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 PCB走线与过孔的电流承载能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4:45: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简介:使用FR4敷铜板PCBA上各个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是通过其各层敷着的铜箔走线和过孔来实现的。

由于不同产品、不同模块电流大小不同,为实现各个功能,设计人员需要知道所设计的走线和过孔能否承载相应的电流,以实现产品的功能,防止过流时产品烧毁。

    文中介绍设计和测试FR4敷铜板上走线和过孔的电流承载能力的方案和测试结果,其测试结果可以为设计人员在今后的设计中提供一定的借鉴,使PCB设计更合理、更符合电流要求。

1

引言

    现阶段印制电路板(PCB)的主要材料是FR4的敷铜板,铜纯度不低99.8%的铜箔实现着各个元器件之间平面上的电气连接,镀通孔(即VIA)实现着相同信号铜箔之间空间上的电气连接。

    但是对于如何来设计铜箔的宽度,如何来定义VIA的孔径,我们一直凭经验来设计。

    为了使layout设计更合理和满足需求,对不同线径的铜箔进行了电流承载能力的测试,用测试结果作为设计的参考。


2

影响电流承载能力因素分析

    产品PCBA不同的模块功能,其电流大小也不同,那么我们需要考虑起到桥梁作用的走线能否承载通过的电流。决定电流承载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铜箔厚度、走线宽度、温升、镀通孔孔径。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产品使用环境、PCB制造工艺、板材质量等。

2.1 铜箔厚度

在产品开发初期,根据产品成本以及在该产品上的电流状态,定义PCB的铜箔厚度。

    一般对于没有大电流的产品,可以选择表(内)层约17.5μm厚度的铜箔:

    如果产品有部分大电流,板大小足够,可以选择表(内)层约35μm厚度的铜箔;

    如果产品大部分信号都为大电流,那么必须选(内)层约70μm厚度的铜箔。

    对于两层以上的PCB,如果表层和内层铜箔使用相同厚度,相同线径走线的承载电流能力,表层大于内层。

以PCB内外层均使用35μm铜箔为例:内层线路蚀刻完毕后便进行层压,所以内层铜箔厚度是35μm。

    外层线路蚀刻完毕后需要进行钻孔,由于钻孔后孔不具有电气连接性能,需要进行化学镀铜,此过程是全板镀铜,所以表层铜箔会镀上一定厚度的铜,一般约25μm~35μm之间,因此外层实际铜箔厚度约为52.5μm~70μm。

敷铜板供应商的能力不同,铜箔均匀度会有不同,但差异不大,所以对载流的影响可以忽略。

2.2 走线宽度

    产品在铜箔厚度选定后,走线宽度便成为载流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走线宽度的设计值和蚀刻后的实际值有一定的偏差,一般允许偏差为+10μm/-60μm。由于走线是蚀刻成型,在走线转角处会有药水残留,所以走线转角处一般会成为最薄弱的地方。

    这样,在计算有转角走线的载流值时,应将在直线走线上测得的载流值基础上,乘以(W-0.06)/W(W为走线线宽,单位为mm)。


2.3 温升

    PCB的走线上通过持续电流后会使该走线发热,从而引起持续温升,当温度升高到基材TG温度或高于TG温度,那么可能引起基材起翘、鼓泡等变形,从而影响走线铜箔与基材的结合力,走线翘曲形变导致断裂。


    PCB的走线上通过瞬态大电流后,会使铜箔走线最薄弱的地方短时间来不及向环境传热,近似绝热系统,温度急剧升高,达到铜的熔点温度,将铜线烧毁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4 下一条

有奖活动|英飞凌智能座舱直播活动
3月12日,英飞凌将携手大联大品佳集团,从行业痛点出发,结合最新技术发展,深入解析智能座舱的技术革新与未来趋势,现场还会有嘉宾为您提供一对一答疑服务。无论您是科技爱好者、工程师,还是投资者与行业分析师,这场直播都将为您揭开智能座舱的核心技术密码!

查看 »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5-4-5 05:22 , Processed in 0.107745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