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云计算、物联网(IoT)和5G等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医疗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生命体征监测(VSM)功能已越来越多地内置于手机、手表、耳机和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中,这些设备能够测量各种生命体征和健康指标,例如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和身体成分等。同时由于优秀的功耗控制以及便携的使用体验,对身体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已成为可能。 ADI凭借在可穿戴应用上的长期投入和丰富的设计经验,深入理解客户需求,把握行业应用热点,成功的应对各项挑战,开发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可穿戴产品。今天,斑竹就为大家带来了《ADI系列可穿戴解决方案助力生命体征监测》白皮书,全面了解ADI在该领的深入研究~ 下载链接:ez.analog.com/cn/other/f/forum/556289/adi ------------------------------------------------------------------------------- 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可穿戴电子设备都实现了生命体征监测,以图1智能手表为例,具有对心率、ECG、计步、体脂、皮肤阻抗、皮肤温度等方面的监测功能。不将可穿戴设备作为“玩具”使用,而是对健康状况起到积极有效的监控,让可穿戴设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级应用是ADI致力的方向。 可穿戴应用已发展较长时间,有关生命体征的解决方案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如图1右边部分所示。从技术维度而言,可以概括为PPG、ECG、Bio-Z三种技术。PPG技术指的是无感监测,也就是说无需使用者参与,在比较友好的条件下便可得到所需数据。常见的PPG应用有心率、血氧、呼吸和连续血压监测等。第二种,ECG技术,这是医院检查中大家较为熟悉的监测技术,过去只有在可穿戴设备的高端旗舰产品上看到此功能,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低端产品也融入了这个设计。第三种是Bio-Z,一种阻抗监测技术,目前比较新的尝试是聚焦在BIA(体脂监测)和GSR/EDA(情绪监测)方面 从应用方面来看,除了传统的心率、ECG监测外,一些新的应用如SxO2(血氧)和CNIBP(连续血压监测)的研究也在逐步寻求新的突破。不同于指尖上采集血氧的方式,当前在手腕上进行血氧检测对精度和一致性提出了挑战。连续血压监测是一种新的应用趋势,但市场上尚未出现较为成熟的方案,ADI正联合医院及高校等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