台服务还为时尚早。

        混战中结盟

        笔者:从上下游合作以及产业链联动的角度来看,哪类公司优势步伐更快?

        徐晨:因为智能路由器目前还属于电子产品,从手机行业的先例来看,除非创业企业能找到一个差异化明显的切入点,不然传统路由器企业的渠道和生产优势还是会比较明显,从互联网巨头来说,我个人感觉似乎在软硬结合方面大家的状态还在尝试阶段,态度决定位置。软硬结合还是一个需要抱着置死地而后生的心态才能做好的行业。

        童玮亮:硬件的玩法和纯互联网公司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对于供应链的经验,从产品原型到规模化生产的把控,实物产品的营销等。所以纯互联网公司除非下比较大的决心和投入较大的资源去做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否则更多是观望合作,比较难有大的起色。

        而老派的纯硬件公司去做智能路由器,缺乏互联网产品和平台的思路及经验,也比较难在产品体验上吸引用户。纯智能路由器公司,如果有鲜明特色,吸引核心用户后迅速扩张规模做到批量出货后,怎么与其他智能硬件更加匹配、与其他平台更多结盟很重要,自发去定义平台和入口也很不容易,现在还是混战。

        王楚云:可以看到,包括T P-LIN K、D -LIN K这样的传统路由器厂商本身也在做一些调整,包括更贴近用户的需求,但更多还是基因问题,并且我觉得他们做创新更多会受制于基因影响,他们也不会像我们(创业型路由器公司)这样灵活。

        黄冬:一个理想中的智能路由器,我认为必须首先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件基础、内容与服务的生产与消费生态、基于互联网的云基础服务。从这一个标准上来看,能够将传统硬件行业、服务、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三大核心资源有效进行整合的公司,将会非常有价值。

        我不认为现有互联网大佬企业能在智能路由器这一领域形成巨大冲击。原因很简单:现有互联网企业太专注于服务的提供以及内容和服务的上下游整合。他们在路由器和硬件行业里,对于硬件的设计和供应链少一些。从他们之前做手机或者其他硬件产品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一特点。

        而传统的路由器厂商更多的是生产以及渠道强势的企业。很少尝试为用户去做服务,他们一般会认为,琢磨用户成本比较大。单纯做硬件,在工厂上投入生产线,收入和利润就上来了。做服务就要投入,要靠长期的累加和叠加。通过边际效益产生竞争力,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门槛。

        稳定PK快速

        笔者:安全、简配、智能家居成为目前智能路由器厂商的主打卖点,您觉得这是差异化吗?

        王楚云:我们对智能路由器的定位是:先是一个路由器的运转平台,尤其是硬件上,比如存储CPU、内存等是否达到智能系统的要求。另外是云端平台,要看是否能提供一些服务,比如物联网通道服务、加速服务等。最后是手机及终端应用,让路由器与手机建立交互。

        目前涉足智能路由器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但仍处在寻找方向的初期阶段。我们发现,其实在业界,产品的稳定性这一基本问题都还没有完全解决。极路由目前主要围绕“信号强,上网快”这两个刚需来进行。后期再去开拓云端服务、手机互动等延伸服务。

        黄冬:我认为所有的智能产品,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输入输出,以及良好的需要增加不同功能时的扩展性,也就是应用和内容服务能够形成一个生态圈。现在的路由器更多的只是一个数据通信设备,不能够完成一些所谓智能化的东西。当然路由器里面也带有CPU、内存和存储,看起来好像能做智能化的东西,但是它本身没有输入输出界面,第二个它的计算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所以,我认为向智能路由器第一步的转变,就是先让路由器具有输入输出的能力,也就是交互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屏幕来完成;再其次就是逐步让它变成一个可以让用户使用更多功能,并且有着独特的服务和应用的生态圈。

        李程:我们理想中的智能路由器,应该是用以提供高速稳定WIF I的路由器O S;用以扩展丰富应用的A PI接口和丰富实用的上层应用。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对于智能路由器的规划还包括了从系统层到应用层,再到平台层。

        在这样的框架之下,容易拓展出来的合作便会非常多。我们想做成一个类似A PP ST O R E的东西。比如我们举办了A PP大赛,便是从底层开放的接口到应用,再到上面的系统层面合作。第三方在一个智能路由器平台上便能支撑起30多个插件。其中包括W IFI的管理、智能家居控制等方面。

        大腿不是想抱就能抱

        笔者:创业型智能路由器公司上下游进行合作可以从哪里突破?

        王楚云:在物联网布局上,我们会希望以平台的方式跟其他厂商合作,我们提供系统的固件,会为其他厂商提供接口。我们来做好扎实的稳定平台,云端、手机端。跟其他厂商合作,从他们的设备传到我们的手机端和云端的,目前已经有合作伙伴利用我的平台去做研发。

        其实对于他们这些厂商来说,自行去开发云端和控制端,投入太大。比如智能灯泡要去建一个遥控器,还要做互联网,还要做手机端,根本不可想象。如果跟智能路由器合作,就非常容易了。

        从上游来看,我们也不太可能把T P-LIN K这样的公司给吃掉或打掉,更多是希望可以跟他们合作,因为生产制造不是我们的强项,但当两家公司实力悬殊的时候他们是很难有一些合作。

        李程:对于我们来说,在市场扩展上,我们认为需要“抱大腿”和巨头合作,共同深耕智能路由器这一领域。我们作为一个智能路由器平台,通过和巨头良好合作互动,引入战略资源。

        笔者:用户需求和市场方面会是一大瓶颈吗?

        徐晨:是的。对于整个行业来讲,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用户对于手机可能一年换一台,电视几年换一台,但是路由器不知道是多久,很多人似乎是坏了再换。还有就是对于路由器需要有哪些额外功能用户似乎没有概念、没有强烈的更新需求和消费导向,对创业公司的快速成长占领市场不是意见容易的事。

        李程:技术上的瓶颈并不大,不过智能路由器肯定是需要市场的培育和教育。整个智能路由器还没有普及到大众的层面,应用也不可能很快走到用户心里去。事实上,价格是比较大的因素。不过目前来看,大多数智能路由器都已经切入到了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

        应用不是想接就能接

        笔者:你觉得应用是好的突破口吗?如何嫁接?

        童玮亮:纯智能路由器,依然是偏硬件,到软件或应用或平台,个人觉得还是有段距离。依然举小米智能路由器的例子,有1T硬盘,是个N A S或可能成为私有云,那对于用户在应用层面就有明显的入口,用户会在PC/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上去使用这个应用,那就带动更多其他和智能路由器匹配应用的使用习惯。要一个典型刚性应用的突破口切入用户的使用场景,智能路由器才可能真正变成智能家庭的入口或中枢。

        徐晨:这个我觉得更多是市场已经逼迫厂商从功能路由器到智能路由器,而不是所谓的厂商来突破,因为基于A ndroid的方案比传统的方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价格也因为量产的关系基本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不是你决定做不做,而是上下游和需求端告诉你必须做。

        其实基于路由器的应用面非常广,理论上任何互联网和移动的应用都可以放到路由器上,但是由于其缺乏移动性,所以更加适合的应该是和家用消费电子相关的互动应用,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家庭网络存储、影视频流媒体分享、智能家具控制等,但是那几块也有不同的人在切,所以看上去路由器非常“万金油”,机会很多,其实反过来看,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取代路由器,竞争也很惨烈。比如很多智能家具的厂商的产品都已经带有路由器的功能。就像手机短信的出现意味着BP机的存在性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黄冬:我想未来有关智能路由器的框架可以分成几波:首先第一波应该是存储类服务。其次是网络服务,包括网络加速、流量管理、屏蔽广告和安全等问题。第三波的服务,可能是所谓的智能家居接口。不过目前来看,各个厂商还没有明确走到这一步,需要一定的周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5 20:54 , Processed in 0.122684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